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闪光点

2015-05-21 08:19谢朝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多样性朗读语文素养

谢朝刚

【摘 要】“文章不厌百回读”的名言,不无道理,它是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多少年来,语文界的名师高手也总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视为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认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文本所创造的意境,进而形成语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让读不断地占据课堂,让读成为学生获取文本知识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朗读;语感;多样性;语文素养

有效的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阅读素养伴随着一个人的终身,且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所以,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我认为,以读为本,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当我们通过规范的有声语言把书面语言进行再创作的时候,原本“平面”的文字也会随着抑扬顿挫、如同音乐错落有致的声音变得“立体”起来;当我们用心吟咏唱诵时,原本印在纸面上“冰冷”的文字也会被唤醒,发出生命的热度。但很多老师认为语文课上如果让学生多读书,就会变的单调、枯燥,无法出彩。其实不然,朗读教学作为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一、读有目的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二、读有方法

万事皆有法则,循法而路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越来越广泛,一个最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动辄就是“请听录音”。“以机代读”越来越普遍,“教师范读”越来越少见。确实,“以机代读”给师生带来不少好处,它可给学生提供语音示范,可克服教师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可指导学生恰当运用朗读技巧,同时在教学中也可起到渲染氛围、陶冶情操的作用。“学高为师”,要提高学生的朗读与理解水平,教师范读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有感情地读”,那究竟怎样才是有感情的、应有怎样的感情、怎样去表达这样那样的感情,教师对此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或自己也无从表现的话,这样的指导是大打折扣的。只有教师从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性地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的充满情感的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当他们在细心聆听时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乃至达到忘我境界。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文本达成共鸣,产生对学习语文的浓浓兴趣,有时可激活学生思维,甚至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所以想要教得其法,语文教师应在朗读上多学习、多探索,以求更好地范读。

三、读有技巧

教师的范读只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个方面,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和评价的技巧。记得,在一次听公开课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朗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父亲在废墟下挖了36小时的艰辛这部分时,四、五个学生都无法很好诵读出老师想要的情感,老师只是评价“不太好”“还不错”“还差点”,其间教师也范读了两次,却没有清楚的告诉学生差在哪里,应该这么读。所以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在朗读技巧上给学生以指导。如:注重语音轻重;注意停顿、语气;把握语速、语调,通过这些变化来表情达意,理解文章内容情感,从而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除了方法的指导外还应又情感的引导。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等雄浑、跌宕的非凡气势,仅从几个文字上是很难领略其中的韵味的。通过反复朗读,细致的指导,就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去遐想那浩瀚无垠的大漠:一缕孤烟从荒凉的沙漠里升起,蜿蜒的黄河滚滚东流,夕阳即将消逝在黄河的尽头……通过想象就大大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水平,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在无形中得到一次锻炼。此外,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时,还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特点。不要只是强调某个词该读大声或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独特的个人体验,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给予肯定。

总之,朗读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蕴含着智慧和规律,熔铸着真诚和情感。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认真探索、提高自身朗读水平,用心研究和设计使之运用在课堂上,教得其法,我们原本单调、枯燥、低效的朗读教学也会变得妙趣横生、异彩纷呈。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样性朗读语文素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