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5-05-08 07:25焦红朵张玲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空肠胃癌麻醉

焦红朵 张玲玲

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焦红朵 张玲玲

目的 探讨对胃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快速康复(FTS)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71例胃癌患者, 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给予FTS护理的3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胃管留置时间、首次肛门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切口感染率等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 减轻术后痛苦,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缩短住院日, 降低医疗费用, 临床应用价值高。

快速康复;胃癌;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

FTS理念近年来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是一种新的外科康复理念, 与手术前的各种应激成反比, 应激越小, 术后恢复的越快, 它的实现有赖多学科的综合应用, 能够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症、降低再住院率、减少治疗费用等。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简称3S术)是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开展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案, 是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与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之间建立S型的肠袢增加了食物的储存量, 减少了进食次数, 减少了返流型食管炎的发生[1]。FTS理念与传统康复理念相比具有极大的不同,目前临床上缺乏规范的护理常规, 仍具有争议, 针对这一问题, 本科对2013年1~11月间34例胃癌患者实施3S术后应用FTS理念进行治疗及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1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收治胃癌患者71例, 术前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无手术禁忌证, 术前常规检查均基本正常。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37例, 其中男20例, 女17例 , 平均年龄(58.5±10.1)岁;实验组34例, 其中18例,女16例, 平均年龄(57.6±10.9)岁。两组性别与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对策

1.2. 1 术前护理

1.2. 1. 1 术前心理 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入院宣教和常规健康教育, 未进行个性化指导及营养干预。

实验组: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是FTS理念术后康复的第一步, 针对3S型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术式的特点, 由责任护士和手术医生、麻醉师、营养师共同制定了3S术FTS围手术期护理路径。责任护士根据路径有计划的对患者进行多维化评估, 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干预, 心理干预从入院开始,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不断持续跟进, 了解其的各种需求及心理状态, 并给予多形式的FTS知识宣教, 使其了解手术的方式及术后恢复的效果, 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 以便患者主动配合, 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使其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术后治疗, 从而促进术后的康复。

1.2. 1. 2 术前准备 对照组:①手术前3 d口服肠道抗生素, 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②手术前1 d早餐无渣半流质,中餐晚餐流质饮食, 23:00后不再进食。③手术前晚清洁灌肠。④手术前留置胃管尿管。

实验组:根据3S术的术式特点, 制定了FTS理念术前健康教育路径:①术前不服用肠道抗生素。②手术前1 d正常进食, 晚餐后嘱患者禁食6 h, 禁饮2 h, 术前2 h饮温糖水250 ml, 缩短禁食禁饮的时间, 可预防低血糖、脱水的发生[2]。③手术前晚不灌肠, 以免增加肠道水肿;④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后置胃管、尿管, 减轻术前的应激, 以免造成心率、血压升高影响手术进行。

1.2. 2 术中护理 对照组:①未重视患者的舒适度, 不采取保温措施。②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③输液量大, 开放性输液, 未规范控制盐的输入。

实验组:FTS围手术期护理路径中要求:①术中采取保温措施, 手术间保持室温在22~25℃, 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 保持体温36~36.5℃, 采用保暖床垫、毛毯、电热毯等保暖设施, 输入液体应用加热器, 以保持患者正常体温。②麻醉方式是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③术中限制性输液, 尤其是盐的输入量。

1.2. 3 术后护理 对照组:①采取静脉止痛泵镇痛, 配合注射杜冷丁等药物, 镇痛效果较差。②肠道通气后拔除胃管,再进食, 肠功能的恢复较慢。③术后2~3 d后拔除尿管。④患者体力充分恢复后, 根据自身意愿下床活动。

实验组:FTS围手术期护理路径中要求:①采取高位硬膜外麻醉镇痛, 根据手术的时间、范围、病情分次给药,有效的减轻了疼痛。②术后6h未见胃管内引出鲜红色液体, 无活动性出血即拔出胃管, 术后第1天进流食, 据手术的特点制定饮食计划, 量化饮食, 减少了进食次数, 保证了营养的均衡, 促进了肠功能的恢复。胃及小肠术后6~24 h已经恢复蠕动, 并且在胃肠功能恢复前, 患者亦已耐受经口进食, 这就为术后早期进食提供了理论基础, 已有研究证明[3]。③24 h内尽早拔除尿管, 避免尿路感染, 增加术后的舒适感。FTS 理念不建议术后常规使用引流管, 如必须使用应在短期内(≤24 h)拔除[4]。④术后第1天开始由责任护士制定活动计划, 指导患者离床活动, 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胃管留置时间、首次肛门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切概率法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胃管留置时间、首次肛门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切口感染率等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护理恢复指标比较(±s, n(%)

表1 两组术后护理恢复指标比较(±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cP<0.05

术后恢复指标实验组(34例)对照组(37例)检验值P术后住院时间(d)13.5±3.017.8±7.3 t=-3.194<0.05a住院费用(万元) 2.38±0.37 2.78±0.61t=-3.305<0.05a胃管留置时间(h) 15.4±24.0100.2±18.6t=-16.716<0.05a首次肛门通气时间(h) 67.8±19.7 90.0±20.6t=3.855<0.05a首次进食时间(h) 30.8±27.8115.3±26.9t=4.088<0.05a尿管留置时间(h) 26.5±16.8 35.2±16.2U=1.892<0.05b切口感染1(2.94)7(18.92)χ2=4.524<0.05c

3 小结

FTS理念采取围手术期的优化措施综合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 使肿瘤专业护理人员与手术医生、麻醉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合作, 全面评估患者, 根据手术特点, 制定围手术期护理路径及护理常规, 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及有效措施, 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5]。在1999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修订的术前禁饮禁食指南, 明确指出缩短禁食和禁饮的时间, 特别是缩短限制透明液体的摄入时间, 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脱水等。国外许多国家的麻醉学会都已推荐:麻醉开始前2 h可以进食清流质, 麻醉前6 h可以进食固体食品。国外的临床实践和美国ASA指南对于我国目前开展FTS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案,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结合个性化FTS理念护理, 最大程度缩短住院日、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减少了各种应激及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 真正加快胃癌术后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实验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对3S型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患者实施FTS外科护理, 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具有安全性及实用性, 值得临床推广。

[1] 冯笑山, 王公平, 周博, 等. 3S型与P袢型空肠代胃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比较.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1, 14 (11):879-881.

[2] 王公平, 杨言通, 周博, 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4, 17(5):489-491.

[3] 陈欢, 康慧鑫, 陈永霞.个性化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医药前沿, 2013(14):110-111.

[4] 谢正勇, 程黎阳, 张玉新, 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广东医学, 2012, 33(9):1254-1256.

[5] 江志伟, 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优化的临床路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12-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70

2015-03-19]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

猜你喜欢
空肠胃癌麻醉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