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庄园的落寞之谜随风而逝的枪声读书声

2015-05-16 08:54茱芷何良树
城市地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丰都防空洞碉楼

文+茱芷 图+何良树

英文导读: We can see watchtowers , bomb shelters and classrooms in Dushi Manor. These elements look strange and imbalance in the landscape. In fact, it is full of stories.

在群山环绕,茂林修竹之间,藏着一座两进四合院,有两座稳稳耸立的碉楼,从庄园残墙里探出头来。整个庄园的楼面虽已破败残损,但中西合璧的风格依稀可见,而碉楼墙面上的枪口和炮眼,以及地下昏幽的防空洞,则散发出一种诡异的气氛……

左右页图:杜氏庄园在蓝天碧树间若隐若现,四合院、碉楼,高低错落。曾经的紫竹园在建筑构造方面颇显层次感。

地主修园,行善积德

丰都县董家镇(原飞龙乡)彭家坝村6组关圣场有两座颇有格调的老楼,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体是一座两进四合院,院前院后分别附属两座一大一小的石结构碉楼,犹如两个威严的卫士。穿斗木结构的前堂、中堂、后堂及左右厢房一应俱全,小青瓦悬山式双坡屋顶中轴对称,分三梯而建,结构紧密,最顶楼是四面突起的三角形,极富古韵遗风。外围的戏台、赏鱼池、大坝及雕工精美的石狮子、莲台,给人一番盛景光年的感觉。而碉楼外墙四周都分布着大小不均的瞭望孔和射击孔,通往地下还有大型防空洞,山明水秀里掩映着这样的建筑,似乎显得有些违和。

向当地老人打听,才得知那是民国时期川东乡绅杜宜清的庄园,建于20世纪40年代。杜宜清学名杜光甫,袓籍忠县官坝。其父杜茂生,年幼时家里贫穷,经常揭不开锅,杜茂生不甘困顿,一有机会便去私塾旁听别人读书学习,发奋图强。长大后,杜茂生顺利地在丰都县衙当了差,能文能武,加之他才思敏捷,闲时还干起了替人写状子的“兼职”,逐渐成为当地的大地主。

杜茂生膝下有五子,杜宜清身居老五,从小乖巧伶俐,深得父亲的喜爱,自然也受父亲的影响甚多,日日浸润在书香中,并学习医道,立志救死扶伤。为了公平起见,杜茂生把名下的家产分为了五份,每个儿子一份。不过,杜宜清分到的家产还是比几位哥哥更多,因为老二早逝,杜宜清不仅获得了自己那一份,还将二哥的那一份收入囊中。

父亲病逝后,杜宜清便用继承的家产扩建了杜氏庄园。与其说是他的府邸,不如说是一座善堂,他总是敞开大门,不定期地免费发放米粮和药品给当地乡亲父老,扶贫救弱,给予清苦人家莫大的资助,并且从来不求回报。

庄园里传出琅琅书声

杜宜清每日在四合院内,闲时赏赏鱼,偶尔请戏班子来唱上一台戏,让乡里人都乐和一下,倒也自在。后来他觉得给乡野添点热闹或单方面提供物质,并不能改变整体面貌,每天还是会看到那么多疾苦饥寒的人。杜宜清突然意识到,与其做个富贵闲人,整日与乡民齐乐,倒不如教他们读书识字,让杜家的文脉福泽他人,再不济也让他们能读书断句。于是,杜宜清决定在庄园里开间学堂。

学堂招生根本不费力气,凭着杜宜清平日里的善行功德,乡里乡亲积极响应,一听说可以供孩子读书写字画画,还有学费优惠,都抢着要送过来学习文化。淳朴的乡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跟着杜大善人学习以后,将来也能像他那样有所作为,乐行好施,造福乡里。

学校不久就完工了,为纪念父亲,杜宜清将校名定为茂生小学。为了方便较远的孩子,他把庄园分割了一部分出来用作宿舍。而今还能从残败的外墙上清晰地看到用白漆涂写的“宿舍”以及“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等字样。据说当时每天庄园内琅琅书声伴着鸟啼虫鸣,园外便是耕种劳作的人,青山绿水间掀起一浪一浪书声,倒是别有韵味。

立下汗马功劳的防空洞

从庄园后门走出,不远外的岩坎下,一排整齐条石砌成的基石中,有一个长方形石门,两边条石镂空做成了花状,石门上方中间是一块石头牌匾,上面的字早已被人悄悄凿去,两边都是圆形镂空花纹。

