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的流浪者

2015-05-13 12:56约瑟夫·寇德卡
大众摄影 2015年5期
关键词:图片社德卡怪癖

只要能拿着自己的相机,他就可以四处流浪。

由于这种怪癖,反倒吊起了人们的胃口,想闯入这扇神秘之门。

一只睡袋,一部相机,两条腿,他就义无反顾地上路了。

他,就是令所有人着迷的捷克摄影大师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他的从影经历以及海量的作品对于无数中国摄影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一个航空工程师,一个以拍舞台剧照起家的年轻人,因为进了马格南图片社而名声大震,进入了西方纪实摄影大师的行列。

在西方的摄影界里,寇德卡是一位公认的怪人。不谈自己的创作,不接受媒体的采访,更拒绝表达自己对摄影的见解与态度。他的人生哲学也许只有一个:用镜头与人交往,与世界对话。说他是热爱人类讨厌人也好,说他是不热爱人更讨厌人类也好,这些,对他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要能拿着自己的相机,他就可以四处流浪。由于这种怪癖,反倒吊起了人们的胃口,想闯入这扇神秘之门。

回顾寇德卡的足迹,我以为他踩准了3个点。

一是他在1968年拍摄的苏军进入捷克时那些不带有情绪的客观记录,使他被马格南图片社看中,两年后正式签约成为了马格南摄影师。这无疑是他人生最为重要的“第一桶金”,有了这份经历,他的作品才有可能在拥有视觉话语权的西方主要杂志上循环露面。在摄影史上,任何一幅伟大的纪实摄影作品,没有这样的循环露面几乎没有成名的可能。

二是进入马格南后,他用行走的方式持续不断地追踪拍摄了“吉普赛人”,以自己独有的眼力和捕捉方式抓取了无数个精彩的瞬间。1975年,纽约的MOMA(现代艺术中心)给他做了个展。那年,他年仅37岁。

三是在他成名之后,他对自己做了更为严格的选择。2008年,他将自己的杰作做了20幅的限量,并且将作品分别交给两家在摄影收藏界更具代表意义的世界顶级摄影画廊代理。或许正是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他的作品单价也持续攀升。如1983年在法国拍摄的一幅狗穿过雪后广场的黑白银盐作品,在国际收藏市场上单价达6万美元。这样的价格,几乎是不主张限量的摄影大师马克·吕布的作品单价的几十倍。

超越从前的自我,是作家海明威眼里的智者。也许,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寇德卡,经过两极的蜕化,他比资本主义社会的同伴更有生意头脑。

顿笔之际,两条平行线呈现在我面前,一条是纪实摄影,一条是艺术摄影。纪实摄影唯有走到顶端才有进入艺术殿堂的价值与可能。而若只埋头拍照,不修正坐标,这条平行线则将永远地平行延伸下去。

猜你喜欢
图片社德卡怪癖
德卡:帮学生实现梦想就是我的“中国梦”
数学家“怪癖”档案
约瑟夫·寇德卡:谜一样的摄影大师
首尔摄影博物馆(MOPS),首尔,韩国
玛格南:决定性瞬间
日本教授的懒散与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