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5-05-14 16:53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铺轨企业界新闻周刊

17/2015 总第707期

@藏不住ki:别车、暴怒、打人、人肉,特别想屏蔽这类新闻,为什大家这么愿意追这类事件,为什么它们永远占据着最醒目的新闻版块。

@珠珠糖的背囊:可能我迟钝些,不管看到女司机被打,或者男司机行车记录仪的录像,都没表现出多少在意。但社交媒体上大家都在表达这样那样的不满甚至愤怒,我感觉自己随时会卷入,也非要站到其中一队似的。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开车上路,很多人特别容易被惹急,可能是对方超车时看了他一眼,也可能前面的司机因为生疏或紧张急刹车了一下,或看见前车突然变线,甚至人行道上有人稍微走慢了两步也会被喇叭催促。不仅驾车,很多人太容易生气,一听到广播飞机延误就想要责怪,上网常会敲击出粗鄙的留言,就连排队被挤一下也会不耐烦。大家还是都安静些吧。(观桉)

记者手记

国家生意中的政府角色

本刊记者/徐方清

今年4月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主办方用颜色不同的地毯标出了两条专门的参观路线,一条是工业自动化,一条是工业4.0。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计划两年来,在计划的推广上不遗余力,也让工业4.0的概念风靡世界。但如果有机会和德国企业界人士接触,会发现,很多公司的老总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让生产效率更高,让生产过程更环保,如何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如何保证订单丝毫不差地按时交付。

国家计划和企业界关注点的不同,其背后是在生意中各自角色定位的差异。国家可以通过计划来提供平台,为企业间的生意合作创造更便利的条件,或者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拉动潜力市场的扩展。但企业就是做好企业该做好的每个环节。

没有规划出来的市场,只有符合或者不符合市场的规划。政府“有形的手”,只需要携起市场“无形的手”并肩前行,而不能一厢情愿地拉着后者一路狂奔。

这样的常识显然不应只适用于德国。

曾听过一句话,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是有生意的地方,就有中国人。从改革开放后不久的“鞋帽生意”到如今的飞机、高铁“走出去”,生意不仅越做越火,也越做越大。这种生意火遍世界情形的出现,确实有很多“规划”的功劳。

今年3月底,“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提出不过一年半时间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开始走向需要用具体行动去落实的“铺轨期”。而这一年半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各式各样“走出去”“对外合作”的规划和计划,几呈井喷之势。

当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但又产能富余,当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在较短时间内吸引了超过50个国家的加盟,在“你情我愿”的旺盛市场需求下,中国的生意还将以加速度的态势向全世界扩展。但上述种种规划,是为“一带一路”铺轨,还是铺设障碍;是立足长远发展的顺“市”而为,还是着谋求短时政绩的逆“市”而动,需要认真审慎地检视。之于企业,如果不是为投机牟利,亦不必在规划潮中盲动,还当以市场之需为本。

其实,在生意场摸爬滚打过的企业界人士心里最清楚,改革开放后的“生意红火”,归根结底源于一项政策规划——开放。

详见本刊2015年5月18日出版总第707期

猜你喜欢
铺轨企业界新闻周刊
轮胎式设备在地铁铺轨施工中的创新应用
太原地铁铺轨作业用上新型轮胎式铺轨机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浅析地铁工程铺轨机低位顶升快速变跨施工技术
扭亏为盈
铁路铺轨施工技术探析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