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

2015-05-21 04:46左楠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解放区钢琴曲陕北

左楠

储望华是著名的华裔澳藉作曲家,钢琴家。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里,他执着对艺术的追求,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他改编及创作的《解放区的天》为中国演奏家广泛演奏,并被列入钢琴教材和业余考级比赛的规定曲目之一。

二十世纪初以来,几代中国作曲家努力探索如何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及在西方乐器上表现出“中国神韵”,而储望华在其中的执着和贡献是不容质疑的,其探索也呈现出独特性。本文通过对《解放区的天》改编曲的创作背景及陕北民歌的元素进行主要的分析,对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此作品对待学生教学,及演奏此曲的现实意义应用加以阐述和论述。

1.《解放区的天》创作背景

《解放区的天》是储望华于1963年根据陈志昂作曲的同名歌曲以及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改编而成的。 作品中大量地采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曲调和节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该曲以鹤岗矿区的解放历史为背景,展现中国煤矿工人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的创业精神。诠释了进取实干精神的诞生过程和大干红五月的起源。

我国陕北地区历史悠久,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陕北人民是那样的朴实、豪爽与乐观。陕北民歌旋律简洁明快,富有歌唱性。陕北民歌一般采用两句体的乐句结构。核心调式主要是徵调式、商调式。双四度叠置是陕北民歌中非常常用的曲调框架,所以旋律中四、五、七、八度大跳音程随处可见,因此“大跳”也就成为陕北民歌的一个主要的风格特征。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粗旷、嘹亮、豪放。

2.《解放区的天》作品分析

《解放区的天》是储望华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实践中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时至今日仍然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演奏中。该曲为A 大调,采用了带再现的三步曲式。作为一部民歌改编钢琴曲《解放区的天》这部作品的旋律可以说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原歌曲的旋律,能贴切的表达出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开头引子部分、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分,曲式图如下:

引子 A B A

a+a′ 连接部+a+a′+a″

(1一l4) (15—3O)(3l一51) (52—82) (83—96—112—127-62)

如上图A、B、A段中都引用了原歌曲《解放区的天》的旋律。并且在这些部分的改编中,作曲家更是紧紧地抓住了歌曲中的典型节奏特征,使作品带有浓郁的陕北特色。用音乐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歌舞欢腾、彩绸飞舞的喜庆场面。在开头引子部分,作品选用了原歌曲《解放区的天》中最后的四个音作为一个素材动机,在不同音区上反复展衍。

首先在演奏中要继承陕北人性格中的粗犷、豪放。触键要落地有声、铿锵有力。在演奏大跳部分时,要像演唱陕北民歌的“甩腔”一样。轻重结合,处理好高音的音色和触键力度。

在第5~12小节作者运用了民间锣鼓点式的节奏及左手和弦色彩的变换,明快的节奏和和声色彩上也都延续了原歌曲的风格特征。让听者从音乐作品的第一小节起,就深深地体会到解放区欢天喜地的气氛。同时作者还模仿了中国民间音乐中“连环扣”式的创作手法,左右手都采用模进下行的方式,随着旋律的起伏,演奏中的音色也会逐渐增强,然后随着主音A的出现,逐渐变弱,并引出了第一部分的主题。在这个充满动力性的乐句中,快速多次的弹跳,弹奏不仅要使旋律明亮清晰,还要具有颗粒感,以产生“珠落玉盘”的演奏效果。在第一部分的旋律创作中,作品基本上引用了原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让演奏者和欣赏者一听到旋律,就会不自觉地哼唱起这部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整段音乐的节奏是欢乐、明快的。正如“解放区明朗的天空下”人民愉快地劳动,尽情地自由歌唱和舞蹈。在第一部分的改编中,作者两次在不同的音区引用原歌曲的旋律。主和弦终止后,又在高八度地重复弹奏,对喜庆的气氛加以补充。

通过引子和第一部分对解放区欢庆场面的充分展现之后,乐曲中部引用了一段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主席》,这一部分采用了中速,在速度、调性和感情色彩上与第一部分相比,更加抒情质朴。

在钢琴作品中,这首民歌出现在第二部分,在情绪上,对第一部分的欢庆场面进行了升华,是在解放区自由的天空下对党的领导的由衷感谢和赞扬。在演奏上,区别于第一部分“颗粒性”的触键来表达欢快的气氛;在这个抒情的乐段中,触键要稍慢些,注重指尖的感觉。第三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再现和变奏。作品先是对第一部分进行了完全地再现,然后对其进行了变奏,在节奏和音型上都进行了改变。

从第三小节开始作者把原歌曲的旋律隐藏在织体中,整齐的16分音符的使用让气氛更加欢快、热闹。在织体上作者使用了分解和弦或右手五声音阶式的走旬, 充分发挥了钢琴高音区明亮、晶莹剔透的特点,并发展成一个无论在和声还是节奏上都具有一定动力感的、有特点的高潮和结束部。在演奏中要突出旋律音。结尾用ff来演奏。在附点音符的演奏中,要“甩”动起来。 突出陕北风格,要干净利落。

这首作品通过钢琴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展现出解放区人民欢迎天喜地的热闹场景,描述了雄儿女用血泪,换来了解放区明朗的天空。

3.《解放区的天》的教学方法及意义

钢琴曲《解放区的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一些乐谱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解放区的天》有一定的了解,介绍钢琴作品时,播放一些音响资料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己感受,分析一下作品,或者教师亲自演奏作品来带动学生的好奇心。

为了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教师在授课时要把作品的音乐背景细细的讲述给学生,让他们了解什么是解放区。

这首曲子用来教学的话意义我想应该是很大的,无论是从音乐风格还是民族性,艺术性,还是演奏技巧上,都是最上层的,也不愧为中国钢琴曲中的瑰宝。们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走过了风风雨雨的革命历程到今天,我们深知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是来之不易,是需要我们去珍惜的,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忘了当时是怎样的艰苦,是怎样的磨难才得来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这是一首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欣赏的一首钢琴曲。让我们通过这首钢琴曲《解放区的天》抒发一下:“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当时那种欢天喜地和无比感恩的心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放区钢琴曲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解放区的天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对1946—1948年华中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