从石门进入,里面是一个幽暗的洞子,顿时让人感觉后背阵阵发凉。问及当地村民杜宜清修这洞的原因,有老人讲,日本飞机轰炸重庆返回途中,在离庄园不远的地方投了一颗炸弹,杜宜清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立马修防空洞。至于为何投掷炸弹,有人说是因为一个顽皮的孩童,用镜子照太阳,敌军误以为那是信号,就把炸弹丢下来了。也有人说是日军为了减轻机身重量,把未投的炸弹随意投下。

总之修这个洞的本意就是出于对师生安全的考虑,未曾想到,就是这个能容纳近50人的防空洞,后来却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时庄园里书声阵阵,园外却是兵荒马乱,正逢川东土匪横行的年代。1949年,中共丰都县委、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将全县划为5区47个乡镇,飞龙乡当时也是小有名气的乡镇。而历史以来,这些区镇及丰涪、丰垫边区都盛行“刀儿教”,可谓是乡乡有“刀儿教”,家家有“刀儿匠”。

“刀儿教”主张“除恶除霸,拯救善良,抗丁抗粮,谁个不是就打谁”,常能迷惑民众参与其中。20世纪20年代,他们就吸收了流行于川、鄂、湘边区“神兵”组织的一些迷信内容。凡入教、练刀、作战,都要烧香祭天,画“神水”,欺骗人们这样即可“刀砍不进,枪打不入”。

1949年底,丰都县委决定在全县展开征粮

左右页图:青草已爬满台阶,拾级而上,从房屋外模糊的白漆大字来估计,那大概是以前的教室。防空洞口的细孔、雕花非常讲究对称美,除了当年躲匪躲敌军之功,而今还具备观赏价值。支援前线剿匪工作。吴锦堂、杨鼎臣等致力于组织暴动的国民党潜伏特务认为时机成熟,四处联络反动武装,并决定以涪、丰、垫、长边区“刀儿匠”为主,各乡镇民团队丁为补充。丰都便是第二支队,杨鼎臣担任司令。很快召集了丰涪两县长江以北“反共游击支队”负责人开会,研究制定了聚集各地“刀儿匠”的计划,于腊月30日起事暴动,攻占5区,直取丰都县城。

面对反动武装的暴动,杜宜清将乡里人都聚集到了防空洞里,这才躲过一劫又一劫。杜宜清也深受中共地下党的影响,对反动武装的暴动深恶痛绝,于是,一边借助防空洞保护乡民,他一边对庄园里的碉楼外墙进行了改建,增置了炮眼,防止恶霸的入侵。

落寞庄园的鬼怪之说

虽然局势动荡,但杜宜清坚持办学,从不间断。他认为,越是艰难,越要团结民众,增长知识,保家卫国。

现今大门雕刻已经模糊不清,墙也坍塌,走廊亦毁损,一块“优秀近现代建筑”字样的石碑很落寞地立在乱草中。庄园的凋落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杜宜清儿子解放时离家出走参加了共产党,他后来给杜宜清寄了一本《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由于国民党的反共宣言和社会流言,杜宜清深感恐慌和绝望,在枪炮声中悬梁自尽,从此庄园就蒙上了一层阴森感。

在另外一些乡野传闻里,说是当年在庄园完工前发生意外事故砸死了一个人,此人正值大好年华,还未娶妻生子,就此丧命,心里憋屈,便阴魂不散。渐渐有人说夜里总会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还有甚者说见到过随“嗖嗖”风声飘出白衣人,连到此玩耍的孩童都被大人警告远离,庄园因此越发显得寥落了。

不过,翻阅地方的史料可以发现,关于杜氏庄园的落寞其实并非如民间传的那么玄乎。解放后,杜氏庄园被人民政府收为了集体财产,并在此办起了丰都县第八中学,也还风光了十几年。1995年,学校从庄园迁出,师生撤离,此处自然就不见了昔日的繁盛景象。至于那些鬼怪之说,一位当地老人笑了笑,“哪里有什么鬼,所谓的鬼无非是人们编出来的故事,用来吓唬那些土匪恶徒和国民党余孽的。”

左右页图:无论从怎样的角度来观望四合院和碉楼,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古韵遗风,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风采并未完全逝去。

猜你喜欢
丰都防空洞碉楼
构建美丽丰都 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丰都,不负好春光
GHOSTS OF GUANLAN
【重庆·丰都】雪玉山初夏
进防空洞纳凉有讲究
赞马关石垭口碉楼
解码防空洞重庆真实与想象的第二空间
丰都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