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状况研究
——基于浙江三个地级市的调查

2015-05-18 09:55任佳焌金王靓崔仕臣
关键词:金华养老院温州

任佳焌,许 倩,金王靓,崔仕臣

(温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状况研究
——基于浙江三个地级市的调查

任佳焌,许 倩,金王靓,崔仕臣*

(温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以实地调研与访谈的形式为主,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杭州、金华、温州三个地级市的农村失独老人进行调查访谈。结果表明杭州地区失独老人以公办养老院养老为主,其基本生活及医疗服务等方面能得以满足。温州、金华地区失独老人多选择居家养老及家庭养老方式,其精神状态优于杭州地区失独老人,但其生活及医疗健康方面缺少保障。针对失独老人养老面临的实际问题,可在政府补贴、医疗制度、社会援助等方面进行改善。

失独老人;农村;养老

目前我国失独老人数量庞大,根据公开发表的人口数据,我国15~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为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据此推论,我国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个,失独老人大约为200万人,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和14万失独老人[1]。而据人口学家推算,未来我国失独家庭将达到1 000万个,失独老人约达2 000万人。加之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方式单一,养老状况每况愈下,失独老人正成为一个日益放大的群体,将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2]。因此,对农村失独老人的研究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浙江省杭州、金华、温州三个地级市的农村失独老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方式、参保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相关情况,描述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状况,分析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现状的成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一、调查过程及方法

(一)调查地点的选择

本研究根据地理位置将课题调研区域划分为浙北、浙中、浙南三部分,并运用划类选点的方式,从中分别选取杭州、金华、温州作为目标城市开展调查,通过对比这三个地区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状况,说明浙江总体的养老特征。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以实地调研与访谈的形式为主,同时进行实地观察。调查过程中,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进行入户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百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访谈,并将调查数据输入SPSSv19.0.0,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检验水准为0.05。

(三)调查对象及样本说明

调查过程中获得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28份,无效问卷72份,主要原因是问卷填写不完整、调查对象不正确等。问卷有效率76%。其中,在杭州选取了临安板桥镇、青山湖街道、萧山义蓬镇共17个自然村发现共有46个失独老人,在金华选取了浦江县黄宅镇、义乌市佛堂镇、东阳县共15个自然村共68个失独老人,在温州选取了瓯海区茶山镇、龙湾区状元镇、平阳县南门街区共22个自然村共114个失独老人。其人口学特征如表1所示。

二、现状

(一)养老方式分析

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有三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表2 三个地区被调查老人的养老方式

由表2可知,大部分温州和金华的失独老人选择了家庭养老,约占58.8%,其次是居家养老,约占26.9%,选择养老院养老的老人只占14.3%。而杭州从2014年开始,每个乡镇都配备一个公立养老院,每个乡镇辖区的自然行政村中达到 “五保”标准的老人均可入住,由政府财政集体供养。因此杭州约有82.6%的失独老人选择了养老院养老,但也有个别失独老人由于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原因不愿入住养老院。经χ2检验,得χ2=86.4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对于杭州地区的农村失独老人而言,医疗费用由每个乡镇的公办养老院承担,超出拨款的部分还可由村集体承担,老人的医疗费用得以保障。对金华、温州两个地区农村失独老人医疗保险参保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与率最高,为65.4%,但经查阅相关数据得知,截至2013年末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98.7%。由此可见,金华、温州两个地区的农村失独老人新农合参合率偏低。进一步调查发现,剩下未参保的失独老人医疗费用的支付均采取自付的方式。

(三)慢性病患病情况

表3显示,被受调查的失独老人中,有66.2%的失独老人患有慢性病,其中杭州(91.3%),金华(61.8%),温州(63.2%)。经χ2检验,得χ2=5.2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64.5%,其中农村患病率为52.3%。本研究调查的杭州、金华、温州三个地区的农村失独老人的慢性病患病水平略高于全国 (65周岁以上)老人平均患病水平。

