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皮瓣、膀胱黏膜、颊黏膜治疗尿道修复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2015-05-08 07:25邢东亮宋东奎康郑军酒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外口尿流率阴茎

邢东亮 宋东奎 康郑军 酒涛

带蒂皮瓣、膀胱黏膜、颊黏膜治疗尿道修复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邢东亮 宋东奎 康郑军 酒涛

目的 研究尿道下裂患者尿道修复手术失败后采用不同组织材料、方法进行二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进行二次治疗的46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为二次手术组,另选取46例同期、同年龄段健康男性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16例阴茎、阴囊皮肤局部条件允许者,或尿道外口出现裂开, 但远端尿道板的条件允许者, 予以带蒂皮瓣卷管实施尿道成形术;30例阴茎皮肤无法利用、大段尿道狭窄者, 予以真皮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颊黏膜、膀胱黏膜实施尿道成形术。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并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74.47±10.22)min、术中出血量(15.12±5.18)ml、下床活动时间(2.79±0.53)d、住院时间(12.12±2.28)d。1例单发尿瘘, 3个月后予以瘘修补术治疗, 3例尿道狭窄, 3个月后予尿道扩张, 并发症发生率为8.7%。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道下裂患者尿道修复手术失败后采用不同组织材料、方法进行二次治疗, 应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从而减少手术的次数, 防止并发症发生。

带蒂皮瓣;膀胱黏膜;颊黏膜;尿道修复;二次手术;疗效;并发症

目前, 尿道下裂实施矫治治疗时, 不仅对技术要求普遍提高, 并且对术式选择方面, 也更倾向于体现个体化差异[1]。文献报道, 尿道下裂患者实施修复治疗失败后, 多数由于外观臃肿、瘢痕严重, 局部组织条件也较差等因素, 导致可利用、可选的皮瓣非常有限, 对尿道修复的二次治疗影响极大[2]。二次治疗的术式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 将对修复效果产生严重影响[3]。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进行二次治疗的46例尿道下裂患者临床资料, 旨在研究尿道下裂患者尿道修复手术失败后采用不同组织材料、方法进行二次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2年7月~2012年7月进行二次治疗的46例尿道下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二次手术组)。纳入标准:尿道修复既往手术史者;尿道修复手术失败患者;年龄>2岁者;尿道外口狭窄者;多发瘘口者;较大瘘口者;单纯前尿道狭窄者;球部尿道憩室者;瘢痕顽固增生者。排除标准:年龄<2岁者;尿道外口畸形者;不能实施二次手术治疗者;心、肺、肝、肾系统及脏器严重疾病患者;原因不明的尿道修复手术失败者;外伤原因导致需行二次治疗者。患者年龄最大24岁, 最小2岁, 平均年龄(10.2±3.5)岁。尿道修复既往手术平均(2.2±0.3)次。22例为尿道外口较小尿道瘘单发、狭窄者;16例为多发、较大瘘口者, 6例为单纯性前尿道狭窄, 2例为尿道外口呈狭窄并伴球部的尿道憩室。30例为不满意阴茎外观者, 16例为瘢痕广泛增生引发阴茎呈顽固性下曲者, 4例阴茎皮肤表现为橡皮肿样。另选取46例同期、同年龄段健康男性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阴茎皮肤切开后, 将牵拉纤维条索去除, 需对阴茎下弯实施矫正者16例。参照其阴茎、阴囊皮肤的局部条件、尿道外口的位置、是否伴尿道狭窄、尿道皮肤瘘、尿道憩室等因素确定手术方式。如阴茎、阴囊皮肤的局部条件较好, 或尿道外口出现裂开, 但远端尿道板的条件较好者,应用阴茎、阴囊带蒂皮瓣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 切取可利用阴茎、阴囊的局部皮瓣, 并保留其皮下组织, 经无张力游离,将其转至阴茎的腹侧, 再卷管完成尿道成形。术中见伴原尿道的外口狭窄以及尿道瘘, 予以同时处理;如阴茎、阴囊皮肤的局部瘢痕较为严重, 无法利用并伴长段尿道的狭窄者,选择真皮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颊黏膜、膀胱黏膜实施尿道成形术。当原尿道无法利用, 即予完整切除, 以上述组织、材料卷管实施尿道成形术, 当原尿道利用价值较高, 予加盖法实施尿道成形术。

