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记忆

2015-05-18 00:58丁霞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

丁霞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记忆感到头疼,总觉得没有头绪、没有方法,从而记不住,也不会运用。对于这一问题,如何用一定的方法记住这些理论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文化生活 理解式记忆 体系式记忆 分解记忆

政治高考的范围各地大同小异,均要考查四本教材、一年时政。提到记忆这些内容,很多学生深感头疼,觉得内容太多,理论枯燥,记不住,或者是记住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特别是到了考场上对于教材中的理论又不会运用。岂不知,记忆政治理论也需要一定的方法,而且是多个方法的结合。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学生在学习中普遍觉得难记的《文化生活》为例,总结了一些记忆政治理论的方法。

一、理解式记忆

俗话说,若要记得,先要懂得。很多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记忆是靠死记硬背,因此经常出现的情形就是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了考试时也不会运用。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没有完全理解,只有理解了的内容才容易记忆,记忆保持的时间也长。对于理解式记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实际去理解。

政治理论不全都是枯燥无味、脱离实际的,相反,很多理论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实践的归纳和概括。因此,我们对于政治理论也要结合实践去理解。比如,《文化生活》中关于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表述的区别。作为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因此,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去找几个自己比较熟悉的例子来看其归属,然后归纳其作用和地位。如作为中国民族节日的典型代表且学生比较熟悉的春节,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成果,欢度春节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作为文化遗产,大家比较熟悉的长城、庐山、黄山等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这些内容学生可以结合具体实例去体味、领悟其中的道理,这样就能理解并把对政治理论的记忆落到实处了。

第二,联系已学知识去理解。

比如,在《文化生活》第五课中,要理解记忆关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学生只要对哲学中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二者之间其实是大同小异的,理论也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正确与否的标准、目的和归宿;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而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也符合这两个层次,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检验标准和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一关系正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再比如,对于《文化生活》第四课中的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简单说就是一要继承,二要发展创新,这其实也正是哲学中辩证否定观的特点是联系和发展的以及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这些理论的具体运用。政治理论的记忆除了可以联系已学的政治知识,也可以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这可以结合具体历史史实来加以理解记忆。

二、列提纲,构建知识体系记忆

教材的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因此我们在记忆知识时可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就像一张网,环环相扣,如果少了某一个环节,这张网就是不完整的、有漏洞的。提纲是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的主要脉络,列提纲也就是对教材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编织在某个网络之中的。利用知识的网络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记忆的效率。在政治理论体系中,最常见的就是3W记忆法,也就是说在记忆理论时要从“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入手。

比如,在《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文化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可以从文化的内涵、形式和特征几个方面来加以概括理解;二是“文化的作用”,此内容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对社会的影响,二是对个人的影响。然后再从这两方面加以具体分析记忆。再比如第七课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精神,就可以直接从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什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怎么样(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三个方面来归类。

三、分点分层,抓关键词分解记忆

《文化生活》中的理论有时是一整段,文字内容多,理论性强,记了也容易混淆、遗忘。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可以采取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来分解记忆,也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概括提炼,抓住关键来进行记忆。比如,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四个精神”,即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火炬,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之魂,然后在“四个精神”里再填充具体内容。

再比如,在记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问题时,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入手,而内容又可结合教材中综合探究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解为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四个方面。二是“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在分点分层进行记忆时还可以运用趣味式、归纳式等方式巧记内容。比如,在记忆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时,可将六个“坚持”概括为:一指导、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两效益和一改革。

四、重复记忆

狄德罗有个著名的理论即“复习乃记忆之母”。根据记忆规律,在新学一种知识后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就不会遗忘或者遗忘较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趁热打铁”。当然在此之后,还要经常复习,但各次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长一些,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可以逐步缩短,对遗忘较多或生疏的知识加以查漏补缺,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新课教学中,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要多次拿起教材进行重复记忆,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在高三的复习课中,练习较多,尤其是《文化生活》的练习题目中很多选项的观点直接来自于教材,教师在进行试卷讲评时也要多翻教材,即使知道某个选项不选,也要知其所以然,要知道这一观点在教材中的出处,把教材中的相关表述再记一记、划一划,有时还需要学生用笔记本或者错题本把这些观点记载下来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因为这些观点将会作为常见选项在考题中出现。因此,以后在复习教材时看到这样的观点就知道它们在题目中曾经出现过,在考试中看到这样的选项就知道要注意的问题,这种归纳可以称之为“学习政治的敏感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于学生而言,记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是为了掌握知识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指导我们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国勇.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人格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2).

[2]霍小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运用[J].考试周刊,2009(20).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
高中《文化生活》课融入中国梦与文化自信教学内容探析
谈苏南城镇的文化生活状态
《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将上林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学的必要性探究
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立足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从教材文本变化看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