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汉分类词典》评介

2015-05-11 22:01尹海良
辞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评介体例不足

尹海良

摘 要 《保汉分类词典》是保加利亚语言教学与研究史上第一部基于保汉语言对比的学习型工具书。该词典由五个部分组成,除了前言、目录和文后保语词条查检目录外,还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中主体部分包括1.5万条词、惯用语、临时短语和小句,其次是附录中相关的汉语语音、词法和句法知识。文章介绍了词典的作者及编写背景,重点分析了其内容、体例特点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保汉分类词典 评介 内容 体例 不足

一、《保汉分类词典》的作者及编写背景

《保汉分类词典》是保加利亚语言教学与研究历史上第一部基于保汉对比的学习型工具书,1969年由索非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工具书的编写者并不是保加利亚学者,而是中国的张荪芬女士。

张荪芬的人生及其汉语教学历程颇具传奇色彩。她生于1918年,祖父张相文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父亲张星烺是近代历史学家,母亲是一位知识女性。1935年张荪芬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在生物系护士教育专业学习医学。1940年毕业后满怀爱国激情辗转香港、昆明、贵阳等地寻找中国红十字会,并加入到了抗日战场救护行列之中。1942年与在中国参与战地救护的保加利亚共产主义战士甘扬道结婚,抗战胜利后去保加利亚定居,但浓重的中国情结使张荪芬一生都没有加入保加利亚国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保加利亚的交往日益频繁,二人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保两国关系突飞猛进的发展,双方开始互派留学生,保加利亚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在这个机缘下,张荪芬女士收到索非亚大学语言文学系的邀请,并由此开始长期投身于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工作当中。

1952年朱德熙先生被派往索非亚大学教授汉语,当时采用的是辅助翻译教学,即朱德熙先生用汉语讲解,站在一旁的张荪芬女士负责翻译。由于没有汉语教材,张荪芬和朱德熙一起编写了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历史上第一部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1954)。之后的若干年,受国际形势大环境影响,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学几经波折,但张荪芬一直坚持汉语教学工作,从未间断。除了进行一线的汉语教学,她还尝试写作论文和编写工具书,其中《保汉分类词典》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没有教科书,更不用说汉语工具书。保语与汉语分属不同语系,语言差异巨大,方块汉字又进一步增加了保加利亚人学习汉语的难度,《保汉分类词典》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编写的。作者在词典前言中明确写道:“《保汉分类词典》既是为了帮助保加利亚大学生学习汉语,也是为了帮助学习保加利亚语的中国大学生。到目前为止,保中两国都没有出版过任何保汉、汉保词典,而保加利亚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对类似教学书籍有着强烈的需求,鉴于此,我编写了这本分类词典。希望该词典能帮助保加利亚大学生学好汉语。”

二、《保汉分类词典》的内容与体例

《保汉分类词典》共计612页,包括五个部分。其中1—2页为前言,3—10页为词条分类目录,11—524页为分类词条,525—560页为汉语语音、词法结构和语法,561—612页为保语字母顺序词条查检目录。词典主体是词条部分,其次是语法,以下具体介绍。

1.词条部分

词条是该词典的主要内容,一共收录了1.5万条词、成语、惯用语、临时短语和句子,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典”,或应称为“语典”。每个词条都包括三项内容,依次是保语、汉语释义和拼音。该词典将全部词条进行三级语义分类并出条,目录只体现一级和二级分类。正文一级义类词目下标记等长双下划线,二级义类词目下标记一长一短双下划线,三级义类词目下标记单下划线。由于并没有交代具体划分了多少个大类和次类,词典为油印本且无分类编码,目录层次看起来不十分清楚,字迹和下划线标记也不清晰。鉴于此,我们通过原始的翻阅查检做了初步统计,其中一级大类50个,如“人”“人的心理特征”“拜访”“供暖设备”等;二级次类296个,如在一级分类“人的心理特征”下收录“智力”“记忆力”“智慧”“愚笨”“想像”等24个二级分类。词条部分的特点如下:

(1)义类层次较为清晰,但因没有编码初看似显凌乱。

通常情况下,该词典首先在一级义类下列举属于这个类别的概括性较强、通用性较高的词条,然后再分别给出二级和三级的义类和词条。不同义类在词条数量上差别较大,少者几条,多者百余条。试看一个一级义类为“人”的词例(拼音调号问题后文再述):

човечество 人类 rénlèi

първобитен човек原始人yúɑnshǐ rén

прадеди на човека人类的祖先rénlèi de zǔxīɑn

раждам生shēng 产 chǎn

раждам се生shēng 出生 chūshēng

роден съм(на)生在shēng zài...

