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历史走来

2015-05-16 02:36王世文申军伟
河南电力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浚县儒商端木

付 琳 王世文 申军伟

子贡(前520—前456年),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卫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其故乡即今浚县。子贡墓在大伾山东南张庄村北,这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浚县知县宁时镆考察肯定的地址。

初冬时节,冷风萧萧,我久久伫立子贡墓前,看着满眼荒芜,思绪乱纷。

满坟的荒草随风摇曳着,坟前立有民万历年间的石碑,上面的字迹经过百年风雨的侵蚀,已看不出本来面目。黎公墓周围立着几个大大小小的坟冢,都是其后代,像是保护着先祖一样,散落周围。

端木第80代孙端木庆国陪同笔者而来,他一直致力于子贡研究。从1996年大学毕业他就开始为这事奔波,但由于种种原因,见效甚微,“后人们都在尽自己的力量把老先生的文化事业传承下去。”他说。

在墓前我们伫立缅怀这位老先生时,张庄村伾山区65岁老人宋清连满是疑惑地走过来询问:“这墓总是说要重建,怎么到现在还没动静?”子贡,这位先贤,不仅生前经历传奇、地位显赫,而且死后也被几代帝王先后追谥为黎侯、黎阳公、黎公,但他的墓地为何这般冷落?为何处在农田里,连块墓园都没有呢?

关于子贡墓,还有故事。

元代以前,来浚县的显官达儒,常至此瞻仰谒祭,张庄人不胜其扰。元末红巾军至浚州,可能是在这时,有人趁乱将子贡墓碑砸碎,夷平墓冢而匿其地,又将子贡像移至大伾山南麓之伪冢前。后来,祭祀的人失于访查,误在伪冢前顶礼膜拜。时经220余年,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时镆来浚,查询备至,疑为伪冢,才发现一向所祭之墓,是北宋时的萧平川墓。遂将子贡像迁回张庄,在原址重建墓祠,并立《改正先贤子贡墓祠记》碑。

众所周知,子贡是孔子的徒弟。提到这段师生情,不得不提那棵著名的楷树。传说,楷树天下有二:一在孔林(早已枯死),一在黎阳城内(今浚县)。关于这棵楷树,还有着神奇的故事。相传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子贡用楷树枝做成两哀仗痛悼恩师时,杖入土内生根发芽。在守墓6年后,子贡将一棵楷树移植浚县,以志朝夕不忘师恩,从此这棵楷树就在浚县扎根了。子贡谢世后,后人为纪念他,在楷树旁修建了子贡祠。

两千多年来,楷树根深叶茂,老干横天,盘若虬龙,凌云擎空,枝干可四人合抱,巍然屹立,多年来没有根生幼苗,孑然独株。直至1940年,日寇盘踞县城时,渐次枯萎,饮恨而逝。这株楷树树干,长约4米,存于子贡后裔端木庆国家中,似乎以另一种姿态昭示着其不倒的精神。

浚县子贡文化广场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就有七十多,至今能近距离相伴孔子之墓,受后世无数人拜谒者,唯子贡一人。除了向世人确证孔子作为一位深受学生敬仰的老师身份之外,也将一则有关师道的美谈长留世间。据说当地人读“楷”为“皆”,喻皆应效仿之意。千载之下,尊师的传统绵延不绝,子贡“行为世范”,当与有力焉。

子贡尊师敬长的精神为后人敬仰,除此之外,他创造的儒商文化,在千百年来屹立不倒,成为现代人经商的典范,他摘去了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帽子,将儒家学说运用于经商中,成为家累千金的富商巨贾,被后人奉为儒商始祖。在淇河文化区域,千百年来流传着“既在黎阳学子贡,何必南越法陶朱”之佳句。

传说子贡在拜入孔子门下之前,就已经在列国间经商。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商人重利,很容易沦为“小人”。而做“君子”却是子贡从小时起的人生追求。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来到卫国,改变了子贡的人生轨迹。他毅然决然拜入孔子门下,跟随孔子一学18年。正是通过孔子的言传身教,子贡懂得了什么是“仁”。孔子去世后,子贡又给孔子守丧6年,并且在这段时期内,领悟出了“义利合一”的至高之境。子贡先到齐国,又到宋国的定陶经商。在定陶,他首度开坛,传授“商学”,分为“信”“义”“礼”“智”“仁”五门功课,弟子无数。但随着化名“陶朱公”的范蠡来到,子贡经过与之论道,意识到自己创立的“儒商”与范蠡创立的“道商”各有千秋,难以并存,于是回到齐国,在那里和儿孙生活直到终老。子贡死后,他的孙子端木叔散尽家财,达到了子贡一生都在孜孜以求的“仁”的最高境界。

虽然千百年过去了,但子贡为后人留下的影响却从未磨灭。2012年,浚县投资600余万元,历时一年,在伾浮路兴建起大河禹迹、平原奇峰、千秋盛会、黎公遗风等9座牌坊,讲述浚县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其中,黎公遗风坊便是为子贡立的牌坊,为其所作的楹联写道:“孔圣门徒,栋梁奇才十哲端木子;儒商始祖,瑚琏贵器先贤浚黎公。”

农历二月二十七日,是子贡的诞辰之日。每年此时,子贡后裔纷纷会聚浚县,拜祭祖先。今年是端木子贡诞辰2535周年。端木庆国指着家中摆放的一幅黑白照片道:“这是1925年老先生后裔端木智侣和友人在子贡祠古楷树前的合影,从那时起,后裔们就开始致力于老先生研究,其间出版了《儒商始祖端木子贡》一书。现在祖根子贡研究协会正在筹备中,作为端木后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从不敢懈怠。”

猜你喜欢
浚县儒商端木
浚县大平调演出
清前期扬州儒商的文化投资与文化场的形成探究——以小玲珑山馆主人马曰琯为例
浚县
偷拍镜头
浚县
“馆霸”端木笑盈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儒商益宝 挺起民族脊梁
《扬州儒商志》创新之我见
孔老师和端木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