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调查研究

2015-05-12 03:02范妃荣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状

范妃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4-000-03

摘 要 課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了解广州地区的高职院校课余体育的开展情况,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州地区11所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广州市高职院校开设课余体育训练项目布局不合理,各校建立项目发展不平衡;训练时间不足,训练次数少,一般在赛前三个月才组队训练;训练经费短缺,训练经费来源单一,主要靠学校行政拨款;不同程度地存在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训练的需要,使得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影响训练积极性和竞技运动水平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余体育训练 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阶段的基础上,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的专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实施后,加快了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虽然近十年来,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但学校体育仍然是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体育未能得到重视,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深入了解广州地区的高职院校的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现状,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整体发展具有理论的借鉴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以广州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练员)、学生运动员为总体调查对象,在广州市区办学的40余所高职院校中抽取11所作为调查样本进行研究。其中教练员问卷总发放52份,回收50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96%。学生运动员问卷总发放350份,回收330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322份,有效回收率98%。问卷的内容效度由7位专家检验,结果为基本合理。信度检验是相隔第一次问卷调查20天后向原来调查对象抽取适当样本量进行调查,教练员问卷12份,学生问卷45份。计算两次测量的信度系数为R=0.87,p<0.01,符合统计研究要求。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有效问卷用SPSS for windows1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的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广州市高职院校开设运动训练队情况分析

从表1可见,11所学校都有开设课余训练队,11所学校都有开设篮球训练队,占被调查学校100%;有9所学校组建足球队,占被调查学校82%,有7所学校组建了田径训练队和乒乓球队,各占被调查学校的64%;6所学校组建排球队,占被调查学校的55%;有4所学校开设羽毛球训练队和游泳训练队,各占被调查学校36%,1所(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校还开设网球训练队,另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开设龙舟训练队。毽球项目没有学校开设,但也有部分学生以毽球项目为兴趣爱好,活动形式以协会为主。可见,广州高职院校开设项目主要以篮球、男子足球、田径、乒乓球为主,男子篮球和男子足球是广州市高职院校开展较多的训练项目。在组建运动训练队时,大部分学校都是根据广东省大学生竞赛项目去设置。当然,还有其他学校开设项目本研究没有涉及到。

在调查的11所高职院校中,有少部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较好,把省级比赛纳入学校的每年的教学工作计划,每年省级比赛都踊跃参加,竞赛成绩也很优秀;但多数学校开展情况很一般,开展训练只为完成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省级比赛很少参加,或隔一届才参加一次。由于广州市高职院校实力不等、规模不等、特色不同,这种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也给这些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也带来差异。由于各学校在开展课余运动训练活动中能提供的经费、拥有的体育场馆设施、教练员专业水平、管理水平等等的不同,导致各学校组建运动队的项目也不尽相同。

(二)广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时间周期与频度现状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调查48位教练员中,赛前训练每周训练2-3次,占有81%,每周训练1次,占6%;每周训练4次以上,占13%。每次训练时间1-1.5小时占38%,2-2.5小时占58%,3小时以上占2%。

由表3看出,在备战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有63%高职院校集训时间不足半年,27%的高职院校集训时间在6个月到1年之间,集训时间超过1年的学校为0,可见,广州市高职院校备战大学生运动会集训时间比较短。

同时,通过对教练员的访谈中也了解到,大部分高职院校训练队由于比赛少,经费短缺或运动水平低等原因,运动队平时几乎没有组织训练,一般只是在赛前进行训练1-3个月左右。每周训练2-3次,训练次数会根据比赛的接近而有所增加。有些学校是在赛前3个月才开始挑选运动员,组建队伍存在困难,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运动水平。另外,有个别学校由于领导不重视,除了平时少训练,连外出参加比赛的机会都没有,就算是四年一届省大学生运动会都无法参加,参训学生只能局限于校内竞赛和兄弟院校的友谊赛。这些不仅影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运动队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训练时间及频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因此,有必要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频率,以提高整体的竞技水平。这是今后广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广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来源及构成

