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流行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

2015-05-21 04:42刘美芷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艺术

刘美芷

一谈到流行音乐,人们就认为是有关情啊、爱啊什么的内容象征,不能堂而皇之的公开谈论。好象爱啊,情啊就不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讲到教学,更是坚决反对,一棒子打死。认为教流行音乐有害学生身心健康,是误人子弟。这种思想教育观把艺术教育等同于单纯的品德教育,真是天大的误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的价值明确定位在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纠正了以往这种不正确的音乐课辅德观,注重回到音乐自身的审美情感体验中来,回归音乐的生活世界。

所谓“歌为心声”,正是流行歌曲反映了各个时代广大人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声,才会长盛不衰,从而形成了音乐艺术天地之间不可或缺的广阔的地带:通俗音乐(或者叫做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既不象“阳春白雪”一样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音乐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也不象“下里巴人”一样的民间音乐因太平常朴素以致提不起人的兴趣而常常被人轻视、忽略甚至遗忘。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生存优势——代表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朝气蓬勃的广大年轻人,而流传甚广。可以说,通俗音乐之所以为大家所喜爱,正是因为它旋律优美,歌词贴近生活,抒发大众情感,并能与艺术音乐以及民间音乐之间互相渗透、互相结合,才组成了一个五彩纷呈的音乐世界。

现行的教材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特别是有些器乐曲,冗长且没有特点,离当今学生生活时代相距甚远。学生为了理解他们要学习很多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而这些,尤其是关于外国十七、十八世纪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甚至宗教等等文化背景,往往是任凭这些十五六岁孩子想破头脑也无法理解。加之音乐教师又不是历史老师,无法也没充足时间为他们做更多更详细的解释,他们怎能爱听?现实音乐课堂状况很多时候常常是这样的:教师越是做详尽的分析讲解,学生越是表现出决不爱听的状态来。有些胆大的学生干脆大声抗议说:“老师啊,能不能讲些别的,我们听得头都大了?听些近期的,离我们生活不太远的,当代流行的不行啊?”他们的话反映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因此每每换来更多的支持声。教得久了,听得多了,我也暗暗反思,难道真的就不能尝试一下吗?所谓有“需要才有市场,存在即是合理的”。最近,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在完成课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做个大胆的尝试,让流行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毕竟,流行音乐也占有音乐艺术的三份之一。

本学期人音版高一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17单元,第三十三节也大胆地选用了流行音乐,并且把这一单元命名为“流行风”。本单元选择了《思念》、《懂你》、《好汉歌》等几首流行歌曲。《思念》是抒情歌曲,是80年代通俗歌曲的先锋,可以说既是谷建芬的代表作,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懂你》是一首歌唱母亲的歌,这首歌是“整个社会对道德、亲情、文明的再度呼唤和重新审视”;而《好汉歌》是一首表现“梁山好汉”豪爽不羁,四海之内皆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大同思想的真实再现。在几百年后,战争的硝烟离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大众越来越远,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国交往互动频繁,世界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的今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三首歌曲风格各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我想,只要教师善于挖掘隐藏在音乐背后思想艺术价值,流行音乐进课堂同样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从本学期开始,在每节音乐课后十几分钟进行尝试性教学,结果发现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远远超出了之前的想象。经过几周的教学尝试,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活跃,发言也越来越有思想、见地。音乐思维异常有个性。从上周四开始,我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备了一节以香港流行音乐为主题的音乐课。我查阅了大量这方面书籍,并从网上下载了大量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及其相关信息,足足用了五天的时间,从香港50年代的吕红、白瑛到60年代的陈宝珠、萧芳芳;从70年代“乐师”顾嘉辉、“小凤姐”徐小凤、“歌隐”林子祥到80年代“华彩、乐章”谭咏麟、梅艳芳、张国荣;从90年代的男“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成,女“四大天王”周慧敏、叶倩文、林忆莲、王菲到新世纪初的“四小天王”陈小东、古巨基、古天乐、谢霆锋等等。对香港整个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作了一一列举和阐述。50年代、60年代因为时间较远,代表人物也没有留下多少经典乐曲,且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我就简单地一带而过;70-80年代是香港乐坛的鼎盛时期,我就作了详细讲解。比如顾嘉辉,他一个人的音乐作品竟占东南亚流行乐坛获奖作品的三分之一,这辉煌的成绩折射出怎样的时代背景;而“殿堂级”歌手徐小凤的一曲《心恋》则几乎倾倒了一个时代的人,其中又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还有“百变歌后”梅艳芳的演艺经历也很传奇,她21年的舞台生涯创造了很多奇迹,仅在香港红堪体育馆就开了147场个人演唱会,这要凝聚着她多少辛勤的汗水;特别是“华彩乐章”的形成,因为同学了解一些但又不是太细,我就多多做了说明讲解。当然,我只是以学生了解且感兴趣的歌星为依托,从大的时代背景——香港沦陷为英国的殖民地后的经济,社会尤其是娱乐业的曲折发展到回归后的迅速崛起,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歌星并不是象平常人所认为的那样,轻轻松松一首歌就赚走了成千上万人辛苦多日的血汗钱。相反,他们在成名成家之前付出的艰辛努力常常也是常人难以忍受和想象的,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歌星的成就是耀眼的,成绩是辉煌的,但决不是凭空得来的。看来,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精选内容话题,精心设计教案,流行音乐同样能起到经典音乐所能带给学生的高雅的艺术享受和深切的生活感悟。

流行音乐的尝试教学为音乐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亮点和精彩,这是好的一面,但也要意识到凡事均有个度,不能为了一味迎合学生而忽视了艺术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教学,更不能为了教流行音乐而教流行音乐。要强调音乐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各种类型音乐比例的均衡性,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安排要得当。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音乐艺术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纸的艺术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