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到民国初期忻州1商人的教育研究

2015-05-13 21:30李祺
卷宗 2015年3期
关键词:明清民国教育

李祺

摘 要: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忻商,取得很大发展,这与他们重视教育息息相关。忻商非常重视平时的日常教育、私塾教育和西式的新式教育,这为他们家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人才。忻商的教育,有其积极意义,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决定了近代的晋商教育无法走出传统的范围。

关键词:明清;民国;忻商;教育

明清以来,忻商作为晋商重要的一支劲旅,作为晋中的毗邻,加上其晋北门户的地位,得到长足的发展。晋谚云:南绛北代,忻州不赖。忻商的发展与教育密切相关,因为教育关乎商脉的延续与家族事业的发展壮大。

1 忻商教育内容

明清时期,忻商教育以家庭启蒙教育和私塾教育以及日常教育为主,其基本内容仍然是传统封建教育。而清末以来,西方文明传入,清政府创办了许多的新式学堂,对学生进行新式教育。忻商也随时代潮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把部分子弟进入新式学堂,让他们接受新式教育。

1.1 家庭教育及私塾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忻商子女的启蒙教育便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在忻商郜氏家族中,“男人们都上过学,女人们也大都识字,因为父母就是启蒙教育的老师。每一个小家庭,便是一个教学单位”。郜氏家庭教育先“教识字,把常用和简单易识的字,每日教会若干人,后来能买到看图识字片,教起来就更便当了,对稍大的孩子教写毛笔;”同时,给子女“讲故事教做人”——以“曾子杀猪、孔融让梨、黄香扇枕、凿壁借光等诚实勇敢、孝敬父母、勤奋好学的故事,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如何做人的教育”2。

到入学年龄时,忻商就将子女送入私塾或自办私塾,使子女享受较正规教育。忻商郜氏“每到入学年龄,便把孩子送入学堂学习”3。“私塾以‘学而优则仕为教学宗旨,先学《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继而学四书五经等。”4据张林郁老人回忆:“清朝以来,忻县东楼村不乏有学问之人创办私人教育,但是张氏5家族仍自己出钱,设立私塾,请先生到家中教授课程。课程主要是《三字经》、《左传》、《弟子规》、四书五经等。”6再者,张家在堡内修建了文昌庙、魁星阁,以此表达对家中子女出人头地的殷切希望。

但科举道路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幸蟾宫折桂者毕竟是少数,商人们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对那些科举无望的子弟 则让他们接受一种职业技能教育, 作为将来谋生的手段,算学为经商所必需。随着经济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忻商聘用越来越多的族人乡党子弟为伙计,并非常重视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忻商郝氏“对子孙的要求是,除四书之外,在家中要学写字、打算盘、背斤秤流法、念商贾尺牍”7。此外,许多忻商还让族中子弟亲自参加商贸活动,得到磨练,从而掌握商业活动的经验和战略。商业技能的教育成为忻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再者,忻州商人尤其重视宗族教育。明清之际,宗族势力越来越强盛,以三纲五常、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明清忻商來说,无论他们行贾何地,都曾不同程度地得到宗族的支持。因此,忻商重视宗族教育。为了提高本宗族的社会地位,往往培育更多的人才,为家族事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往往在家塾之外,另立族学。族学一方面为宗族子弟提供正规的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赡贫济士。族学一般都免收本族子弟学费,有的还供应茶饭、纸笔、四书五经等,使家境贫寒的宗族子弟得以接受教育。许多宗族把支持宗族子弟读书写进宗族法规,加以强化。

1.2 日常教育

除私塾教育外,忻商也注重其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品质及生活习惯的教育。

清朝时期郜氏财富居忻县商人之首,富甲一方,这与其严格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其居所匾额、楹联处处体现为人处事原则。如:在郜氏北院匾额“忍让为高”、“满招损,谦受益”;北院楹联“门无驹马终生境,心有云山万事清”、“看开名利多乐趣;实行勤俭有生机”8。

忻县郝氏家族世代经商,其家族恪守“行商天地宽,人格信义先”9的信条。同时,郝氏家训始终贯穿着为人处世的原则。族人严格恪守“严戒三长两短”,即“三长:一不准嘴长,翻嘴弄舌,破坏团结,损害和气生财;二不准手长,偷盗柜上和别人的财物,要以工取酬,无功不受禄;三不准淫乱色长,欺人之女,夺人之妻,要之人命出在奸情。两短:一不要眼短,形成鼠目寸光,要有远见卓识,不能见小利而大事不成,放得前程似锦,万福久安;二不要心短,谋人害人,要知道谋人谋事某自己,害人害事害自己,谋得心狠失老本。要养成损人的不干,违心的不做,犯法的不沾,范围的不吃,公平竞争,信义为本,绝不做伤天害理的事。”10在做人方面,郝氏提倡:“为人有三勤 :一为嘴勤,要勤学好问,谦恭与人,不准恶语伤人,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要以诚相待,爱人爱己,信誉为重,广阔为人,求财有道,天道酬勤。二为手勤,对学业要勤学苦练,开动脑筋,推陈出新,使出一身本领,才能勤而有功,勤而有利;要做人在前,吃人在后;要有打下牙来咽到肚,长心长骨长志气的精神。三为腿勤,要知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以四海为家;走出四方,沟通八面,甚至走出国门。”11正是忻商郝氏恪守家训,坚持儒商之德,以信为本,以义制弊,为人端正,才使得商业兴隆,财源茂盛。

