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什么要什么

2015-05-14 19:51侃侃
前线 2015年3期
关键词:淡泊名利党性

侃侃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名利,处理好留什么与要什么,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惑。

回首岁月之河,这样一些画面依舊令人感动——早期党的领导人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给子孙留下了对党的忠贞信仰和艰苦朴素的好作风。革命老人徐特立告诫后辈:“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这种留品德、遗作风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和子孙负责,更是对党的事业负责。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说过,一个自觉的革命家和一个普通人的不同之处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我”的态度不同,是唯我呢?还是忘我?是事事以我的利益为出发点?还是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纵观那些落马的“老虎”、“苍蝇”,不难发现,他们大都没有把握好留什么与要什么的价值取向,迷失了人生方向,丧失了党性原则,忘却了最初的入党誓言。

入党确实有起点,思想入党没终点。周恩来在《过好“五关”》中写道:“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陈毅同志的墨盒上镌刻着他的座右铭:“满招损,谦受益;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他还写下《手莫伸》、《示儿女》等大量诗句,警醒自己一刻不忘思想入党、思想改造。很多优秀党员正是坚持思想入党一辈子,所以保持了共产党人的纯洁底色和先进本色,留下了照耀后人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境界。

留什么与要什么,体现出一个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党员干部来说,领导岗位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平台,不是个人谋求私利的途径。为官一任,就要承担一方责任。为什么有一些优秀干部让群众永远铭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淡泊名利,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如今,见兰考泡桐,人们想起焦裕禄;到大亮山林场,人们想起杨善洲;闻寿光蔬菜,人们想起王伯祥。他们崇清激浊,扬善抑恶,追美弃丑,从而涵养正气、保持清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出精彩人生。

党龄长并不等于党性强,职务高并不等于觉悟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也不会随着职务的上升而必然坚定。思想入党好比万里长征,一步接一步,一步跟不上就会掉队落伍。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解决好当官为什么、在位谋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是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党性和操守。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群众的心里始终有一杆秤。党员领导干部在名利面前多一分淡泊、少一分浮躁,多一分从容、少一分冲动,就能使自己心不动于微利、目不眩于五色,就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淡泊名利党性
修心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人生处处可淡泊
看破名利爱名利
看破名利爱名利
吴小旋 淡泊的奥运冠军
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