съществувам存在cúnzài 生存 shēngcún

живея生活shēnghúo 活 húo 住 zhù

живот生活shēnghúo 生命 shēngmìng

бит生活方式shēnghúo fāngshì

битие生活条件

shēnghúo tíɑojìɑn 生存 shēngcún

битието определя съзнанието存在决定意识cúnzài juédìng yìshì

жизнеспособност生命力shēngmìnglì

以上词条都与“人”密切相关且具通用性,然后在其下依次有童年、青年、老年、死亡、传记等五个二级义类,二级义类以下又分别展开具体词条。但也有些一级义类下直接跟进二级义类及其包含的词条。

释义方面,董淑慧(2005:141)在提及《保汉分类词典》时曾说道:“每个词不仅列出词的意思,而且说明词的具体用法。”但通过词典所列词例,我们认为这种对比陈列并不是解释性的,而是双语对译,也没有词语具体用法的相关说明。当然,没有解释和用法说明并不能据此认为是该词典的短板,因为该词典的性质和目的只是基于意义的分类,解释的任务应由其他工具书承担。

(2)以义位为单位出条。

一般性双语词典都是以一种语言为目标语,另一种为解释语言,其中目标语的词条会尽可能呈现所有义项并用解释语言进行解释。《保汉分类词典》与此不同,它只收列词条的一个常用义位并用一个汉语词与之对应,简洁明了。如果一个词具有多个义位且均常用,那么这多个义位通常会分散于不同义类并与相应的汉语词语对照。也就是说,词典中任何保语词目与汉语词语在某一个义类中基本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并不多见的情况是,一个保语词目对应的常用汉语词语如果不止一个,那么就选择使用度较高和语义匹配最佳的一个列于保语词目后作为主要对应词,然后在拼音后面列出一个同义词并注音。如:

разбирам 懂 dǒng 明白 míngbái

обяснявам说明shūomíng 解释 jǐeshì

如果保汉词语之间是多对一的关系,《保汉分类词典》会分别列出保语词目,用同一汉语词分别对应后,采用补充近义词的形式进行区别明示,以提高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如:

възприемане领悟lǐngwù 体会 tǐhùi

възприемам领悟lǐngwù 理解 lǐjǐe

针对同一个词条在不同义类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为便于读者查检,词典在附录中专门提供了保语词目目录,并依次标注了全部页码信息。

(3)基于自由联想分类搜集词条并根据语义相关度排序。

自由联想法在中东欧地区的语言教学中非常流行,如汉语学习者能根据“经理”一词将学习过的相关词汇串联起来,即“经理、经济、理发、理发店、书店、饭店、图书、图书馆、照相馆、饭馆、吃饭、好吃、好看……”,类似汉字接龙游戏。保加利亚在2004年就曾出版过《汉语自由联想词词典——汉保词典》(详情另文介绍)。受此思想影响,《保汉分类词典》基于发散联想,对生活中的常用词汇进行宏观整体分类,但每个义类下安排哪些词汇,怎么安排并非易事。词典词条一般按字母顺序排列,然而这样的排序方式显然将破坏义类词典的初衷,于是《保汉分类词典》根据语义相关性的亲疏来排列次类及词条。以“家庭”义类为例:

家庭:未婚生活—恋爱—婚姻—家属—家庭人口的增加—对家属的关怀—亲戚关系—家庭的破坏—家务—饮食—烹调—吃喝—打扫清洁

以上二级次类从家庭成员构成到亲戚关系再到家务,体现出了语义相关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比较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词条的安排也与此类似,即先将一个义类划分为更小的若干个次范畴,某一个范畴的词条依次排列,以二级义类“家务”为例:

料理家务—管家务—做家务事—‖家庭妇女—女佣人—‖家庭用具—东西—行李—‖弄脏—弄脏屋子—弄脏地板—乱七八糟—‖使通风—换掉屋里空气—把毯子吹吹风—‖打掉灰尘—抖被单……

词典“家务”义类共收词75条,但仅就这里列出的前十几条就足以看出其编排原则。先是3个料理家务的通用词汇,然后是料理家务的人和需要料理的物品,再是脏乱和空气污浊等料理活动的致因。自由联想式词汇分类与排列增强了词典的阅读性,与通用的查检型词典有很大不同。