此外,忻商在衣食住行方面也进行家庭教育。忻县东楼村张氏家族在吃穿用度方面,可谓是“令人难堪的节俭行为”。张洪钧的母亲常言,“财无俭不聚,身无勤不立。身勤用俭,必有所聚”。忻州多盐碱地,张氏为节省钱财,把盐碱土挖回家,以水淋盐,晒干来吃,其味道远逊于买来的食盐。在穿戴方面,张洪钧老伴说:“像咱们家的子女,只知享富,不知艰难,家业再大,也会随手散尽。我也该从穿的用的上管教他们。”三月,正当换衣季节,他将儿子,儿媳叫到身边说:“单衣一率家做。你爹的我做,你门的自己做,以后穿着,不买成物。”12张氏家庭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上培养子女勤俭节约的品格。

在家庭生活中,忻商也有许多的规矩。如忻商郜氏有四条关于生活方面的准则:“一不娶小纳妾;二不嫖娼养妓;三不许耍钱赌博;四不吸毒抽大烟”13。

忻商对子弟的教育,首先考虑的是使子弟具备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就是基本准则。忻商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子弟,“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本根,实行为重”。这体现了忻商教育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并将之发扬到商业文化中,是难能可贵的。

1.3 新式学校教育

清末,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式教育引入中国。清政府创办许多新式学堂,对学生进行新式的教育。忻商紧随时代潮流,支持子女进入新式学堂学习。

于是忻商将部分子女送入新式学堂学习,造就一批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东楼村张氏家族培养一批近代人才。如张燮友,“民国十二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化学系。抗战前任忻县中学校长,山西省工业专科学校化学系主任。解放初,他接受彭绍辉将军委托,为解放军第七军军部作化学医疗设备和工务人员培训。建国后,为创办山西师范学院及山西大学理化系恪尽职守,著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空性分析》等书”14。再如张科昌,“其人聪明好学,长大后留学日本,在外主攻印染专业。当时日本国留他为其服务,张坚决不从,执意回国报效国家。”忻商将其子弟送入新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体现了其思想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 对忻商教育的简评

忻商对教育的重视是他们家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们家业能够扩大的基础。

2.1 忻商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一,明清时期,忻商教育以封建传统教育主,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私塾教育和家庭教育,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儒家文化。这种教育方式和内容有其积极意义。

儒家提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概,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首先必须修身。德性是“修身”的核心,而德性的基本内容则是“仁”和“善”。忻商把儒家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经商活动中,坚持仁、义、信、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他们经常行善积德,为村中做好事,如:光绪六年,山西自然灾难不断,连续几年,粮食绝收,东楼村张氏,一方面为保卫家财,另一方面帮助村中人度过困难时期,于是兴建东西堡子城墙。人们只要在这里干一天活,就可以领一天的口粮,很多维持不了生活的人们,最终度过这场浩劫。

此外,明清以来,忻商积极倡导教育不仅支持自己的子弟接受教育,而且对同族中贫困无力入学的学生提供帮助,保证更多的的生童接受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忻县的文化教育程度。再者忻商的教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仅有传统的文化教育,还加入了职业教育,更适应了忻商商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清末,清政府颁布新学制,新式教育在社会上大规模推广。忻商不拘泥于传统思想,也积极送子女到新式学堂学习,积极推动新式教育的推广和发展,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忻商子女在接受新式教育學成归来后,或进入新式学堂传道授业,或者出国留学深造,为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2.2 忻商教育的局限性

1、明清以来,甚至到民国年间,封建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即使有新式学堂的积极创办仍不能改变这种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在学习条件上,贫富差距导致教育的不平等。学校由富人出资修建在自己家,聘请先生来教学,因而造成学生地位的不同。“富人的孩子坐在教室里上课,穷人的孩子坐在教室外学习。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富人的孩子有红色的垫子(为冬天坐在板凳上暖和),穷人的孩子什么也没有。在课间的时候,富人的孩子会有佣人送来红糖水、养胃糕等食品。而穷人的孩子,什么也没有。”15这种不平等的教育待遇造就了以下局面:富人的孩子接受到更为系统的教育,因而成才者甚多。相比之下,穷人的孩子大多只是会简单的识字。

(2)在学习的内容上,忻商家庭教育仍以传统儒家道德为主要内容,贯彻的是封建的伦理纲常。在私塾教育中也以传统的儒家经典为主,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也无法进入他们的视野,造成了近代晋商教育的滞后性。

(3)在学习的动机上,忻州商人不能避免好儒倾向的动机,商人支持教育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向士阶层攀援,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商人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组织形式及教育内容虽然出现了某些新时代的气息,但这些新气息归根到底是最表层的,它不可能撼动整个社会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商人的教育更多地是被禁锢在封建教育的围墙里,传统中往复循环而没有出口。

2、清末以来,虽然清政府颁布新学制,但是举步维艰。同时,新学制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忻商送他们的子女到新式学堂,这也仅仅是极少数的。在新式学堂里,教师教授学生的也只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还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忻商自己也仍然固守旧思想,教子女及宗族子弟学习封建传统文化。他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开明,但也裹足不敢前行。且对于新式教育和新式企业管理办法,他们未足够重视,也未能在家庭教育中得到贯彻。

参考文献

[1]明清时称为忻州,民国时改为忻县。

[2]秦雁亭整理.忻县富商郜氏略述,山西省忻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忻州文史(中辑)[Z]2006:377.

[3]秦雁亭整理.忻县富商郜氏略述,山西省忻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忻州文史(中辑)[Z]2006:377.

[4]秦雁亭整理.忻县富商郜氏略述,山西省忻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忻州文史(中辑)[Z]2006:377.

[5]张氏:明清以来东楼富商。

[6]2011年7月24日,忻州市忻府区东楼村,访谈张林郁(男,1933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新闻记者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明清民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