表3 三个地区农村失独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进一步调查显示,在失独老人所患的疾病中,患病率较高的前五位是高血压(46.67%),糖尿病(15.48%),心脏病(14.55%),颈/腰椎病(8.05%),关节炎(7.12%)。这些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需要社区和养老机构能够为他们提供较为全面的疾病检测系统。在访问过程中从老人中得知,社区和养老机构提供的体检项目较为单一,主要是进行血压的检查,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则没有得到应该的血糖监测的检查。除了体检项目较为单一以外,体检的频率也表现为不定期性。

(四)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在前文提到,杭州、金华、温州三个地区农村失独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要略高于全国老人的平均水平,而且据表4所示,农村失独老人两周(以下用2w表示)患病率23.2%,就诊率10.1%,未就诊率20.2%。与全国老人的平均水平(2w患病率约为18.9%,就诊率约14.5%)相比,2w患病率较高而就诊率较低,为进一步了解影响农村失独老人就诊的因素,作统计分析如表4:

表4 三个地区农村失独老人患病、就诊情况

表5 2w就诊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如表5,以是否就诊为因变量,以月人均收入、离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医疗服务人员态度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月人均收入、离最近医疗机构所需时间、医疗服务人员态度与失独老人就诊有关联。即月人均收入越高、离最近医疗机构越近、医疗服务人员态度越好,就诊率就越高。这与调查的结果相一致。

(五)生活服务需求情况

为了了解杭州、金华、温州三个地区农村失独老人需要哪些生活服务,本研究选取老年助餐供应点、家政服务 (主要是保洁服务)、便民服务 (房屋维护、家电维修等)、文体活动、上门聊天看望五项内容,调查失独老人的需求情况,结果如表6。

表6 三个地区农村失独老人生活服务需求情况

由表6可知,失独老人对家政服务、上门聊天看望的需求度较大。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区为方便老人,将保洁、上门做饭等家政服务拓展为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但在实行过程中却遇到种种困境。首先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数量极其有限,很多迫切需要该项服务的老人因不满足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其次,目前大多数社区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只是限于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相对简单的服务,像更高一级的服务诸如代购、上门理发、送餐服务等提供的却很少。这就形成了一个困境,需要的服务没有人提供,而提供的服务又不是老人最需要的[3]。此外,失独老人闲暇时间较多,在精神上更为孤寂。调查发现,约有20%的失独老人因行动不便平时都待在家里,这部分老人未曾接受按摩或者聊天解闷等服务。尤其是居住在养老院中的失独老人,其生活相对封闭,彼此缺乏交流,大部分老人只是坐在门口发呆,或者在房间内看电视,若有人能经常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聊聊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们的精神状况。

(六)经济供养情况

本研究将失独老人的日常支出归纳为三类:生活必需品、医疗保健支出及其他支出 (文体娱乐活动等)。对于杭州大多居住在公办养老院的老人而言,政府为其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且每个公办养老院均有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由政府和村集体共同承担,所以失独老人的医疗支出也得以保障。除此之外,老人存余的储蓄可供自己支配,用于诸如娱乐等支出。数据显示,杭州地区失独老人在生活必需品、医疗保健及其他支出的满足度均达到了90%。然而,对于大部分温州和金华地区选择了家庭养老的失独老人而言,相关的经济补贴金额低。低额的补助金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在医疗保健支出方面,温州地区失独老人的不满足度达64.0%,金华地区达64.3%,医药费往往就难以得以满足,导致失独老人在诸如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几乎为零。对其他支出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发现,温州地区不满意度达72.8%,金华地区达79.4%,失独老人生活满足度偏低。

(七)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对老年人主观生活满意度进行评分,来反映失独老人对养老生活的评价。调查中,对主观生活满意度采用likert-3级评分,等级依次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评分的均值及标准差为(1.391±0.433)。其中,杭州(1.650± 0.558);温州(1.357±0.334);金华(1.1664± 0.406)。不同地区失独老人的满意度评分反映老人对服务评价不高,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杭州满意度评分最高,温州次之,金华最低。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因素对失独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本文利用SPSS软件,建立以医疗设施、娱乐活动、政府供养和社会因素 (包括亲属关系、义工等)为自变量,主观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对失独老人主观生活满意度评分进行回归分析。具体数据如表7所示。

表7 失独老人主观生活满意度评分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对失独老人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政府供养的影响,文娱活动对老年人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紧接着政府供养之后的就是医疗设施对老年人主观满意度的影响,而社会因素对老年人主观满意度的影响不大。