(4)以实用表达为目的,收录对象不局限于“词”。

如前文所言,《保汉分类词典》更像是一部“语典”,除收录单双音节词外,还收录了大量临时短语,如“干焦的嘴唇”“习惯于一件事”“开着窗户睡觉”“打破盘子”“一排假牙”等。也收录了大量句子,如“他的演说鼓起了群众的热情”“我看见什么都有气”“我是伊凡”“你是谁啊”等。因此,从编写体例和编写目的可以看出,“编者是以功能—意念为纲,突出的是实用性和实践性原则”(董淑慧 2005)。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典几乎不收成语,这主要是因为成语的书面性太强,对初级学习者(尤其是非汉语环境的学习者)意义不大,相反如若收录则可能增加保加利亚汉语学习者的畏难情绪。

(5)体现保加利亚风土人情的词汇突出。

作为双语词典,虽然编者特别强调词典是“为了帮助保加利亚大学生学习汉语,也是为了帮助学习保加利亚语的中国大学生”,似乎更突出词典的汉语学习功用,但实际上该词典是以保语为基点。这一点除了反映在从保语词条到汉语释义和拼音的排列顺序上之外,在词条的选择上也能窥见一斑。如在二级义类“女装”条下,仅连衣裙的类型就有近10条:

连衣裙(连衫裙)、花的连衫裙、印花布的连衫裙、绸的连衫裙、雅致的连衫裙、露颈的连衫裙、赴舞会的连衫裙、打褶的连衫裙、紧腰的连衫裙

受保加利亚生活文化的直接影响,在对“连衣裙”的类型划分上,保语比汉语更为细致。再如“候补博士”,该博士类型在俄罗斯及中东欧普遍存在。另外还有不少词语的保加利亚特色也十分显著,如“土耳其咖啡”“用小勺儿搅茶”等。这是因为保加利亚曾受土耳其统治五百年之久,境内还有不少土耳其族,保留了其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保加利亚茶亦与中国有别,且喝茶明显受到了喝咖啡方式的影响。再如“烤”“煎”“炸”类词汇和短语十分丰富,这也与保加利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相比而言,词典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条要少得多,这应该与词典的诞生地和主要使用群体有关。

总之,《保汉分类词典》是从语言表达角度进行编撰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不仅仅是查检工具。

2.语音、词法和语法部分

《保汉分类词典》在附录部分列有较为详细的汉语拼音、词法和语法知识,这也是与一般词典不同的地方,是其学习型词典特点的一个突出表现。

(1)语音。在拼音部分,词典首先将汉语拼音和英语26个字母进行对比,将汉语拼音按照26个字母的顺序排列并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下面这种形式:

a, b, c, ch, d, e, ê, f, g, h, i, i1(zh, ch, sh, r), i2(z, c, s), j, k, l, m, n, ng, o, p, q, r, (-r), s, sh, t, u, ü, (w), x, (y), z, zh

然后再将汉语拼音字母与保语字母进行对比。这种方法对拼音文字国家,尤其是熟悉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是有很大帮助的。最后介绍汉语声母和韵母的组合规则及声调特征,针对汉语声调,该部分引入了五度标记法。

(2)词法。词法部分首先将汉语词汇分为三类,单音节如“人”,双音节如“城市”“记者”和多音节(多为外来词)如“盘尼西林”。然后通过典型实例彰显汉语复合词的结构规则,让学习者通过双语对照的词汇语义自己领悟语言结构,而不是采用解释说明的方法,如“木头桌子”“说明书”等。词法部分内涵要比国内现代汉语词法的范畴宽泛,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

词缀、助词(了、着、来着、过)、动词重叠、被动标记词、系动词、动补复合词、形容词重叠、量词及量词重叠、代词(人称、物主、指示、疑问)、否定词、语气词、拟声词

虽然是词法介绍,但多是通过置于保汉对照的短语和语句中进行举例呈现,而不是孤立地列举复合词或虚词。如“重重地给我一拳”(形容词重叠)、“本本都很好”(量词重叠)。

(3)句法。句法部分也较为丰富,采用的是语法点列举的方法,不追求系统性。首先提供汉语的几种主要短语类型,如并列、定中、动宾、动补结构等。值得注意的是,词典也关注并列举了不同语义关系的动宾短语类型,如“做饭”“抽烟斗”“晒太阳”,此外还将话题句单独列为一类,如“成绩不错—他成绩不错”。然后介绍句类,依次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其中每种句类都有不同的小类和例句。最后列举了部分关联结构,如“不是……就是……”“不但……而且……”“无论……也……”“非……不可”等。

