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励志小说为例

2015-05-21 05:45张艾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张艾琳

【摘 要】大众文学的发展,促使大批的机械复制作品迅速进入文学市场,在消遣之中接受这个观念在文学领域里愈加被人所关注,小说类型化趋势不断凸显出来。励志小说随即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热门题材。看待此类现象,人们褒贬不一。本文意在对此类小说的形成进行简要叙述,对其模式、内容作出初步解释并且略探其深层文化意义。

【关键词】励志小说;机械复制;类型文学

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当下正处于电子时代,电子与网络的传播正在为民间的大众文学提供发展途径和空间。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有时为了迎合大众的情趣,很多作家不得不创造一大批雷同的文学作品,正如同“机械复制”一般。在这里所说的“机械复制”其实是由艺术商业化、媒体化、广告化导致的。“机械复制”出的作品大多数是零散式、碎片式、主体性不完满并且冷漠的。大众文学以类型存在,类型文学的存在与发展是以广泛的民众性为基础的,也因此可以认为它是大众化的产物。近年类型文学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虽然并未出现能够与传统经典作品互相匹敌的震撼创作,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其所取得的成就。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加之在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所要面临的挑战是空前巨大的。基于对现实社会的憧憬,并且能够更好顺应大众文学的趋势,作家们开始进行励志小说的创作。这类小说的创作内容大都与现实紧贴,目的是在安慰鼓励人们心灵的同时激励他们不断地向前奋斗。

考察过一定数量的大众文学之后我们即可发现励志小说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青春励志、人生励志、职场励志、学校励志。有很多人认为,励志文学及大众文学之所以难登大雅之堂的最大原因在于其创作的模式化、类型化。然而我们也可以认为,模式化、类型化恰恰是大众文学的创作特点和风格特征。励志小说亦是如此。励志小说能够运用类型化的内容、结构、叙事方式来实行令大众放松的文学功能,并且能表现出丰富的、为读者所容易接受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规则,从而鼓励激励着人们。

一部文学几乎就是文学的规范史,任何民族任何时期的文学都因为某种规范才获得了生存与发展。而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这规范中的“反规范”,一些作品为追求画面感,使某一时刻的感觉视觉化、形象化,让读者发挥想象从而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常常在网络青春励志小说创作元素当中融入影像化元素和玄幻仙侠因素。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励志小说及类型小说中反讽和戏仿的运用。青春励志小说作家在对待传统文本上,对其进行充分的想象并给它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进行自我重构式的书写。然而,创作规范越是非规范,其接受过程就会变得越无序。人们在这种无序状态中张皇失措,最后纷纷转向流行性很强的通俗文学,将审美活动变成娱乐行为。这可以证明人们对大众文学的青睐, 也揭示了类型文学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类型文学与现代网络类型文学有明确的界限吗?所谓传统的励志小说,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是具有审美力量与艺术原创性的。网络励志小说是以电子传播为媒介的,通俗了讲,就是某些网络连载类型小说。这种“励志小说”除可用作消遣娱乐以缓解人们的压力外,其冗长而无实质性的内容并不能真正激励人们, 不能给人以审美感受和思想上的启迪。此类小说即使有时会指出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但其粗糙简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套路化、模式化的写作策略,都不可能使其对现实问题的复杂状态和深层根源认真探察并详加呈现。而其大规模、模式化的“机械复制”策略,反过来又会使社会观念零散化。由此推及,网络类型小说亦同。我们只需要翻检几部已经“经典”化了的类型小说便可发现,比如大量“后宫”题材的穿越小说,看起来像是在张扬纯真爱情,却经常与金钱、权势等特权手段保持紧密的关联;大量商界、职场小说,虽带有对资本残酷本性的体认,但其推崇“职场圣经”、“商界厚黑”的行为反过来又强化了资本所编织的等级神话。与此相对,那些能够对现实进行深度反思的优秀精神资源类型文学则很少使用。

文学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会影响人的情感价值取向,励志小说中的优秀人物形象是作家弘扬主旋律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这些人物往往会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读者会在这样的基点上重新建构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认知,使之成为塑造优秀品质和崇高人格的根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与现实环境做斗争的精神会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存在。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难免要面对生活所出现的困境,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学会分析事物、问题的过程。经过分析,读者可以凭借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不断加深对作品内涵的领悟。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互动对话使他们在与优秀人物的情感交流中,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时代精神。就类型文学来说,日益细碎化的现代分工,不断加速的知识分化使个体的知识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而诸如推理、悬疑、盗墓等类型小说则会提供大量专门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深陷于分工角色的个体而言,必然是新奇的、新鲜的。然而类型文学更多基于网络空间这个事实无疑降低了其创作门槛,减轻了阅读的各种外在压力。文明社会步入商业化时代之后,文学作品的传播便带有很强的商业性,无视诸如沟通、心灵以及自我生成之类的审美意向。

面对此类现实,作家把文学的艺术审美追求降低为对读者娱乐趣味的迎合。励志文学便是如此。再从文化研究方式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看似强调娱乐性休闲性的类型小说,其深层却表达了个体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尽管一些作品也会触及到某些局部性的社会问题,表达个体的某些诉求。但在这些问题面前,类型文学显然缺少足够的诚意和勇气,现实问题往往只是小说用以展开故事的谈资和话题,对于问题自身,主人公并无理性追问和反思。因此我们对于类型文学,仍需要辩证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