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买”的美国智库

2015-05-11 10:20关建武杜翔鹏
齐鲁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布鲁金斯路易斯智库

关建武 杜翔鹏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调查发现,美国的一些顶级智库,与利益集团关系暧昧,它们不仅在国内推动大麻合法化,为大企业背书,还收取国外的捐助,促使美国政府制定反映捐助国优先事项的政策。

这些智库,是否已被“收买”,沦为捐助者的发声筒?

独立客观之外的“伪高尚”

它们遍布美国大陆,有1828家之众;

它们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智囊团”,网罗精英无数;

它们被称为美国的“第四部门”,独立于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外;

它们动辄收取上百万美元的费用,为国家出谋划策;

……

它们标榜自己独立、客观和公正,能够跳出利益藩篱,但这些“原则”和“宗旨”,也在不断遭受质疑。

美国一些著名智库早已具备广泛影响力,从国家安全、经济分析、社会福利到资源与环境政策,从美国如何持续繁荣到如何与其他各国发展关系,这些智库常常充当着国家和决策者们的“外脑”。

它们之所以能够辅助决策,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能够跳出利益藩篱,独立思考,客观分析。如果把国家比作山,那么智库就是山外的旁观者,它们可以通览、俯视或环顾,但不会“身在此山中”。

独立客观,应是智库最主要的特点。事实上,美国主要智库也都在各自的“宗旨”一栏中如此郑重声明。

然而,近年来,有些智库在实际运作中,并非如其标榜的那样高尚,有时候,它们甚至“拿谁的钱,为谁说话”。

另一些声音则说:“智库给人的感觉应是学术中立和客观公正,但它们正在这一点上做出让步。”“智库的捐助方正越来越多地决定着他们资助的研究项目,他们正在成为研究的干涉者。”

顶级智库推动大麻合法化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马萨诸塞大街1775号的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智库之一。作为非营利组织,它自称以“质量、独立、影响”为原则和宗旨。

学会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设有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大多为知名企业家、学者等。学会由总裁负责,总裁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首席执行官。总裁以下,设有学术研究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整个学会围绕研究运转,行政部门为研究服务,因研究而存在。

研究的质量是学会的生命线。学会影响政府政策,也主要是通过研究报告、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举行各种研讨会、培训政府官员等来实现的。

近年来,布鲁金斯学会在美国和世界智库排行榜上一直高居榜首,但这样一个顶级研究机构,同时也饱受质疑。

《华盛顿邮报》2014年10月发表文章说,过去10年中,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盛行于布鲁金斯学会——重视扩张和筹款——学者们寻找捐助者,帮助捐助者在学会的研究日程上发声。

彼得·路易斯生前是一名保险业亿万富翁,去世前的数年中一直寻求大麻在美国合法化。他在一些州取得了进展,包括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州。不过,奥巴马的政府和一些国会高级官员不支持路易斯的这项“事业”。为了改变华盛顿的看法,路易斯于2012年11月找到了布鲁金斯学会等智库。

“如果你在布鲁金斯学会这样的机构办事,你的声音会被人听到。”路易斯的顾问格拉汉姆·博伊德说,“你只要参加那些见面会,很可能在一次晚餐或一个会议上与大人物说上话。”

博伊德代表路易斯与布鲁金斯学会见面后,学会涌现出了一批支持大麻合法化的研究活动,包括至少20场有知名学者参加的研讨会、相关论文和报刊专栏文章。据学会成员透露,路易斯2013年去世前,共向学会捐款50万美元。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说,令人难以置信,支持大麻合法化竟然成为顶级智库的研究课题。

学术被利益绑架

《华盛顿邮报》说,以前,布鲁金斯学会的大部分捐款来自各大基金会或个体慈善家,后来,随着各大基金会开始更加严格地限制捐款,布鲁金斯学会等智库的问题也来了——捐款不足,学会日常运转所需的经费出现断流。

2002年,斯特罗布·塔尔博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任了学会主席。履职后,他采取积极扩张和大力筹款等措施,学会的资金流不仅回升,且逐年增长。

学会近年来的年度报告显示,其财政收入已从2003年的3200万美元激增至2013年的1亿美元。即使在美国出现金融危机,其他智库入不敷出的关头,布鲁金斯学会的收入仍蒸蒸日上。

《华盛顿邮报》分析年度报告后发现,布鲁金斯学会变得越来越依靠公司、富豪、外国政府或公司。公司捐款占了学会2013年捐款总额的25%,而2003年只占7%。外国政府或公司的捐款份额则从2003年的6%增加到了2013年的22%。

该报说,以前,这些捐款不附带任何条件,现在,越来越多的捐助者“提出了他们的期望”。

2014年9月,布鲁金斯学会的一场研讨会上,几名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大肆宣扬美国应该解除石油出口禁令,他们的观点与整天在美国政府帮石油企业游说的人不谋而合。《华盛顿邮报》说,显而易见,这些石油企业对布鲁金斯学会的捐款在不断增加。根据学会的年度报告,包括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在内的石油公司,自2011年起至少向学会捐款210万美元。另外,学会中从事能源安全研究的专家学者,之前都曾在石油公司工作过,有的学者甚至目前还开办着为石油公司服务的咨询公司。

《华盛顿邮报》还披露,布鲁金斯学会2012年至2013年的研究报告建议美国允许更多的外国高级技术雇工获得美国签证。这“恰巧”吻合高科技公司的观点。近年来,微软等美国高科技公司对布鲁金斯学会的捐款与日俱增。仅在2013年,微软就向布鲁金斯学会捐赠了总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现金和软件。

研究美国智库的知名专家詹姆斯·麦克盖恩说:“智库的捐助方正越来越多地决定着他们资助的研究项目,他们正在成为研究的干涉者,具有高度影响力。”

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汤姆·拉夫莱斯吐槽:“新的筹款措施使得捐款者和有钱的利益集团有权力决定研究的范围,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研究课题,这么干将会降低公众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度。”

美国智库排名top5

被利益绑架的美国智库不止布鲁金斯学会。

同为世界著名智库的兰德公司在财政上得到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各种基金会和私人慈善事业的资助,它名义上是非营利的民间独立研究机构,实际上也代表美国军方和财团的利益,反映他们的政治观点,因此,一直被指为“军方和财团的代言人”。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虽然同样标榜自身独立于政府、营利机构和利益集团之外,不代表任何政府部门、行业或是社会集团的利益,但这种独立性最后仍然被证明是相对的。只要仔细看一下它的捐助名单,就不难发现其意识形态和倾向。

综合以往的年度报告可以发现,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顶门石正是美国的保守主义势力。中心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捐助资金,以福特和洛克菲勒为首的40多个财团,是它主要的和稳定的资金来源。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詹姆斯·G.麦甘领衔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是当下国际上最权威的智库研究。根据其发布的《2014年全球智库排行榜》,目前全球智库总数达6826家,其中美国以1828家智库名列第一。

美国国内排名前五的智库如下:

1. 布鲁金斯学会,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智库,注重教育和科研,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相比其他智库学术性更强。

2.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世界排名第三,促进美国参与国际事务。

3.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世界排名第四,评估美国政策风险,研究国际组织、国际安全与稳定等,是具有保守色彩的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机构。

4. 兰德公司,以研究军事尖端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著称,后逐渐发展成为研究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性思想库。

5. 外交学会,致力于研究国际事务和美国外交政策。

猜你喜欢
布鲁金斯路易斯智库
更多的可能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路易斯·威廉姆斯最佳第六人
智库,美国特色的“权钱交易”文化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