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抗日根据地教育建设

2015-05-13 17:37胡依乐
卷宗 2015年3期

胡依乐

摘 要:教育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东抗日根据地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文化事业的社会教育作用等内容进行社会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抗日根据地;教育建设

广东各地特委和华南纵队军政合一指导广东抗日根据地,在这些根据地一边顽强的对抗国民党顽军和日伪军,一边对根据地进行文化教育建设等各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1 学校教育

广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期间建了一批中小学。如博罗县的三乡中学、石坝中学、罗浮中学等,惠阳县的象山中学和河源城下小学。紫金建立了一些私人小学和地方筹资建筑的中学。 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之后昙花庵复办崇雅小学。在1944年,东江东宝行政督导处在安宝县创办了东宝学校,“惠东行政督导处召开中小学会议,重新制订教学大纲,修改教材”。琼崖学校教育,“抗战爆发后十多间中学停办,几百间高级小学,开课的不到百分之五。几千间初级小学,现在开课的也不到百分之十。”

这些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学校体育为分小学和初中,在前者课程里体育称作唱游课,课上一般捉迷藏和大杖子游戏。初中体育,是德、智、体、群、美五育之一,包括打篮球、排球、足球等。学校里会举办运动会,一般是田径赛(短跑和接力赛)和球类赛。

2 社会教育

广东抗日根据地社会教育发展较好。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办民众夜校、民众学校、识字班,东江抗日根据地比其他根据地办的要好。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之后不仅复办了崇雅小学并在“农村办了夜校和识字班”。到1940年2月份东江抗日根据地已经办了“办平民夜校、识字班,目前统计:一百零七班,人数五千七百以上,百分九十以上是成年人,半分二十五是成年妇女。”还办了“文化俱乐部、民众教育馆、流动图书馆,大约有二十间左右,河源、龙川最有成绩”。“中山:五十人办夜校,校数及人数不详。”“中区因文化发达,民众识字的多,因此,办民校识字班少,群众要求办研究班是中区的特点。”琼崖社会教育发展不是很理想,全岛只有琼山、文昌党帮助建立的平民校(义务教育)、阅报社、识字班和二、三个时事讨论。

1944年1月21日,东江纵队林平指出“使所有儿童、青年农民、青年妇女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实行普及教育”。在各根据地都有妇女识字班和妇女夜校,因为妇女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生产过程中教妇女进行有关生产方面的知识和字。在儿童教育方面“恢复与健全农村小学”,使儿童均有入学机会。

1945年2月15日,东江纵队第1支队政治处公布《拥政爱民注意事项》。第8条是出门要宣传解释,帮助民众读书,认真办学。1945年4月25日,东江纵队政治部发布《对于建立惠(州)东(芜)宝(安)路东(广九路东)区的施政纲领》。

3 报刊、话剧运动

根据毛泽东的“每一较大的根据地上应开办一个完全的印刷厂”并发行报纸刊物书籍及运输等的指示,广东抗日根据地新闻出版业迅速发展。东江有老隆“工合”印刷社。活动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广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1941年1月创办了《大家团结》报。东江根据地除了创办合并《大家团结》和《新百姓》后为《前进报》报等。这些报刊不同程度地位华南抗战舆论宣传做出了贡献。琼崖特委创办的《抗日新闻》,鉴于广大读者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在文字上通俗化、大众化。还出版《新琼崖报》、《大家看》等报刊。开辟五桂山抗日根据地之后把《抗战旬刊》改为《正义报》,规模扩大。珠江三角洲抗战报刊中,中山县出版报刊在数量最为广。有《别动队》、《五桂山》、《妇协》等刊物。

在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根据地话剧运动,发展最好。如东江流动剧团、“拖拉机”政工队、“铁流”、“捷克”、“星火”、“海燕”和博罗县的开拓剧团。东江流动剧团演出过《打倒日本仔》等剧目。开拓剧团到博罗县各乡镇去演出抗日救亡话剧,街头剧等。中共创立的东宝中学的学生创办了“五四剧团”,演《奴隶养成所》等剧。琼崖的歌剧运动,只有一些服务团或工作队有时表演戏剧而已。

这些报刊和话剧运动,首先宣传抗日主张,对青年和广大民众起到了宣传抗日思想和爱国主义,同时出版书籍和举办壁报对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提供了一个条件。话剧运动的举办给民众更直接更形象的传达出了爱国主义,使民众的抗日热情高涨并投入到抗日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东江纵队史》编写组.《东江纵队史》[Z].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108页

[2] 《李吉明关于抗战情况的报告——琼崖的一般情况和党的组织、宣传教育、青年及妇女工作概况(1940年4月10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Z].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出版,1983年。77页

[3] 《東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惠阳县第二区政委员会》,中共惠阳地委党史研究小组和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编.《东江党史资料汇编(第一辑)》[Z].46页。

[4] 《中共广东省委报告——关于八个月来宣传文化教育的工作总结(1940年3月)》,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9.7--1940.2)》[Z].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出版,1983年。62页。

[5] 《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东江敌后前线地区实施各项政策问题的谈话》,皇甫束玉等编:《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纪事》[Z].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8月。261页。

[6] 《东江纵队政治部对于建设惠东宝路东区的施政纲领》,中共惠阳县委党史研究小组办公室编:《惠阳县党史资料汇编(第一集)》[Z].中共惠阳县委党史研究小组办公室,1983年。49页。

[7] 《中央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二册)[Z].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4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