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乡村教师一个支点

2015-05-14 16:53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师工资农村教师短板

几年前,有个乡村教师问主持人崔永元“照亮别人的时候,能不能别毁了自己?”崔永元一时无语。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回答了这沉重的一问。

长期以来,乡村教师都与“艰苦”“清贫”等词语等联系在一起。2014年《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组织大学生走访了152位农村教师,受调查的农村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工资偏低。经统计,除去住房公积金、养老金等固定的非现金工资,71%的乡村教师的可支配月工资为1500元到2000元。

拿着不足两千元的工资,想撑起家庭,压力自然很大。现在好了,《计划》里面不但提出要增加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还包括了各种福利、医疗、住房问题,想得十分周全。

除提升待遇外,《计划》还从保障编制、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拓展人才补充渠道、支持培训等途径入手,着力破解全国330万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为提高乡村教师荣誉感,《计划》特别提出,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

国家意志的背后,是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有统计显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1亿多学生,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0%左右。农村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家的义务教育质量。

从更高层面看,还乡村教师以尊严,还事关教育公平。说得再大点,还能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育进行了投入倾斜,基本解决了乡村教育的校舍改建,消除了乡村学校的危房,但乡村教师问题,还是困扰乡村教育的最根本问题,可谓短板中的短板。

给乡村教师涨薪,虽说这是最无争议的涨薪,但要执行到位仍有难度。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指出,“教育部已出台多个关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的文件,目前关键靠落实”。他表示,下一步将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乡村教师欢欣鼓舞之余,最担心的也是落实问题。高层的政策到了基层就变味,在中国并不鲜见。在一些地方,乡镇统筹的时候,发工资有困难,但是一旦由区(县)级统筹,工资问题就迎刃而解。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费,主要还是靠县乡财政保障,这导致各乡村教育的保障力度,受当地财政实力的影响,这也是造成我国教育不均衡的根源所在。

提高工资统筹政府级别,不仅有利于防止地方政府拖欠、克扣教师工资,也有利于城乡工资持平发放,最起码能避免乡村教师工资比城市教师工资少一大截。细节方面,《计划》还亟待完善,只有切实落实《计划》才能防止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沦为墙上画饼。

《广州日报》社评认为,诸多乡村教师凭借在逆境中的坚守而“感动中国”,更促使我们要全方位提升乡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让它成为一份受社会尊重的体面职业。

如今,乡村在消亡,城市在成长,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模式。越是转型期,越需要乡村教师启迪孩子们的智慧,让孩子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他们的功劳如此之大,我们不仅需要为他们唱赞歌,更应该让他们获得应得的物质和精神待遇。

猜你喜欢
教师工资农村教师短板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河间教体局回应“拖欠教师工资”
公立初中生均工资成本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
大学本科院校教师薪酬绩效管理研究
回顾与探索: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