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秧子”速成“壮汉子”
——信阳郊区电网嬗变记

2015-05-16 08:57甘仁伟刘智祺
河南电力 2015年1期
关键词:低电压信阳用电

_甘仁伟 刘智祺

对35千伏谭家河变电站进行综合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

“电网坚强了,这个冬季,我们不会那么紧张了!”2014年12月22日,站在祠堂开闭所前,信阳供电公司郊区农电平桥部主任翁杰轻松地说。

翁杰一直从事信阳郊区农电工作,目睹了郊区农村电网由体弱多病的“病秧子”嬗变为大块头的“壮汉子”,也亲历了电能给他和客户带来的酸甜苦辣。

尴尬身份造成“营养不良”

“因为体制所限,原来郊区农村电网既不属于城市电网,也不属于县域农村电网,投资主体不顺。”信阳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马士新说。

正因为如此,从2000年到2009年,省电力公司在下拨电网改造资金中,很少安排郊区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10年间,各方累计投入不足3亿元,对于3250平方千米的郊区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远不如县域电网的投入,形成了“灯下黑”。如农村机井通电工程等只涉及县域农村电网,而郊区农田却享受不到这一实惠。

信阳郊区农村蕴藏着丰富的经济发展资源:浉河区浉河港镇、董家河乡、谭家河乡等几个山区乡镇为茶乡,盛产优质信阳毛尖。信阳市上天梯管理区的非金属矿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郊区农村用电需求越来越大,进而形成了局部区域低电压,局部电网卡脖子。

信阳毛尖炒茶用电属于典型的季节性用电。随着电动炒茶机械的大量使用,炒茶用电负荷是平时的4~5倍。平时茶乡用电绰绰有余,但等到炒茶时就捉襟见肘,低电压现象严重。

信阳北郊的几个乡镇,因为变电站布点少、供电半径长等原因导致低电压现象严重。游河乡原来只有一条10千伏线路供应全乡,全长近80千米,线径70平方毫米。35千伏洋8线是典型的迂回供电,担负着彭湾乡、洋河乡部分区域的供电任务,主线路长达20千米,加上分支线路达100千米,电压质量可想而知。

35千伏长台变电站始建于1988年,担负着平桥区彭家湾乡、长台乡和甘岸镇的供电任务。随着负荷的增加,该站也多次增容,两台主变压器容量已增至6300千伏安和4000千伏安,但今夏负荷需求最高达到16000千瓦。

变电站如同电网的“心脏”,线路像“血管”。信阳郊区北部的电网“心脏”不强大,“血管”也不畅通,电压低,还经常停电,引发用电客户的不满,不少人拒缴电费。“一到冬夏两季和恶劣天气,我们就提心吊胆。”翁杰说。

“断骨增高”拉大“骨架”

“2010年以后,投资渠道畅通了,郊区农电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翁杰颇为欣慰地说。

仅2012年,信阳郊区35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3970万元,2013年投资4774万元,2014年投资11885万元,2015年还将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

“原来老说低电压,多数原因还是变电站布点少,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长,造成低电压的范围大,只改造起不到明显的效果。”翁杰说。信阳供电公司从网架结构着手,解决“卡脖子”问题。

信阳毛尖的主产地在信阳南部的山区,但这里一直没有大的电源点支撑。去年投运的220千伏叶桥变电站的投运弥补了这一缺憾。该变电站投运后将110千伏滨湖变电站、110千伏茶都变电站、110千伏宝石桥变电站连成一片,成为几个茶乡强劲的电源支撑。

针对平桥区北部35千伏和10千伏网架薄弱的问题,信阳供电公司下大力气整治“卡脖子”问题。

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出山店水库的建设和移民迁建,信阳供电公司配合做好水库建设的35千伏变电站电源供给,对水库水淹区涉及的游河、平昌、吴家店、甘岸四个乡镇的电力设施迁移和改造,涉及10千伏线路15条31.91千米。

针对洋8线繁重的供电任务,2014年5月8日,信阳供电公司在羊山新区投运了祠堂开闭所,送出三路电源,不仅大大缓解35千伏洋河变电站的供电压力,改变了洋河乡附近区域电压长期偏低的局面,而且更好地满足周边企业的用电需求。信阳十大名片之一的信阳国际家居小镇正坐落在这里。这个开闭所以双电源的形式对其供电,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信阳供电公司采取“点穴”式的办法,在北部乡镇负荷中心建设和改造35千伏变电站,对低电压的治理立竿见影。其中,长台变电站两台主变压器都增容至10000千伏安,可满足该区域10年内的负荷增长需求。这些变电站需要有一个更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作为电源点。同时考虑到家居小镇建成后,用电需求更大,信阳供电公司在洋河乡境内新建一座110千伏花园变电站,彻底解决洋河乡和家居小镇的用电问题。

按照设想,信阳郊区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座35千伏以上的变电站。每建一个“心脏”,“血管”随之配套改造。信阳郊区电网的“骨架”不断扩大。

分类“增肥”丰满“肌肉”

肌肉蕴藏着力量。空有一副骨架,难以成为强者。网架坚强了,信阳供电公司又着力治理低电压,丰满“肌肉”。

技术人员利用国网GIS地理信息系统,以村为单位,在卫星地图上精准标注低压台区,分截图、绘图、录图、分析、制定措施5个步骤,全面摸底低压线路及负荷情况,按照轻重缓急改造,缺啥补啥,让低压配网的“肌体”快速壮起来。

“原来是头疼医头,现在是系统解决问题。工作思路变了。”马士新说。

信阳供电公司创造性地采用35千伏小型化台区变电站、小容量单相变压器和小容量三相变压器,在有限的资金规模下,增加35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变压器布点,建设35千伏简易化变电站降低10千伏供电半径,采用小容量单相变和三相变密布点,缩短400伏供电半径,治理“三低”难题。

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寨坎9组,原来有一台80千伏安变压器,在集中炒茶时电压只有110伏左右。供电公司在此处新增一台小三相变压器,将茶农家的电压升至230伏。以后这里的负荷再增加了,可将小变压器及时增容,不用再改线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用电做饭、用电取暖降温已是普遍现象,加上春节期间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多,造成信阳负荷峰谷差比较大,且负荷早晚高峰出现在午饭和夜晚灯峰时段。为解决这一问题,信阳供电公司在“尖峰”过高的区域配置高过载变压器。这种变压器可以在1.5倍额定负荷持续运行时间3小时,1.75倍额定负荷持续运行时间1.5小时,2倍额定负荷持续运行时间1小时,很经济地地解决短时超负荷问题。

郊区农村在农田灌溉时节,抽水负荷较大。针对这一特点,信阳公司又采用可调容变压器,适时调容,经济适用。

经过全方位的努力,信阳郊区电网由原来的“病秧子”变成“壮汉子”,为郊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猜你喜欢
低电压信阳用电
安全用电知识多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为生活用电加“保险”
用电安全要注意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谈智能JP柜在农村配网治理“低电压”中的应用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