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

2015-05-08 07:25张大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母婴产后依从性

张大锐

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

张大锐

目的 观察并分析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 8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 两组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同时给予连续护理干预, 并在患者出院后开展全程护理管理, 对比两组产后并发症情况, 检测血糖控制情况, 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剖宫产率更低, 产后母婴并发症更少,血糖控制情况及遵医行为更优, 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降低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并发症;妊娠质量;连续护理;效果

在糖尿病临床分型中, GDM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 同时也是妊娠期合并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多在妊娠中晚期发病, 且合并严重的代谢变化, 对母婴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国内GDM发病率在近年来表现出明显升高趋势, 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予以诊治可有效控制产后并发症。连续性护理旨在引导患者树立或保持健康行为习惯, 以有效巩固临床疗效[1]。基于此, 本文观察并分析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 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入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年龄26~35岁, 平均年龄(27.2±3.2)岁;孕周24~28周,平均孕周(25.2±2.4)周;入组标准[2]:①50 g葡萄糖负荷(GCT)筛查结果提示为阳性;②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餐后1、2、3 h时界值分别为5.6、10.3、8.6、6.7 mmol/L。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慢性高血压、非妊娠期糖尿病史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 即在病情确诊后开展常规健康知识宣教, 治疗期间严格遵照医嘱开展糖尿病常规护理, 并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合理的康复指导。

观察组同时给予连续护理干预, 并在患者出院后开展全程护理管理, 内容包括:①针对患者健康指数掌握度、心理状况、一般情况以及健康需求等要素进行分析, 制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②制定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处方:结合患者心理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健康需求制定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处方, 告知其定时复查以及掌握疾病知识、学会自我监测护理的重要性。③饮食指导:应指导患者掌握合理饮食诀窍, 在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以免导致餐后高血糖的同时, 谨防因饥饿而产生酮体。应结合患者饮食习惯以及个人口味来选择食物种类, 并定餐定量, 但应注意留出自由度, 允许患者在规定范围内选择喜欢的食物, 提高其依从性, 但不可随意加量或者减量。随访过程中应结合患者血糖指数做出相应调整, 应以高纤维素食物为主, 多摄入豆制品以及牛奶, 适量补充新鲜水果以及微量元素。不可食用纯糖以及辛辣生冷食物, 保持饮食清淡, 不可过于油腻。④运动指导:合理运动锻炼有利于母婴预后、控制母体血糖指数,降低患者胰岛素需求并改善葡萄糖耐受度[3]。应告知患者尽量在餐后1 h后开展锻炼, 持续时间为30~60 min, 适度运动,以锻炼后微汗、稍感乏力、经短暂休息后有愉悦和舒适感为宜, 不可剧烈运动, 谨防流产。⑤血糖监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血糖波动情况, 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测血糖的方法,定期进行检测, 帮助患者学会使用血糖仪。⑥产后检测:应在患者出院后开展完整而持续的护理服务, 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 以密切检测患者血糖指数, 控制产后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剖宫产率、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血糖控制情况;通过遵医行为评估表[4]评估两组遵医情况,内容涉及合理用药、正确饮食、定期复查、正确运动疗法以及血糖自我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行为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遵医行为更优, 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分娩方式与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为55.0%(22/40), 空腹血糖指数<5.6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数<6.7 mmol/L者29例, 占72.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为25.0%(10/40), 空腹血糖指数<5.6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数<6.7 mmol/L者36例, 占90.0%.两组分娩方式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围生期两组母婴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遵医行为对比[n(%)]

表2 围生期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现阶段, 妇产科临床对于GDM病例的护理多以常规方法为主, 但患者普遍缺乏依从性, 且难以观察病情, 对其病情所出现的动态变化无法予以有效观察, 因此也就难以准确判定患者病情变化。此外临床大多重视院内康复治疗与护理,而对于出院后的康复治疗以及健康指导则有所忽视, 导致医院护理干预与家庭护理之间出现脱节, 也就无法全方位满足GDM患者多层次化的家庭护理需求。

连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GDM患者遵医程度, 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临床研究[5]发现, 遵医行为对于控制GDM病情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不少患者因孕期时间长而导致遵医程度有所降低, 因此通过连续护理干预, 指派医护人员负责健康知识宣教以及跟踪随访, 确保GDM患者在围生期享受到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 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连续性以及依从性[6]。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观察组遵医行为与血糖控制情况更优, 而且剖宫产率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充分说明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且更优于产科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降低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沈红丽, 彭忠英, 钟少平, 等.胎儿心电图联合无应激实验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儿宫内窘迫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8):1-4.

[2] 柴红.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培养及血糖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0):77-78.

[3] 王晓阳, 杨丽霞. PBL式健康教育及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广东医学, 2012, 33(1): 148-150.

[4] 孙慧, 刘宁, 赵丽, 等.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14, 29(6):19-21.

[5] 于江荣, 许现娣, 孙伟宏, 等.医学营养指导依从性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体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报, 2014(10):58-59, 60.

[6] 方喻, 龙秀红.跨理论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干预中的应用研究.护理学杂志, 2014, 29(6):26-2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74

2015-01-19]

463000 驻马店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母婴产后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