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喜炎平、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226例的疗效观察

2015-05-08 07:25赵惠娅郝建华周莉郭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喜炎药制剂口病

赵惠娅 郝建华 周莉 郭文

应用喜炎平、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226例的疗效观察

赵惠娅 郝建华 周莉 郭文

目的 探讨应用喜炎平、重组人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效果。方法 226例手足口病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0例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11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静脉滴注、重组人干扰素压缩雾化吸入、中药制剂灌肠, 观察期均为5 d。期间动态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皮疹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皆优于对照组, 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可使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明显恢复, 住院时间短, 安全性能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喜炎平;重组人干扰素;中药制剂;手足口病;疗效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近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暴发流行, 该病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本实验将本院2013 年3~7 月收入病房的手足口病患儿, 运用喜炎平静脉滴注、重组人干扰素压缩雾化吸入联合中药制剂灌肠这一治疗方案,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 年3~7 月收入病房的6个月~5岁手足口病患儿226 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年版)。入选的全部病例就诊时均伴有皮疹、发热、口腔溃疡、纳差等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与对照组(1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退热、补液营养支持;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运用利巴韦林注射液, 10~15 mg/(kg·d),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运用喜炎平0.2~0.4 ml/(kg·d),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重组人干扰素α-1b 注射液20 μg, 生理盐水2 ml稀释后压缩雾化吸入, 中药制剂, 3次/d, 灌肠。5 d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精神及进食、体温、口腔溃烂及疱疹、皮疹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1]用药48 h 后, 体温正常, 皮疹明显减轻, 精神及进食佳为显效; 用药72 h后, 体温下降, 出现少许新皮疹, 原皮疹减轻, 精神和进食好转为一般;用药5 d后, 体温未恢复正常, 新旧皮疹交替, 精神进食欠佳, 口腔溃烂仍较明显, 合并细菌感染为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一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症状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后效果评价比较[n(%), %]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s, d)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精神进食体温口腔疱疹皮疹住院时间观察组116 2.03±0.26a2.12±1.12a2.31±1.30a3.31±1.04a4.21±1.02a对照组1102.91±0.544.05±1.683.54±1.435.54±2.016.76±1.88

3 讨论

近年来, 手足口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甚至呈现流行趋势。手足口病患儿一般病情较轻, 但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较快, 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若不能及时治疗, 死亡风险较高。患儿感染一次手足口病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他型别病毒无免疫力, 即患儿再次感染肠道病毒后有可能再次患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的常用药, 价格低廉, 但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而且易导致白细胞减少, 对脏器造成影响等副作用。喜炎平的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 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 对多种病毒有灭活作用, 对口腔疱疹溃烂后细菌感染起到预防作用, 并减轻部分皮疹的炎症反应, 增强机体免疫力, 有利于疾病的恢复[2]。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 其主要抗病毒机制是因为干扰素在细胞表面与特殊膜结合, 抑制病毒 DNA或 RNA 及蛋白质的加工, 影响病毒的组装及释放, 因而病毒不能增殖。同时干扰素又能增强 T 细胞和 NK 细胞的功能活性, 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 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 从而有效清除病毒[3]。中医学认为手足口病的治疗以清热祛湿, 解毒透疹为法, 应用金银花、野菊花、黄连等中药熬制成汤剂,此为一剂具有清热、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经治疗后发现入院时出疹较少的患儿在24~48 h内皮疹明显增多,出疹多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的较快。仅有个别患儿会出现大便稀、腹痛等不良反应, 给予停灌肠药物后症状缓解。

本次实验研究表明,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观察组应用喜炎平、重组人干扰素配合中药制剂, 观察组患儿在皮疹消退、体温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3.64%)(P<0.05)。

综上所述, 应用喜炎平、重组人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治疗HFMD能有效缩短患儿的病程, 缓解患儿症状,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可以作为小儿手足口病有效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广及实施。

[1] 胡君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a-1b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0, 31(35):6494-6495.

[2] 张华.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 2010, 16(3):61-62.

[3] Yan JJ, Wang JR, Liu CC, et al. An outbreak of enterovirus71 infection in Taiwan 1998: a comprehensive pathological, virological, and molecular study on a case of fulminantencephalitis. J Clin Virol, 2000, 17(1):13-2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04

2015-03-12]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猜你喜欢
喜炎药制剂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液-质联用法测定蒙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降糖类化学药品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