三、问题

(一)农村失独老人养老方式存在缺陷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杭州地区的农村失独老人多数选择公办养老院养老,即集中供养,在金华和温州地区,绝大部分选择家庭养老及居家养老,即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具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便于集中管理,生活保障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居住在养老院,封闭式的环境使得老人与外界相对隔离,且为方便管理,其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老人的自由度较低,造成一定程度精神上的缺失。分散供养符合传统的 “居家”思想,老人的生活极具自主性,但是,缺乏足够的经济补贴,供养水平较低,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4]。考虑到老人的实际需求,如何完善现阶段失独老人的养老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未参保的农村失独老人的医疗费用负担重

在未参保的农村失独老人中,其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均选择自付方式,考虑到这部分老人的经济能力,采取自付方式会引发诸多问题。看似小数额的医疗支出也会对其生活造成不小的生活压力,如失独老人在经济收入不足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承担这部分医疗费用,每月用于医疗的费用较多是否会对其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等。

(三)农村失独老人健康状况差且医疗服务利用率不高

农村失独老人患病率高达66.2%,略高于全国 (65周岁以上)老人平均患病水平。失独老人患有的主要慢性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腰椎病,关节炎。此外,农村地区和养老机构缺乏全面的疾病监测服务,体检项目较为单一,且具有不定期性,使得失独老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程度高。尽管如此,其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度并不高。研究发现,经济困难成为失独老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与医疗机构的距离、医疗服务人员的态度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失独老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在杭州,尽管每个公办养老院都有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但由于与其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使得老人看病不易。慢性病的救治往往具有突发性,养老院所处地方的偏远性,使得失独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救助。而在温州和金华,老人看病相对便捷,但由于政府经济补贴较低,使得多数老人无力负担巨额的医疗费用,再加上医护人员态度不友善,降低了失独老人就诊率。

(四)经济供养水平低

农村失独老人主观生活满意度评分回归分析显示,对失独老人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政府供养的影响。但在调查中发现,总体上失独老人的经济供养水平偏低,虽然对于杭州大多居住在公办养老院的老人而言,政府为其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然而,在医疗、娱乐等其他方面的供养尤显不足。同时,对于大部分温州和金华地区选择了家庭养老的失独老人而言,尽管近年来相关的补助金有了提高,但在物价不断攀升的当今,这些补助金对日趋年老的失独老人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5]。低额的补助金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在医疗保健支出方面,往往难以得以满足,而在诸如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几乎为零,老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不高。

(五)缺乏专业化服务

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相关工作人员数量少,使得在上门服务这一块的内容基本缺失。失独老人面临着行动不便、精神孤单等问题,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其提供服务,包括生活照料、身体保健、心理辅导等,以减轻失独老人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另外,不论是养老院机构,还是社区服务,均缺乏专业服务人员,而对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是需要进行长期的血压监测才能对病情进行掌握。

四、建议

(一)完善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方式

完善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方式,应结合老人的实际需求。针对集中供养方式的不足,要求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只将工作重心放于满足其日常生活的供给上,还需注意对失独老人增加精神及心理上的疏导,并适时组织户外活动,使失独老人多与外界接触。而应对分散养老方式的不足,则需要加大经济补贴,根据多元化的需要,完善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家庭探访,专业介入,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供菜单式服务和灵性关怀[6]。如节假日发放水果及餐券等生活上的补贴,开通不同水准的服务套餐 (例如50元套餐对应简单的家庭打扫工作;100元套餐对应家庭打扫、送餐上门、家电维修;200元套餐除以上服务内容外,还增设体检按摩、心理辅导等项目),由失独老人根据自身需求及经济能力选择相应套餐。

此外,为了进一步完善失独老人的养老模式,还可以借鉴国外新兴的一种养老模式,即互助养老。该模式提倡失独老人以社区或村庄为单位结成共同生活体,结伴而居,相互帮助,互相照护。失独老人还可以聚集在一起,通过老人协会,将有意愿者结伴而居,选择一家作为生活居住地。另外,可将其余闲置的房子进行出租,增加日常开销。如此一来,失独老人既可以实现生活的互助,也可以实现感情的互动,更可以提高生活来源,提高生活质量[7]。

