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北京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5-05-14 19:51崔国胜
前线 2015年3期
关键词:常态北京农业

崔国胜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作了全面阐述,标志着经济新常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判断。经济新常态是立足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相关理论提出的重大认识。面对经济新常态,全市上下正在全力适应,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积极作为。作为北京整体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中定位,如何抓住新常态实现新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既关乎广大农民的生计,也关乎全体市民的生活和幸福指数,更关系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北京农业的三大定位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格局已经形成。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日益彰显,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性不断增强。同时,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一直在不断调整。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北京农业应坚持三大定位。

农业是民生产业。农业的民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直接从事生产的农民而言,农业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农业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生活;另一方面是对其他市民而言,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农产品的价格或品质直接影响其生活。受我国深厚的传统饮食文化熏陶,饮食消费一直是消费支出重点,这一点在北京也不例外。据统计,201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6%,这表明食品消费仍占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大头,农业产业的民生性质非常明显。

农业是生态产业。农业的生态性告诉我们,新阶段发展农业的着眼点已不仅仅是其产品产出,也包括其生态价值,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价值。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北京在全国创造性地率先建立了监测分析制度,对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四大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测算,每年公布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3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年值为3449.78亿元。其中,生态与环境价值年值為1809.48亿元,占总价值的5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生态价值将越来越重要。治理大气污染、建设和谐宜居的城市,必须大力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既要在郊区寻求最大生态价值化的农业发展模式,也要在市区见缝插针地植绿,还要尽量利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后腾退出的场地搞绿化。

农业是休闲服务产业。从经济结构整体看,北京已确立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消费为主的需求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市民多元化、高端化需求,借助资本、科技、文化、创意等要素优势,北京农业的休闲、教育、娱乐等功能日益突出,农业的精神服务性质更加明显。市民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需要通过京郊休闲旅游来调剂。尽管直接统计的农业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不足1%,但农业作为休闲产业的服务人群在大幅增长。据统计,近两年来北京郊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和民俗旅游接待户接待游客各自都接近2000万人次,如此大规模的受益群体,农业的休闲服务作用可见一斑。

新常态下北京农业发展的导向

坚持市场导向。农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是导航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适应市民农产品需求新变化,是做好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依据。北京发展现代农业,既面临成本高的不利因素,也面临来自国内外优质农产品的激烈竞争。坚持市场导向,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利用北京农业的地理区位、科技、产业链供应等优势,打造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开发农业服务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

坚持功能导向。功能导向是从城市发展大局出发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考量,是发挥政府政策调控的重要依据。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发展农业首先要考虑资源禀赋制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科技农业、循环农业等,降低对资源环境的耗散。在此基础上,要认识到农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提供农产品上,更多的还体现在为市民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上,生机盎然、景观优美的“后花园”是市民的重要期待。可以这样说,产业结构越是向“高精尖”发展,越需要多功能的农业做配套,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大有可为。另外,作为首都农业,还要发挥好在全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也是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所需。

坚持利益导向。处理好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是搞好“三农”工作的核心一环。在北京从事农业,对于本地农民来说,必然面对机会成本高的诱惑。这里的机会成本既包括直接的经济机会成本,还包括间接的发展机会成本。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保障农业从业人员的各方面利益。一方面支持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或者发展规模农业,加大农业补贴等政策支持,通过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取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还是要保障农民权益,让农业成为一种社会职业,农民跟从事其他产业的人员一样,取得平等的社会保障。实现农业效益和农民利益、权益的有机统一,是新常态下政策追求的重要目标。

打造农业发展的“木桶长板”

在新阶段推动北京农业发展,必须正确面对经济新常态,要善于将优势条件和要素打造为农业发展的“木桶长板”,在更好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中实现农业价值,提升农业竞争力。

要在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中谋划。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明确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北京农业发展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条件,服务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同时要借助首都优势资源要素提高发展水平。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意味着北京农业不仅要服务于全体市民,也要服务于国家政治和国际交往需要,这要求对内要走在全国前列,做好示范表率作用,对外要发挥窗口作用,宣传和展示中国现代农业形象。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意味着北京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文化和科技方面的要素优势,通过提升农业的文化内涵和科技贡献率,增强农业竞争力。农业要服务好“四个中心”定位,除了保障食品安全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打造优美的农业景观和环境,为各方面人才提供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也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基本要求。

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提升。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发展不进则退。当前,农业发展既面临国际农产品价格“天花板”效应的制约,也面临国内生产高成本“地板”效应的挤压,更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红灯”的警示。在此条件上推动农业发展,唯有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尊重首都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节约资源、强化生态建设。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走精品农业路线,以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产品满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首都雄厚的资本、科技、文化、旅游等优势要素,提升农业的物联网、信息化水平,增强农业的现代发展能力。要通过多层次“市场主体”带动发展,切实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户扩大规模发展家庭农场。要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监控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生产和市场,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水平,确保人民吃饱吃好吃出健康。

要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发展动力。深化改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多年的城乡二元体制不仅限制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束缚和固化了人们的思维。深化改革,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从城乡一体化角度做好规划,引领科学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创新投资、科技合作等发展平台,为城市的金融、科技、资本等优势要素流入农业农村创造条件,深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原则,结合北京实际认真落实土地等改革硬任务,同时要在改革基础上因势利导,通过引入新要素、满足新需求、探索新模式等方式,推动更高水平发展。要处理好亲自改与借鉴改的关系,由于农业的生产特征和农民的思维方式相似,农业改革在一定范围内通常具有普适性,在涉及核心领域亲自改革获取经验的基础上,应放眼全国特别是与北京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地区,加大学习借鉴力度,降低改革的时间成本。

要在更广泛的市场中配置资源。当前我国农业已经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大环境、大市场中,随着中澳、中韩等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加快推进,农业的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北京农业将不仅面临国内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国际性竞争也将日益加剧。面对更加开放的发展形势,我们的农业龙头企业应放眼世界、主动出击,在全球化背景下谋划农业发展战略,要“走出去”配置国外优质农业资源,特别是到传统的资源丰富且具有农业发展优势又与中国保持良好贸易关系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以企业合作或直接租赁等方式,建立海外农业生产基地,向国内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为了降低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政府方面应着手构建支持农业企業“走出去”的政策体系,从税收、金融或财政直接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从国内来说,北京农业企业应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势出发,做好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分工,实现向津冀地区的产业扩展和在京部分的“强身健体”。同时,要致力于为北京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的目标,加快在国内资源条件丰富、生产环境优越的地区建立外埠生产基地,确保市民“舌尖上的优质”。

要用更加科学有力的政策引导发展。所谓科学,就是制定政策要进行深入论证,多方面听取意见建议,必要时可由相关机构模拟分析。所谓有力,就是制定政策既要讲原则意见,也要有配套支持的具体措施。随着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比例中的降低,政策支持资金的边际效应也会下降,这就要求要进一步整合政策,将政策资金用在“刀刃”上。政策引导要尊重市场,市场能够配置的资源,尽量不要用政策来干扰。政策引导要尊重经济规律,用经济理论多角度分析,善于借鉴国内外发展实践和政策举措,结合北京实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政策引导要更有针对性,经济社会越发展,农业政策越细化是一个特点,应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化程度。要加强政策执行的评估,多听取基层政策实施者的意见建议,根据问题反馈情况及时补充完善政策。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委)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常态北京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智珠二则
北京,北京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