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例拔牙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5-05-24 16:29王友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2期
关键词:第三磨牙磨牙牙龈

王友华

220例拔牙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王友华

目的 探讨拔牙术后出血牙位分布、出血时间、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20例拔牙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牙位分布、出血时间、出血原因, 并探讨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 患者出血部位的分布:前牙3例, 占1.4%;前磨牙32例, 占14.5%;第一磨牙51例, 占23.2%;第二磨牙46例, 占20.9%;第三磨牙86例, 占39.1%。出血时间的分布:术后12 h内出血133例, 占60.5%;术后12~24 h出血44例, 占20.0%;术后24~48 h出血33例, 占15.0%;术后48 h后出血10例, 占4.5%。拔牙术后出血牙位分布以第三磨牙为主, 出血时间主要为术后12 h内, 出血原因主要为牙龈撕裂、牙槽骨骨折、窝内血管破裂等局部因素。结论 拔牙术后出血主要为局部因素引起, 多发生在术后12 h内, 并以第三磨牙常见, 拔牙术中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并根据出血原因进行处理。

拔牙术后出血;牙位分布;出血时间

拔牙术后出血是拔牙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或血液疾病的患者, 拔牙术后出血可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分析220例拔牙术后出血的牙位分布、出血时间、出血原因, 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2年10月~2012年10月共有220例患者发生了拔牙术后出血。男118例, 女102例, 年龄18~86岁, 平均年龄(46.3±27.4)岁。

1.2 诊断标准 出现以下情况诊断为拔牙术后出血:①拔牙术结束后30 min取出棉球至术后12 h内拔牙创面出现明显渗血或出血;②拔牙12 h后唾液中仍存在明显血丝;③拔牙12 h后拔牙创面四周附着有较大的血凝块;④上述出血不能够自行停止, 须经医生处理止血。

1.3 处理措施 应对患者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检查, 分析出血原因, 及时进行处理:①对于较小的牙龈撕裂, 可采用浸有1:1000肾上腺素的棉球压迫止血;②较大的牙龈撕裂,应先缝合撕裂的牙龈再给予肾上腺素棉球压迫;③对于牙槽骨骨折或牙槽窝内血管损伤引起的少量出血患者, 可将明胶海绵或云南白药填入牙槽窝内并加压止血, 而大量出血的应填塞碘仿纱条;④有血凝块的, 应先清除血凝块, 再进行处理。全身因素引起的出血在上述基础上, 针对全身因素处理:①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镇静治疗;②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并给予降糖、抗菌治疗;③血液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患者应请相应科室会诊治疗;④对于感染患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1.4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Excel统计牙位分布分布情况, 出血时间及出血原因。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出血部位的分布情况 前牙3例, 占1.4%;前磨牙32例, 占14.5%;第一磨牙51例, 占23.2%;第二磨牙46例, 占20.9%;第三磨牙86例, 占39.1%。见表1。

表1 本组220例患者出血原因的分布情况(n, %)

2.2 本组患者出血时间的分布情况 术后12 h内出血133例, 占60.5%;术后12~24 h出血44例, 占20.0%;术后24~48 h出血33例, 占15.0%;术后48 h后出血10例, 占4.5%。

3 讨论

拔牙后出血时拔牙术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杨岚等[1]1998~2008年共收治12655例行拔牙术患者, 共发生拔牙后出血133例, 发生率约为1.05%。拔牙后出血不仅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痛苦, 还会造成患者情绪紧张, 对于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分析拔牙后出血对于防治措施尤为关键。

童爱国等[2]分析了188例拔牙术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 局部因素引起出血共179例, 主要包括软组织损伤45例(23.9%), 拔牙创口感染32例(17.0%), 牙槽窝内小血管破裂70例(37.2%), 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30例(16.0%), 牙槽骨骨折2例(1.1%)。本文报道基本与其一致, 拔牙术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局部因素。黄志权等[3]分析了135例患者拔牙术后出血的牙位分布, 其中下颌磨牙62例(45.9%), 上颌磨牙50例(37.0%), 上颌前磨牙8 例(5.9%), 上颌前磨牙10 例(7.4%)。尽管牙位分类方法不同, 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一致,磨牙所占比例达83.2%。王砾等[4]分析了80例患者拔牙术后出血的时间分布, 术后12 h以内52例(65.0%), 12~24 h 14例(17.5%), 24~48 h 10例(12.5%), 48 h以后2例(2.5%)。本组结果与其一致。针对上述分析结果, 临床应采取以下针对性的预防措施:①严格掌握拔牙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详细询问病史, 合并有全身疾病的患者需要其他专科医生的帮助;②女性妊娠前后3个月或经期期间避免拔牙;③拔牙术中尽量减少拔牙创伤, 做好牙龈分离、避免牙龈撕裂;④进行牙槽搔刮, 清除肉芽组织。

综上所述, 拔牙术后出血主要为局部因素引起, 多发生在术后12 h内, 并以第三磨牙常见, 拔牙术中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并根据出血原因进行处理。

[1] 杨岚, 梁军, 游云华, 等.拔牙术后出血133例临床分析.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8):71-73.

[2] 童爱国, 闫平.188例拔牙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6):64.

[3] 黄志权, 欧阳可雄, 梁军, 等.拔牙术后出血135例临床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5):353-355.

[4] 王砾, 冯晓红, 晋容珍.拔牙术后出血80例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2010, 39(9):8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62

2015-03-27]

516001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第三磨牙磨牙牙龈
2 749颗阻生第三磨牙病变回顾性分析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大学生下颌智齿生长情况及预防性拔除调查分析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及其邻近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前牙龈下牙折修复前正畸牵引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