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5-21 12:51刘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游戏活动

刘琳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只拿到结业文凭。初中一年级,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初二时,我认识到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时间来学习,别人学一小时,我就学二小时。以勤补拙,这样我的数学成绩不断得到提高。华罗庚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努力,随着对学习内容的深入了解,没有兴趣的内容会变得有兴趣,小兴趣会变得大兴趣,便进而成为你的志趣。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呢?

一、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游戏活动发展应用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

三、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竞赛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甚为强烈。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 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四、生活之中发现数学作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我们应当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发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几个班级?你在第几个班?”“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书本、抽屉、鱼缸、冰箱等数不胜数的例子。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五、和谐师生关系保持学习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感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你”和“我”界线分明的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和谐状态。实现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和失败挫折的烦恼。事实证明,“亲师性”较强是小孩子典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值得信任的,跟老师无话不说、无话不谈,那么也就会产生学生“爱屋及乌”的良好效果,这便是师生关系之间最佳的状态。反之,则会由于不喜欢老师进而不喜欢这门学科,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学习的兴趣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小学生眼中,老师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知心朋友。只有在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任重而道远。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第三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游戏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爆笑游戏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