慢性肾衰患者血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肌酐和核素肾动态显像GFR的相关性探讨

2015-05-08 07:25柳青王玲张曙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视黄醇核素肾小球

柳青 王玲 张曙光

慢性肾衰患者血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肌酐和核素肾动态显像GFR的相关性探讨

柳青 王玲 张曙光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肌酐(Cr)和核素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RF患者48例为试验组, 健康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均行血RBP、Cys-C、Cr和核素肾动态显像 GFR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RBP、Cys-C和Cr明显升高, GFR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Cys-C和GFR具有明显负相关性(r=-0.929, P<0.05);试验组中Cys-C、Cr和GFR均具有明显负相关性(r=-0.796、-0.712, P<0.05), 但Cys-C的相关性更强。结论 CRF患者Cys-C与核素肾动态显像GFR具有更明显负相关性, 是临床评价肾功能衰竭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慢性肾衰竭;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

GFR反映了肾脏将血浆中某种物质清除出体外的能力,是重要的肾功能检测指标, 也是判断CRF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CRF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中RBP、Cys-C、Cr均增高, 但与GFR相关性比较少有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CRF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血RBP、Cys-C、Cr,探讨其与核素肾动态显像GFR的相关性, 评价其对CRF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CRF患者48例为试验组, 其中男 24 例、女24例, 年龄 24~85 岁, 平均年龄(56.04±18.05)岁。其中糖尿病肾病8例, 多囊肾3例, 高血压肾病4例, 狼疮肾炎1例,慢性肾炎32例。健康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15例、女18例, 年龄25~78 岁, 平均年龄(52.34±19.56)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血RBP、Cys-C、Cr检测:患者与健康人均于晨起采空腹静脉血 3 ml, 分离血清后使用Olympus AU4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RBP和Cys-C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 Cr测定采用酶法。核素肾动态显象GFR测定:患者与健康人均于检查前30 min饮水300 ml, 并排空膀胱, 记录身高、体重。采用肘静脉“弹丸”注射92.5~111 MBq的99mTc-DTPA, 软件数据处理测定GFR。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RBP、Cys-C、Cr、GFR四项指标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 分析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RBP、Cys-C和Cr明显升高, GFR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x-±s)

2.2 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中RBP、Cr和GFR均无相关性(r=0.121、0.158, P>0.05);Cys-C和GFR具有明显负相关(r=-0.929, P<0.05)。试验组RBP和GFR无相关性(r=-0.268, P>0.05);Cys-C、Cr和GFR均具有明显负相关性(r=-0.796、-0.712, P<0.05)。对照组+试验组RBP、Cys-C、Cr和GFR均具有明显负相关性(r=-0.722、-0.888、-0.775, P<0.05), 但Cys-C的相关性更强。见表2。

表2 RBP、Cys-C、Cr与核素肾动态显像GFR的相关性分析(r)

3 讨论

Cr是肌酸和磷酸肌酸代谢的终产物, 在血中浓度改变并不明显, 故敏感性较差, 已不能作为肾脏早期功能受损的指标。RBP是血液中视黄醇的转运蛋白, 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清、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血液中游离的RBP可自由经过肾小球滤过, 并且绝大部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血流量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时, 导致RBP 蓄积, 血RBP会显著升高, 因此检测血清RBP既可以用于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估, 又可作为肾小管早期损伤的重要指标。Cys-C是近年发现的血浆内源性小分子微量蛋白,属碱性非糖基化蛋白质, 血清Cys-C能自由地被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唯一器官, 其血液中的浓度主要由GFR决定, 是理想的反映GFR的内源性标志物。实验表明, 病理上仅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轻微改变时, 血清Cys-C浓度已发生改变, 提示它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良好指标。而众所周知测定GFR的“金标准”是菊粉清除率, 但方法相对复杂时, 需患者积极配合, 难以常规用于临床及大型临床研究[1]。在本研究结果显示, CRF患者血清中RBP、Cys-C和Cr水平均高于健康正常人, 核素肾动态显像GFR明显下降, RBP和GFR无相关性, Cys-C、Cr和GFR均具有明显负相关性, 但Cys-C相关性更强。

综上所述, CRF患者Cys-C与核素肾动态显像GFR具有更明显负相关性, 是临床评价肾功能衰竭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1] 解朋, 李冬雪, 黄建敏.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2):371-37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032

2015-02-11]

221000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猜你喜欢
视黄醇核素肾小球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视黄醇对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视黄醇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血β2微球蛋白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核素骨显像预测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