本组患者均选择三层以上的组织缝合法, 第一层皮管或者黏膜管尿道成形;第二层皮下组织, 如缺乏皮下组织或其他必要情况时, 将一侧睾丸的精索鞘膜带蒂切取, 实施转移覆盖;第三层为阴茎、阴囊的皮肤, 予以无张力缝合, 当有张力时, 予“Z”字成形皮瓣转移减张缝合, 也可将阴茎的背侧皮肤予以纵行切开, 达海绵体白膜, 并对阴茎腹侧的皮肤予以减张缝合。缝合三层组织时均需错开, 并予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如有晨勃者, 预防勃起应用雌激素治疗。2~4周拔除留置的硅胶导尿管。疗效以阴茎的排尿通畅、伸直满意、外观满意为标准, 连续达6个月无需实施尿道扩张作为随访的终点。本组均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并比较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功能:观察是否有尿线细、尿线偏向、分叉等异常情况, 尿流计对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进行测量,每次测量时排尿量需>200 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74.47±10.22)min、术中出血量(15.12±5.18)ml、下床活动时间(2.79±0.53)d、住院时间(12.12±2.28)d。1例单发尿瘘, 3个月后予以瘘修补术治疗, 3例尿道狭窄, 3个月后予尿道扩张, 并发症发生率为8.7%。

2.2 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x-±s, 分)

2.3 治疗后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二次手术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对比( x-±s, ml/s)

3 讨论

文献表明, 尿道下裂重症患者中, 大约3.0%~5.0%的患者会合并其他畸形, 包括隐睾, 阴囊分裂、转位, 阴茎、阴囊的发育不良等, 增加了实施手术治疗的难度, 而由于阴茎需保持伸直位效果, 则又多需较长皮瓣实施修复[4]。研究显示, 长期以来尿道下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疗效判定, 都集中在尿道重建、对阴茎下曲予以矫正两方面, 而对术后远期的生殖器发育等因素关注不多。

本文结果显示,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74.47± 10.22)min、术中出血量(15.12±5.18)ml、下床活动时间(2.79±0.53)d、住院时间(12.12±2.28)d。1例单发尿瘘, 3个月后予以瘘修补术治疗, 3例尿道狭窄, 3个月后予尿道扩张,并发症发生率为8.7%, 说明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能够减少手术的次数, 并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说明本组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行性。此外, 治疗后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尿道下裂患者尿道修复手术失败后采用不同组织材料、方法进行二次治疗, 应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从而减少手术的次数, 防止并发症发生。

[1] 傅强, 徐月敏, 金三宝, 等.尿道修复术后尿道皮肤瘘的手术治疗: 54例临床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4, 35(2):115-118.

[2] 傅强, 徐月敏, 金三宝, 等.尿道修复术后尿瘘的手术疗效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9):691-693.

[3] 李鹏国, 廖利民, 熊宗胜, 等.经白膜单件替换人工尿道括约肌袖套修复尿道侵蚀的经验体会.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9):717-718.

[4] 罗意革, 董淳强, 杨体泉, 等.尿道下裂分期修复的价值.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5):390-39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048

2015-0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272823)

450052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邢东亮康郑军 酒涛);郑州大学一附院泌尿外科(宋东奎)

宋东奎

猜你喜欢
外口尿流率阴茎
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尿道外口狭窄9例治疗分析
隐匿性阴茎如何诊治
前列腺增生合并尿道外口狭窄在临床中的治疗体会
曲安奈德联合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外口狭窄的临床报道
尿动力检测中尿道测压管对尿流率的影响
阴茎弯曲会闪性福的“腰”
双钳固定宫颈用于宫颈外口粘连探宫
最大尿流率变化值在判断术后尿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尿得怎么样,马桶知道
改良DeVine's治疗儿童隐匿型阴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