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015-05-08 07:25周纳禧杜高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皮瓣创面深度

周纳禧 杜高伟

整形外科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周纳禧 杜高伟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修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技术修复组)和实验组(整形外科技术修复组), 各40例, 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 高于对照组的8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方案疗效满意度为95%, 高于对照组的6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 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 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 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面积深度烧伤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采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效果理想, 能够有效的降低瘢痕发生率, 患者愈合率也比较高, 值得推广使用。

整形外科技术;小面积深度烧伤;修复;治疗效果

小面积深度烧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发病率比较高,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出现上升趋势, 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疼痛、溃烂等[1]。近年来, 整形外科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中使用较多[2]。为了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修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断、治疗的8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诊断、治疗的8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技术修复组)和实验组(整形外科技术修复组), 各40例。实验组男27例, 女13例, 年龄10~55岁, 平均年龄(36.5±5.8)岁,病程1~6 h, 平均病程(3.5±1.4)h;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患者年龄20~56岁, 平均年龄(35.7±5.8)岁, 病程1.2~6.5 h,平均病程(4.2±1.1)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3]:患者均符合小面积深度烧伤诊断标准, 患者29例烫伤, 16例热挤压损伤, 19例电烧伤, 14例化学烧伤, 2例金属烫伤;患者中15例头面部, 25例颈部烧伤, 18例躯干部位损伤, 3例上肢上, 4例下肢伤, 15例臀部。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诊断标准者;排除精神疾病或伴有其他疾病者;排除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入院后对确诊患者给予创面处理, 具体如下:对于晚期创面者应该加强换药, 并根据患者创面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后进行手术, 术中对患者进行扩创处理, 帮助患者切除创面坏死组织, 切除患者全层水肿肉芽组织, 切口到创缘外0.5 cm, 并采用电凝对其进行止血。患者止血后采用3%双氧水以及0.1%新吉尔灭并采用大量生理盐水对患者创面进行冲洗。对照组实施常规技术修复,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采取植皮手术进行修复, 修复方法严格根据操作进行。实验组采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创面组织缺损大小、形状、烧伤位置以及患者局部供血等情况, 根据整形外科的方法选用Z成形术、旋转皮瓣、推进皮瓣, 改良菱形皮瓣、腹部带蒂皮瓣,并直接切除缝合、大张中厚和全后皮移植等方法进行创面修复。手术要尽量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 采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修复, 术中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 术后积极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7~12 d拆线。

1.4 疗效判定标准[4]参照《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 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 且患者愈合情况良好;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好转, 实验室检查指标得到改善, 且患者愈合欠佳;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没有明显变化或患者愈合不佳。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AGQOL-74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为95%, 高于对照组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方案疗效满意率为95%, 高于对照组的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 躯体功能评分为(59.6± 7.5)分, 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 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 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比较(±s, 分)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ADL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实验组4016.2±3.759.6±7.565.8±9.257.2±6.5对照组4011.6±3.253.2±7.156.7±8.451.1±6.0 t 16.3215.7815.5512.31 P<0.05<0.05<0.05<0.05

3 讨论

小面积深度烧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发病率较高,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 由于创面相对较少, 传统方法主要采用保守换药方式待其自愈, 或者部分患者待坏死组织脱落长出新肉芽后植皮封闭创面, 但是这些方法创面愈合质量相对较差, 新生的创面不耐磨, 愈合后容易遗留明显的瘢痕。临床上采用整形外科技术, 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注意皮瓣的长宽比例、皮瓣设计的方向以及皮瓣的供血等, 设计的皮瓣应该稍大于患者创面, 并且皮瓣覆盖创面时应该避免形成张力, 患者手术后要密切注意观察皮瓣的血运等,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预防感染等。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 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 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 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 均高于对照组(P<0.05), 这提示采用局部皮瓣修复, 创面愈合时间短, 愈合后皮肤色泽以及弹性也比较好, 并且功能和外观影响较小;而对于电极伤、热压伤等深度烧伤患者应该尽早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对患者实施急诊手术,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 小面积深度烧伤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采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效果理想, 能够有效的降低瘢痕发生率, 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1] 杨晋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研究.医学综述, 2011, 17(10):1554-1556.

[2] 张怀军, 李桑蕾, 曾勇, 等.整形外科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医学信息, 2006, 19(7):1209-1211.

[3] 刘媚娜, 刘庆中, 程水兵, 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的耐药性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3):610-612.

[4] 郭敏, 崔文慧, 黄宏, 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创面愈合.创伤外科杂志, 2011.5(3):215-222.

[5] 容勇贤, 李水容.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进展.医学综述, 2010, 16(11):1676-167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071

2015-01-26]

528300 广东省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猜你喜欢
皮瓣创面深度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