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诵读经典的热情

2015-05-11 12:26李小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热情学习学生

李小东

内容摘要:中华经典诵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如果没有热情,不舍得花力气下苦功夫那就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为此,除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培训策略独到之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热情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通过实用有效、适合学生情况、具有创新特点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对文字作品进行“再创作”。

关键词:学生 经典诵读课程 学习 热情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是一门实践表演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至关重要。

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培训策略独到,才能让课程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充满热情的学习氛围。

具备这个前提条件,方能引领学生花气力、下功夫,通过学习与训练逐步掌握朗诵的创作规律,让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并以一定的语言技巧运用,使有声语言更准确、鲜明、生动,达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二度创作”目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认知能力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对中华经典诗文是有过接触和学习的,那时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以了解作者、背景、思想内容、表现手段、写作方法为主,偏重于“鉴赏”而少于关注诵读,能写得出却不一定能读得好。为此,要转换学生们的思维习惯,就得首先给他们一份惊喜和震撼。

教师采用的策略是精选一首经典作品,在背景音乐的渲染烘托下,情真意切、准确得体、声情并茂地在开课的第一时间进行朗诵表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感受中华经典诗文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身心愉悦,深受感动,产生共鸣。

紧紧抓住示范表演起到积极作用,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反响的契机,进行激励鼓动。国学中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精髓,学习并传承之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必要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好它的前提,世界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立志掌握,用心找到正确的方法加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学得会。相信自己,大家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并能做到精彩演绎。

诵读经典是这样,其他任何事情也是这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在热情与兴趣的驱动下,成功的基因已根植于学生身上。

(二)提升认知能力

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学生身上已积累不少基础知识。

首先,在开设中华经典诵读课程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课程,为诵读经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学习中华经典诵读课程,通过不断诵读训练,不但能巩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能提高他们日常运用普通话交际的能力和语音面貌,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反复的登台朗诵训练,能够锤炼并提升学生们公众面前或舞台上开口说话和朗诵的能力,自然大方、举止得体的表达效果日臻完善。

最后,学习、理解并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作品,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养分,积淀优秀教师所需的博学知识和文学精华,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作品,是今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活水源头。

这一切对小学全科教育师范生来说,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学习良机。

二、采用“观赏—学习—实训”的教学创新模式

因材施教和教学创新是教育思想的核心,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离不开这个理念。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将为自己的教育活动带来更多的自主权。为此,教师必须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营造好学习的轻松愉快氛围,依据课程特点,大胆探索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实际水平、教学效果显著的培训手段。

“观赏—学习—实训”的教学新模式,突破以往常规教学的一些固有套路,加入观赏环节、加大实训力度,精选理论讲授。整体性与阶段性结合,独立性与连续性并存,按照分阶段、定目标的学习策略,设计各个阶段的不同侧重点及教学目标,梳理一条清晰的教学脉络,贯彻“抓好基础稳步推进,训练过程环环相扣,诵读能力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进行合理有序的教学活动。

把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回合,大约五周为一个回合,每个回合包含有三项基本内容——观赏视频或观赏师生表演、相关诵读知识的学习领悟、多种方式的实训演练。

(一)观赏阶段

教师一定要精心筛选那些档次水平高、质量上乘、演绎艺术高超、感染力强的视频或者是师生中朗诵水平出众、深受学生欢迎的高手作为典范,以达到感动学生,引发共鸣,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

中央电视台的“新年新诗会”、中华诗会“清明篇”、“端午篇”、“中秋篇”、中华经典诵读全国性的各种比赛、名家名篇朗读表演等相关视频,是能使学生大开眼界,洗涤心灵,震撼灵魂的好材料。

观赏过程能唤起学生对中华经典诵读的喜爱,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并将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

(二)学习阶段

诵读相关知识的讲授过程,将贯彻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实用高效的原则。

第一回合重点学习基础知识。讲解“朗诵”的定义及相近形式“朗读”等的区别,掌握主题、基调、重音、停顿等基本概念,学会对作品文本整体把握、模仿诵读,培养“胸有成竹”的内心状态。

第二回合重点讲授朗诵方法。从朗诵的训练细节要求、艺术表达手段和朗诵准备工作三方面入手,教会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透彻理解其内在含义,对所选材料能做到正确深入的理解、深刻细致的感受和丰富逼真的想象。

第三回合重点教授技能技巧。从七个环节展开:一是作品思想感情分析与表达;二是朗诵情境和角色感的表现;三是形象感和画面感的表现;四是朗诵表演的情景再现;五是朗诵中的对象感;六是朗诵表演的声音控制;七是朗诵表演的形体语言——站姿、手势、眼神及动作的协调、动作的组合等。

各种朗读知识点面结合,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循序渐进中,保证学生学有所得,收获朗诵表演的艺术技巧,朝着朗诵达人的方向发展。

(三)实训阶段

采用精选作品——分析讲解——示范朗诵——学生模仿的四步骤方法。

比如选择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先分析作者及创作的相关背景,再介绍作品的结构及风格特点,最后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诵读基调。

教师或学生示范诵读。

紧接着是全体同学模仿练习——课堂表演——优劣点评——继续训练——主动展示,这些环节有序进行之后,训练告一段落。

课堂示范作品讲析还选用白连春的诗歌《我和你加在一起》、叶挺将军的《囚歌》,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杜牧的《清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按照四步骤的相同方法完成训练。

在完成课堂内的训练之后,要求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爱的经典作品,灵活运用掌握的方法,大胆创新、反复练习,争取早日叩开朗诵艺术殿堂的大门。

三、精彩纷呈的学习成果展演

学习中华经典诗文的核心理念: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观赏精彩视频材料,掌握诵读艺术技巧,通过实训切身感受有声语言再创作的艺术魅力,使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文学性、高雅性、艺术性集于一身的“诗情画意”特点深入学生的心中,大家都切身体会到诗歌作品韵律的精美无比。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经历模仿、训练、登台表演、点评优劣、提高训练、积极展示的系列活动之后,一场精彩纷呈的经典诵读课程学习成果汇报展演已水到渠成。有了展现才能的机会,同学们跃跃欲试,期待一展自己的风采。

以比赛形式进行的展演活动,在方案设计上提出高要求、精细节的指导原则。诸如作品的难度、背景音乐的精妙、表演时的精神状态、情感表现力、肢体语言的自然运用、整体效果的感染力等是评分的依据要素。

同学们人人是观众,个个是演员。大家抱着十分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准备工作中,充满自信,反复训练,最终呈现的是一场情景生动、艺术氛围浓、感染力强、令人激动的汇演盛宴。

整个比赛过程,舞台表现效果好,文明的传承、文化的熏陶、艺术的享受、美感的体验、情感的宣泄,在舞台上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让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得到全面检验,真正领略经典诵读“口耳之学”的语言艺术真谛。

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培训,能取得如此令人欣喜的效果,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境界,这与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与独到的教学实施策略是分不开的,更与学生的热情高涨、刻苦训练、认真努力分不开。

学无止境,学生们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同时,还将继续努力,立志攀登到朗诵艺术的最高境界。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度广西教师教育立项课题”(A类)——师范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研究(2012JS017)]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热情学习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热情的小山羊
聪明的学生等
你有没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