(二)加强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的衔接

对于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村失独老人存在的医疗费用保障问题,建议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基础上加以完善,应加强其与医疗救助的衔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固有的权利和义务相结合原则对贫困失独老人不利,成为失独老人参保的门槛,所以由医疗救助首先垫平这个门槛,为失独老人购买新农合,使患病的失独老人可以进入医院看病。发生医疗费用之后,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规定进行补偿,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次补偿,对大额医疗费用还可以进行二次补偿。新农合的补偿完毕之后再进入医疗救助,对自付部分再进行救助[8]。这样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制度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起到了对新农合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三)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农村应该以向失独老人提供连续、综合的基层卫生服务为重点。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建立对失独老人较为全面的健康监测体系,定期对失独老人进行体检,再具体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医疗服务的提供,如在养老院完善医务室的建设,每周由定点医疗机构指派全科医生下乡入驻养老院坐诊,及时为失独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实现医养结合。

(四)提高经济供养水平

要改善失独老人的供养水平,使他们活得“体面”,适当提高政府对失独老人的最低补贴金额是必要的。尤其针对温州、金华等地区选择居家养老及家庭养老的失独老人,政府可以每月给失独老人提供一些日常必需品或者发放一些优惠券和餐券等,减轻失独老人在日常生活开支上的负担,让失独老人能有更多的费用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仅提高经济补贴不具有长久的推广意义,社保部门需要完善各项保险体系,由政府帮助失独老人购买养老、医疗等保险,使得失独老人的生活有所保障[9]。

(五)提高服务的专业性

为了提高失独老人的养老服务质量,需要提高整体养老服务队伍的水平,对此,可以由政府引导培育相关的社会组织。如发展心理协会,为失独老人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关怀;发展医师协会,为老人提供测血压、测血糖等专业的健康护理服务。另外对失独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可通过招募社会志愿者,如联系大学生村官、青年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对失独家庭开展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为失独父母的身心健康,提供社会化的专业帮助和服务,帮助失独父母尽快走出家庭不幸的心理阴影,重新融入社会[10]。此外,还可引导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农村,进行基层服务工作,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失独老人的生活照料工作能起到促进作用。

[1]王娅珂,沈国琪.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4(8):281-282.

[2]宋有成.“失独群体”养老保障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纪珊珊.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J].改革与开放,2010(5):75-76.

[4]汤丽丽.徐州市农村“五保”供养现状及问题 [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1):45-47.

[5]李月英.我国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J].科教导刊,2014(10):172-173.

[6]张文利,游亚莲.浅谈失独老人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就业与保障,2014(8):33-34.

[7]李贞怡.我国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以湖南省Y县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4.

[8]姚兆余,王诗露.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对 [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4):86-92.

[9]奚海燕.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9):361-362.

[10]黄元武,雍支康,黄毅.建立健全失独人群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完善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制度——梓潼县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状况调查 [J].决策咨询,2013(6):44-49.

The Pension Research of the Rural Lost Alone:Based on Thre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of Zhejiang

REN Jiajun,XU Qian,JIN Wang liang,CUIShiche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 325000,China)

This papermainly in the form of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adopts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method to select the rural lost alone in Hangzhou,Jinhua and Wenzhou.The result claims that the pension of the rural lost alone in Hangzhou is based on state-run nursing homes,their basic lives andmedical services can be satisfied.The pensionmethods chosen by the rural lostalone in Jinhua and Wenzhou are based on home-based care and family security,theirmental condition is superior to the rural lost alone of Hangzhou,but their lives and medical health lack guarantee.Aimed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to the lost alone,it can be improved in government subsidies,medical system,social assistance,etc.

the lost alone;rural;pension

F 328

A

1004-390X(2015)06-0025-06

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6.005

2015-07-06

2015-08-31

时间:2015-11-25 9:13

2014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14R413040)。

任佳焌 (1994—),男,浙江金华人,主要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通信作者:崔仕臣 (1982—),男,河南辉县人,讲师,主要从事养老问题研究。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1125.0913.012.html

猜你喜欢
金华养老院温州
张金华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岁朝清供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陈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