從表4可见,广州市高职院校的课余体育训练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调查的11所高校都是课余体育训练经费主要来源都是由学校拨款,据了解,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篮球训练队曾与企业合作过,篮球队为企业打广告,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企业会给运动队提供一定的训练补贴。当然,企业提供赞助经费并不多,只是提供服装或比赛时一些费用。由于经费短缺,使得大部分学校平时训练投入很少,而是将这些经费留在比赛时用。课余运动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训练经费是课余运动训练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学生运动员营养供给、身体健康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保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各类高等院校,应在行政拨款的前提下,结合走社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积极地自筹资金,确保学校竞技体育的正常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来源也应该多渠道、多层次的,从多方面去寻求训练经费来减轻学校行政拨款压力。目前有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开始走进学校,寻求合作机会。学校训练队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方式,解决经费短缺问题。

由表5可看出,有42%的教练员学校训练经费不太足,42%的教练员认为学校训练经费非常不足,有12%的教练员认为学校训练经费一般,4%的教练员认为学校经费比较充足,没有人认为学校训练经费非常充足。

总体上反映出广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短缺。其主要原因是广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经费筹集体制。主要靠学校行政拨款解决经费问题,而学校的拨款毕竟有限的。因此,导致各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紧张,各校经费投入情况由于参加的项目多少、训练时间周期长短、重视程度不同而有不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不可能的,而目前经费来源渠单一是制约广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为有关高职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方面的其它问题,均因经费的不足而受到了制约,而如果这一瓶颈性的因素一旦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对于广州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广州市高职院校场地器材设施的情况

场地器材条件主要有场馆、场地设施与器材装备设施两个主要方面。

训练条件和训练场地器材设施是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和基本条件。从表6可见,11所学校都拥有田径运动场、足球场、室外篮球场。5所学校拥有室内篮球场。10所学校拥有室外排球场和羽毛球场,1所学校拥有室内排球场,5所学学校拥有室内羽毛球场。5所学校拥有室外乒乓球台,8所学校拥有室内乒乓球台。7所学校拥有室外网球场,5所学校拥有健身房,3所学校拥有游泳馆,2所学校拥有风雨球场,3所学校拥有体育馆。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各大高校开始兴建各项目运动场地,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虽然体育训练场地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然达不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厅)[2004]6号)制定1万学生以内的标准:标准田径场1块,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共35片,游泳池1座,健身器械区若干,风雨球场1块基本要求。如学校人数到1-2万人的标准场地要求就更高。

在调查训练器材调查满意度中得出(表7),认为训练器材非常充足占2%,认为比较充足占8%,认为一般占29%,认为不太够用的占48%,认为非常缺乏的占10%。

学校器材设备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器材设备的短缺无法保证体育课程教学、课余训练正常进行,同时使得项目训练计划无法得以正常实施。

2010年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以来,在各大高校的运动场地条件有所改善。但相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不能满足训练比赛的需要。由于高职院校只把重点放在招生和就业率上,忽视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建设与管理,建设场地只为评估所需,建好的场地没有充分利用,运动场地保障质量差。这从另一方面说明高职院校领导在发展课余体育训练上,应该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和后勤保障的力度,满足学生的训练比赛的需求,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广州市高职院校开设课余体育训练项目布局不合理,各校建立项目发展不平衡,“热门”项目过于集中,“冷门”项目缺少竞争对手。

2.广州市高职院校训练队课余训练时间不足,训练次数少,一般在赛前三个月才组队训练。

3.广州高职院校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短缺,训练经费来源单一,主要靠学校行政拨款。

4.场地设施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训练的需要,使得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影响竞技运动水平提高。

(二)建议

1.应当引起相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倡各校开设特色训练项目,确保有多个训练项目同时进行的同时,扩大各项目的训练规模,使各项目发展更合理化。

2.课余体育训练队的训练时间和次数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的保障,应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提高训练的频度,增加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使得课余体育训练名副其实,更好推动学校的体育运动水平发展。

3.应拓宽广州市高职院校课余训练和竞赛经费来源渠道,加大对广州市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投入。对已开展课余训练的队伍应更新观念,在学校行政拨款的前提下,广开经费门路,积极自筹资金,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解决好课余训练的经费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钧,李铁黎,李训锦.我国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回顾深化改革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2.4.

[2] 胡振浩.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5.

[3] 万一春.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8.4.

[4] 曾吉.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余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0.4.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现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