通阅词典,我们发现句法部分在语言点的选择上非常精准,在如此有限的篇幅中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语言点通过保汉例句进行一一对应,对初学者极有帮助。但是,作为词典为何却容纳了如此众多细致的语法项目呢?我们认为这与保加利亚的语言教学传统有关。即便目前,相比欧美和国内淡化语法教学的趋势,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学依然将语法的讲练与规范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这样来看,《保汉分类词典》名为“词典”,但却包含了大量的语法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另外,实用性一直是《保汉分类词典》所坚持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编撰原则,这也是其打破传统词典概念和编撰观念的重要原因。

三、《保汉分类词典》的不足

该词典在词条的收录上一个显著特点是基于自由联想,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从实用角度看这是优点,但从系统性和辞书编纂相对穷尽性角度看又是缺点,因过多的临时结构收录其中,大大增加了收词的随意性,降低了科学性。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表现为:

1.分类不够丰富。词典只做到了对事物、属性和事件的分类,相应体现为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几乎是词条的全部,其他影响语言精确表达的如“方所”“工具”“方式”等各类重要语义范畴没有顾及。

2.某些项目的处理有待斟酌和检验,一些标准贯彻得不够彻底。如对声调的处理,词典采取了与国内汉语拼音方案不太一致的做法。汉语拼音方案要求汉语的四个声调要标在韵腹上,但《保汉分类词典》做了硬性统一化处理,均标于韵母的第一个字母上,显然,这是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考虑的,有独到之处。如“i”作为复韵母的介音,那么“ˉˊˇˋ”调符就会标在上面,且“i”上的圆点依然保留(因电脑上难以处理,本文没有保留圆点,如jǐe)。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也曾有过这种想法,但是如果汉语拼音方案不修改,仅仅在汉语教学中改动,短期会有较好的效果,长期将会造成很大麻烦。国内出版的大量辞书和教材均依据的是汉语拼音方案,如果学生学习时采用新的一套拼音标注方法,将会引起日后学习的冲突和矛盾,造成混乱。实际上,学习者在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会存在太大问题,因为汉语音节数量非常有限,重复使用率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者都能正确书写。因此,在第二语言的汉语拼音教学中不必另辟蹊径。

另外,汉语轻声词的处理也是一个问题。词典将“子”直接轻化为“z”,如“桌子 zhūoz”,这既与实际音值不符,也不符合汉语音节必须有元音的语言规则。而“的”则有时轻化为“de”,如“有力的论证 yǒulì de lùnzhèng”,有时又轻化为“d”,如“狭隘的专家xíaàid zhūanjīa”,看不出两种轻化方式所采用的标准,客观上增加了汉语拼音学习的复杂性。

个别词目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如目录中有二级分类“童年”,但在相应页码的正文中则变为“儿童时期”,这对查检是极为不便的。

3.词典汉字部分全部为手写刻板印刷,因时代原因,其中有大量现已被淘汰的简化字,如“畄念”。也有大量繁体字,如“青菜湯”“硬幣”“记憶”“繭子”等。另有非规范字,如“月园时”等。这种情况已不适应今天汉语学习的需求。

尽管从今天来看,《保汉分类词典》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在那个年代,在当时保加利亚极度缺乏汉语资料的情况下,能编纂出这样一部优秀词典,实属难得,说它是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毫不为过。该词典已经出版近半个世纪,但在国内难以见到其真容,更没有评介性文章,笔者借在保加利亚从教机会有幸搜寻到此书,遂向国内学界做一简要介绍。

参考文献

1.董淑慧.保加利亚汉语教学五十年.保加利亚:玉石出版公司,2005.

2.梅家驹等.同义词词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3.斯内日娜·戈戈娃.汉语自由联想词词典——汉保词典.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出版社,2004.

4.张荪芬.保汉分类词典.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出版社,1969.

5.张荪芬.汉保常用词汇.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出版社,1978.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文化传播学院 威海 264209)

(责任编辑 李潇潇)

猜你喜欢
评介体例不足
《抽象艺术》评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评介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战争论〉诠释》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