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2015-05-21 13:03冯正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改教学

冯正勇

【摘 要】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那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要改变中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地探究,倡导学生合作式的学习,互帮互助。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激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是义务教育非常重的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开创体育教学新局面。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激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身心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备课中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时,我运用多种手段努力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一种内心的需要。如:教学“跳远”时,在学生复习立定跳远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前方有一条比较宽的沟,但我们只能从这里通过。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而引出课题——《跳远》。学生在这种直观而又变化的情境中领悟到由立定跳远到跳远的变化,从而产生了跃跃欲试的体验冲动。通过尝试,每一位学生纷纷走向层次不一的“胜景点”,极大地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课后,很多学生写了体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并且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

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

随着体育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更深入的贯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我在体育教学中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体现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例如学生可以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学生可以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学生可以有选择学习进展速度的权利,这些行为都是围绕学生主体来考虑的。因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感受到自己的权力、自由,满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动机需求。但是在课改初期,我也有很多顾虑,担心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实施中我感觉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的角色与任务实际上就确定了。在接受式学习中,我们已经唱惯了主角,已经习惯了一种灌输的教学方式,现在,在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中,教师实际上应该成为一个课堂学习程序的设计者、课堂学习原始资料、基础知识的准备者、可操作性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而绝不是课堂学习之外的旁观者。应该说,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任务是加重了、更人性化了。新课程标准是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不可”充分说明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在本次展示课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在教学中都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创新。如“组合拳:滚铁环,打陀螺”一堂课中,教师就启发创新:你们平时参加过哪些民间体育游戏?提示其它娱乐活动形式,并用道具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创性练习,这就充分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创新能力。如“投掷实心球”一堂课,教师开始先不教怎么投,而是提出问题:投掷实心球方法有几种,让学生实践,比较。最终找出答案,使学生能积级思考,自已主动投入到课中来。

三、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分层次教学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对主体的实际问题,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使主体都各有所得,使主体在学习中享受锻炼,快乐参与;使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发展,技术、技能上得到提高。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的测验、考查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对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平时还要作好记录,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分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把素质好的学生分在A组,其余的学生分在B组。在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对A、B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形式,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组学生采用启发点拔,让学生探究创新学习;对B组学生教师要详细讲解,分解动作难度让学生逐步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感受的可能,达到各自的目标。例如:对A组学生来说,跳远技术在掌握蹲踞式动作后,再学习挺身式;在技巧中掌握前滚翻技术后,再学习鱼跃前滚翻。而B组学生则力求达到教材规定的要求即可(即学会蹲距式跳远及前滚翻即可)。又如学习跨栏跑时,A组学生要求栏间跑是跑三步然后过栏;而B组的学生则要求栏间跑是跑五步然后过栏。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自主选择练习组和相对集中练习组。自主选择练习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已喜欢的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跳绳等。相对集中练习组就是在每节体育课中由教师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通过分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发展耐力时,课本要求完成变速跑1200-1500米,那么从量和强度来说,要求A组的学生应大于B组学生。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是这样的:A组学生成一路纵队,采用交替领跑的方法,完成1500米变速跑;B组的学生成一路纵队,采用“弯道走——直道跑”走跑交替的形式,完成1200米变速跑。实践表明,这样既克服了A组学生“吃不饱”,又解决了B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新课改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