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2015-05-21 03:29郭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题意应用题数量

郭玲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为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读题是理解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读题必须认真,仔细。要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解不出题或解错题的情况,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无论多复杂的应用题,都是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的有机组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因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它们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时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熟悉数量关系上,应花时间强化训练,为今后提高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其次,从解答简单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是一次重要的推进。两步应用题解答时所需的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未知的,问题和条件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懂得寻找中间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说说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次,三步及三步以上的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深化,它的分析推理过程与两步应用题基本相同。

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我们在开始教应用题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小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定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和另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采用对应的思想方法、比较法、逆向思考、变式法、感知规律法等等。在教学中摸清学生对应用题的思维脉络,了解思维会从哪里起步,向哪个方向发展,将会在哪里受阻,以便点拨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及时引导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前进。此外,多进行改变问题,改变条件的训练,使学生排除解题的固定摸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归纳,加强感悟,努力让学生通过归纳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首先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巩固。教师在练习的安排上要有层次,有适当的坡度,还要有一定的弹性,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解题经验,优化解题过程,熟练解题技巧,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使知识变为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系统整理归纳,要让学生完整地、有系统地叙述应用题的分析过程,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这样可以巩固旧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同时,通过总结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把合作深究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对同一个知识点来说,有的学生用某种方法去学很快就能掌握,有的却难以接受,这正是因为每个学习的个体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解答。当学生不解时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旁敲侧击地向他们提问,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例如:把水泥、黄沙、石子按2∶3∶5的比配置一种混凝土,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又增加了多少吨?教学时先问有多少学生理解题意,结果很多学生不理解题意。于是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理解这道题的,学生的讲解要比老师慢一些,出现停顿甚至是错误,其实在这种看似缓慢的过程中,学生都在结合别人的理解来完善自己的思考,最后学生终于明白:由于三种材料都是18吨,黄沙用的份额比水泥多,所以会出现黄沙全部用完而水泥不够用的情况。这样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感知。

七、加强应用题与实际的联系

注意应用题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尽可能地反映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让一名应用题解题能力“很差”的二年级学生拿10元钱到商店买3本笔记本,单价为2.5元。他不仅准确地买回了本子,还能有条不紊地叙述思考过程:每本2.5元,三本共7.5元,拿了10元,找回2.5元。说明他已经能“解”远远超出他学习范围的两步计算的小数应用题了。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八、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总之,通过学生的练习、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就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应用题。

猜你喜欢
题意应用题数量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统一数量再比较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