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68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5-08 07:25吴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荨麻疹疗程实验组

吴盟

中医治疗68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盟

目的 对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4例。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 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94.12%, 对照组为76.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现9例(26.47%)轻度不良反应, 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并且此方法无不良反应,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荨麻疹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皮肤疾病, 具有病因复杂、易复发、病程长等特点[1]。慢性荨麻疹一般指病程超过6周以上、反覆发作的荨麻疹。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医治疗的34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68例,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中医治疗组患者取得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女30例, 年龄16~70岁, 平均年龄53.2岁, 病程5个月~7.5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 出现呈鲜红或者苍白色、皮肤色的水肿性红斑, 少数患者伴有头晕、腹痛、恶心等症状。受试者均1个月内未服用过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及抗组胺药。本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实验组:中药药方:茯苓9 g、制首乌12 g、川芎9 g、白术9 g、桃仁6 g、生地9 g、红花6 g、熟地12 g、知母12 g、泽泻19 g、防风12 g、当归12 g、蝉蜕9 g 、苦参6 g、甘草9 g,用水煎服, 1剂/d, 1个疗程为28 d。

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10 m/d(国药准字H20103387, 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治疗, 每晚睡前服用, 1次/ d, 28 d为1个疗程。28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于治疗第7、14、28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显效:无瘙痒感, 无皮疹出现;有效:瘙痒感减轻,皮疹数量减少;无效:瘙痒无减轻, 皮疹无消退。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第7、14、28天总有效分别为24、28、32例, 对照组分别为19、21、26例, 治疗1个疗程后,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对照组发现9例(26.47%)轻度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口干、无力、头晕、肠胃不适、恶心等。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疾病, 大约80%的患者无法找到病因。但是最为普遍的原因有食物当中的添加剂, 患者有意或无意的吸入物、受到感染等, 其次有蚊虫叮咬、遗传因素、内分泌改变等[2]。而患有荨麻疹的患者均会感觉皮肤瘙痒, 出现呈鲜红或者苍白色、皮肤色的水肿性红斑。此外存在一些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痛等不良情况。由于荨麻疹十分容易反复, 因此在临床上采用西医的方法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同时用药后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本次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为西医治疗, 本次给予的药物为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虽然比第一代组胺药物更为有效, 每天只需要服用1次, 但是患者用药后同样会出现不良反应, 如嗜睡、口干、头晕等。本次研究数据证明, 对照组发现9例(26.47%)轻度不良反应。而本次研究实验组给予中药治疗, 由于荨麻在中医中属于“隐疹”的范畴,并且认为主要是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 常规药物只能缓解病情但不能根治, 易复发[3,4]。因此本次药方当中, 茯苓具有健脾和胃, 宁心安神的作用;制首乌具有补肾、益精、养血宁神的作用,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之功效;白术能够补脾,益胃, 燥湿, 和中;桃仁活血祛瘀;生地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红花散瘀止痛;熟地滋阴, 生精补髓, 保健益寿;知母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止渴除烦;泽泻主治利水, 渗湿, 泄热;防风既能散风寒, 又能发散风热;当归补血和血;蝉蜕散风除热, 利咽, 透疹, 退翳, 解痉;苦参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甘草补脾益气, 滋咳润肺, 缓急解毒;本药方疏风清热,健脾祛湿, 养血活血, 标本兼治。并且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4.12%, 而对照组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仅为76.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知道, 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由于西药治疗。另外, 本次研究当中, 对照组发现9例(26.47%)轻度不良反应, 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并且此方法无不良反应, 因此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1] 邓宜华, 李菊红.中医治疗荨麻疹临床分析.中外医疗, 2012, 31(5):120.

[2] 曹凌梅, 刘葵阳.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18):4.

[3] 刘文静, 黄咏菁.荨麻疹中医治疗进展.四川中医, 2007, 25(10): 40-43.

[4] 王秀杰.荨麻疹中医治疗初探.中外医疗, 2011.30(25):9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33

2015-01-28]

450100 荥阳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荨麻疹疗程实验组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荨麻疹预防效果观察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