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实施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2015-05-21 04:43韦秀鸾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农村中学高效课堂

韦秀鸾

【摘 要】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实践困难的原因有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专业教师紧缺且教师年龄偏大;学校对思品课重视程度不高;等。应采取赌侠对策:首先是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学校要改变偏科的教育观念,全面重视各学科教学;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促进教师进修提高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能力提升;教研部门要搭建多种教研平台,加大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指导和相关教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县、市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定期举办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展评活动,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关键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原因;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被打破。在新课程的课堂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这就是当下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高效课堂。

一、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实验困难的主要原因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传统教学模式居多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施行多年,但大部分教师未能深入细致地学习,有部分教师甚至连新《课程标准》都没有。这就造成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其核心把握不准。加上一些教师平时疏于对有关课改理论的学习和对教育教学前沿信息的不了解,这样就渐渐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导致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为:一节课一本教本,一张嘴,几根粉笔,教师只管在台上滔滔绝地讲,学生只能在台下默默地听记,划重点。这种填鸭式、灌输式、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单向灌输,把学生当作忠实的听众和记录员。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考出了高分,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氛围和平台,更不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致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也就失去了兴趣。学生不感兴趣的课堂是没有效率的。

2.专业教师缺乏,教师年龄偏大

近些年来由于自主就业的机会较多,不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没有从事教师职业。有些中学将近十年没有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补充了,加上退休及一些优秀的教师往县城的学校调,造成了农村中学思品教师严重缺乏。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个专业的思品教师都没有。怎么办?只能从教师人数较多的科目如:语文、英语甚至数学等抽一些原本没有课上的教师来教思品课。

3.学校对思想品德课重视不够

由于思品学科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少,因此被称为“小学科”,加上一些地方思品科中考是开卷考试,于是部分教师甚至是学校领导都认为,既然都开卷考试了,那还不容易,不必在这一科目上花太多的时间,学生最关键的是把语、数、英三科学好,思品课到考试前背一背就行了。于是在课时安排都是比较少的,甚至连各种奖项的评比给思品教师的机会都比其它学科少。这就导致了思品学科面临学校、家长、学生轻视的尴尬境地。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些思品教师也就没有多少激情去上课,只是为教而教罢了,这样,思品课的高效课堂就没有人去实践了。

二、农村中学实施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我们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学习。平时要经常学习有关课改理论,了解教育教学中最前沿的信息, 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学上践行先进课改理念下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并把它细化到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的教师以教学任务重,压力大等为借口而忽略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那么,那怕你再多地去参加各种“示范观摩课”活动,回来想模仿别人,那也是邯郸学步,形似而神不似。这就是新课程理论学习不足的表现。因此,我们教师只有认真学习,领会新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专家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会积极地汲取知识,也会提高教学效果。但当前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其弊端已严重制约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自主学习、讨论式辩论、采访调查、实地考查、小品表演等。通过这些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带来一些新鲜空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二)学校方面

1.改变“重大轻小”的现象。

虽然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学科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少,不如语、数、英的分值大,但它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新、旧课程标准始终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思品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学校如果为了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思品学科,这恰恰与新课程理论是背道而驰的。学校的不重视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沮丧而放弃。表现为上课应付式,缺乏激情和动力去研究和实施高效课堂。因此,学校必须从人才素质的高度认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改变“重大轻小”的现象,一碗水端平,给思品课高效课堂的实施一点动力与希望。

2.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

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更新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 有条件的学校应多派一些教师去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理论培训或“优质示范课展”,或到新课改开展较好的县(市)去学习取经,或广泛开展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等。通过这些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法促进教师教学理论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基础。

(三)教研室方面

由于农村中学思品教师较少,往往与历史、地理学科组成教研组,这样要开展集体备课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研室要综合本县(市、区)思品学科的情况,发挥思品课高效课堂专业引领的指导的作用。

一是要利用各种教研平台,加大对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引导和相关教法指导。二是充分发挥全县(市、区)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多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三是定期举行思品学科高效课堂课展或比赛活动。

总之,农村中学实现思品课的高效课堂非一日之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认真落实,群策群力,高效的思品课堂一定会在农村中学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年1月

[2]《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2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农村中学高效课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