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明:第二故乡夕阳红

2015-05-15 17:08
中国扶贫 2015年7期
关键词:老杨乡亲们驻村

3月7日一早,我们从贵阳市驱车,在莽莽大山中穿洞越岭,4个多小时才抵达锦屏县城。此行陪同我们的是贵州省扶贫办黎静河副处长,他一年前就是驻村干部。黎副处长一路上充满深情地回忆驻村经历的点点滴滴。他说,一年驻村,认识了许多终生朋友。今年春节,他就带着家人到所驻的江口县德旺乡过年。做好驻村工作,他认为关键在于投入真心、真情。

黎静河的话,在我们第一位采访对象身上就得到印证。在锦屏县城吃过便餐,我们立即到钟灵乡阳艾村。驻村干部杨宗明对于这个贫困村,有着一种故乡般的深情。

杨宗明年近六十,但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大步走在阳艾村宽阔的水泥道上,如同身处故乡,乡亲们见到他的表情既亲切又恭敬。这两年来,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村里,每天都在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熟悉每一位老人和孩子。

老杨是锦屏县财政局干部,在阳艾村驻村已有两年。记者从县扶贫办的介绍中,知道他连续两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驻村干部”,是办实事最多的驻村干部。记者请他谈谈这两年具体做了哪些实事,老杨显然不习惯于为自己评功摆好,只是淡淡地说:“事情是做了不少,最自豪的是每天晚上有乡亲们陪着喝酒。”村干部杨从海告诉记者:“去年底一天晚上陪老杨喝酒,听说他以后可能不再驻村了,一激动我都给他下跪了,求他别走。”去年老杨生病住院,阳艾村乡亲们纷纷去看望,其中一次包了两辆面包车。老杨连续第三年驻村,既因为乡亲们的挽留,也因为还有许多没办完的事让他牵挂。

记者还是从钟灵乡党委龙召春书记和阳艾村杨从全支书口中了解到杨宗明两年多来为阳艾村所办的桩桩实事:

——村干道、连户路、田间道、机耕道约5公里,安装路灯276盏。记者见到,过去泥泞的村道上汽车常来常往,新婚的车队十几辆在鞭炮声中涌进村里。夜晚,路灯把主要村道照得通亮(图14)。

——修建5座桥,还有十几个田间小桥。其中3座桥按当地风俗新建成亭式廊桥,村民们可以在此议事、休憩(图5)。

——建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塑料大棚500个,改变了以前一家一户小打小闹自种自吃的习惯,通过合作社规模化生产带动村民发展蔬菜产业,使其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其中杨满珍两口子就发展反季节蔬菜大棚70多个。

——为改变农村文化生活贫乏赌博成风的现状,成立5支腰鼓队,搭建一个戏台。采访中,记者正好遇到腰鼓队的姑娘媳妇们要去邻村演出,她们见了老杨都像自家大叔。记者请她们与老杨合影(图6、7)。

——整治环境卫生。建了一个垃圾填埋场,买了大小垃圾车6辆;治理了村里的小河。以前,有些人通过毒鱼、电鱼的方式抓鱼,严重污染了河流水质。老杨与村干部一起严抓这种不法行为,并找来鱼苗发展水产养殖(图13)。

——老杨特别重视村里的水和火问题。村民饮用水困难,老杨协调水利部门新建自来水水源,并协调资金接了200米自来水管;阳艾村作为苗族村,村民的老房子都是木质结构,消防隐患严重,老杨协调购买了消防设备,每月定期做消防检查。

两年来,杨宗明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申请项目,协调资金,共投入320万元,使得村里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还通过扶持一些有经营素质的农民发展规模化生产,以此作为示范,带动其他农民投入商品生产;同时,特别重视村里40多户特困户的帮扶和救济。

说起老杨两年来的帮助,王满珍有些哽咽。她和杨从雄两口子六年前在浙江打工,2009年回乡结婚后,就想利用外面学到的经营知识在家乡创业,发展蔬菜产业。可是没钱没关系,一年下来搞得心灰意冷,又动了外出打工的念头。老杨看好这两口子的能力,用激将法使他俩重新树立创业的信心。然后,帮助王满珍申报微型企业,协调贷款5万元,财政补贴5万元。经过老杨的雪中送炭,小夫妻的蔬菜生产迅速发展起来。老杨则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看到小夫妻住在田里塑料大棚里,他又是协调附近一个村委会的木房子,又是帮着接自来水。生产规模上来后,老杨又主动帮助贷款购买滴灌设备。如今,王满珍已经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每年利润十几万元,大大超过原来出外打工的收入(图2、3)。

11岁的杨满燕是个苦孩子,从小得病成了聋哑人。母亲是爸爸在外打工认识的外乡人,小满燕出生不久因受不了家庭贫困出走不知去向。父亲又因介入一场斗殴被打死。小满燕从小只能跟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虽然聪明伶俐,却无法上学。老杨知道了小女孩的身世以后,就利用自己的关系,联系了县城里的特教学校。可是奶奶却舍不得小满燕离开,老杨便一次次做工作。上学以后的小满燕变化极大,今年春节还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文艺演出。记者随老杨来到小满燕家,小满燕见到老杨像见到亲人,扑上来亲切拥抱。然后,一会儿给我们表演她春节演出的舞蹈,一会儿表演她新学的少林武术。那一刻,记者见到老杨眼里闪动着泪花。离开之前,老杨从包里拿出两张百元大钞,聪明活泼的小满燕又是一个拥抱(图10?11、12)。

作为外乡人,暂时驻村,一般人不爱做得罪人的事,老杨可不把自己当外人。有村民在河里炸鱼,老杨上去毫不客气地阻止;一户村民在高压线路下面违章建房,村干部多次劝说无效,老杨软硬兼施,硬是把这房子给拆了。

看到老杨每天跟乡亲们乐呵呵的样子,记者想象不到,其实他正在经受家庭变故的痛苦:就在驻村前一年,30多岁的儿子因为脑溢血,几年来一直瘫痪在床,儿媳妇虽然离婚了,但被老杨的人格所感动,主动留下来照顾病人。老杨告诉记者:“其实我只能把70%的精力投入在村里,因为孩子上医院买药离不开我。”为了兼顾两头,他贷款买了一辆车。他是优秀的驻村干部,也是位称职的父亲。他为儿子付出的一切,县医院的大夫们看在眼里,风趣地称他为“伟大的父亲”。

猜你喜欢
老杨乡亲们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老同学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老杨的那片红果园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