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应激心理障碍的疏导策略

2015-05-25 21:09朱冬梅
江西教育C 2015年4期
关键词:疏导障碍策略

朱冬梅

摘 要:本文以小睿、小妍、晓明三位逃学孩子的真实案例,分析探讨小学生应激心理障碍的疏导策略,从借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进行专业指导和改变父母两方面展开探索,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实现应激心理障碍学生的疏导。

关键词:逃学 障碍 疏导 策略

案例一 妈妈,我肚子痛

“老师,这可怎么办呢?这个星期我来3次了,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急死人了!”走进办公室,只见一个小男孩捂着肚子,脸色苍白,泪汪汪地看着妈妈。妈妈则一脸担忧,着急万分地诉说着。

小睿是个认真乖巧的男孩,一年级时和其他孩子一样开开心心上学,偶尔出现因身体不适而缺课。到了二年级,小睿不断出现因身体各种不适而缺课的情况。小睿妈妈很苦恼,因孩子身体经常出现不适,已经带孩子去上海、苏州的儿童医院做了各项检查,诊断结果是孩子身体器官功能正常,体质偏弱。

案例二 妈妈,今天我不上学

小妍是个四年级女孩,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爱笑,学习成绩优秀,看见教师能主动亲密地打招呼。可最近,小妍突然出现了许多“坏毛病”,书包里出现了各种小零食、小饰品,作业开始拖拉,甚至有一天竟没到校上课。教师电话联系小妍妈妈后,小妍妈妈从出差地赶回家送小妍到学校。原来,小妍爸爸妈妈刚离婚,小妍妈妈已经搬出去住。接下来的几周,小妍的逃学情况没有改观,甚至越来越严重,开始频繁逃学。

案例三 老师,全班同学都欺负我

个子小小、长得白白净净的晓明,是同学眼中的“凶狠小狼人”。新接班的朱老师一开始并不相信,直至开学两周后,亲眼看到满脸通红、呲牙咧嘴、怒目以对的晓明掀翻三张课桌椅,情绪失控地大叫:“你们全都欺负我!我要回家!”第二天、第三天,晓明没来上学。第四天,晓明在父母的“押解”下来到学校,低着头向大家道歉,然后安静地进教室上课。

三周后,类似的一幕再次上演,晓明又被接回家……

案例分析:

学校位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望子女成龙”的愿望比较迫切。然而,常常会遇到逃学孩子。有的孩子身体小状况不断,有的孩子哭闹不停,有的孩子攻击他人,往往以父母来校暂时接孩子回家为处理方式,耽搁了孩子学业,影响了父母、老师常态的工作,还扰乱了课堂秩序,产生诸多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

这种逃学现象是学生的一种应激心理障碍反应。应激是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的超负荷过程,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考试、家庭变故、人际交往、环境变化、挫折与动机冲突等均可以成为刺激因素,逃学、攻击他人、说谎等均是应激刺激后产生的种种反应。

如果不采取有效方法及时引导,这种逃学情况会变本加厉,趋向严重化,最终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那么,该如何帮助这些“逃学”孩子呢?

疏导策略措施:

一、借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进行专业指导

学校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由心理健康教师与德育骨干、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班主任组成团队,以例会的形式,汇总学校班主任反映的一些棘手和焦点问题,自主探索研究、观察发现一些现象,有针对性地就本校学生的情况进行专门分类研讨,进行心理解析,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指导。

1.对班主任进行专业指导,解读逃学成因

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观察发现该校学生的逃学现象后,进行了调查研究、心理剖析。团队认为该校学生的逃学,绝大部分并非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是因考试、家庭变故、人际交往、环境变化、挫折与动机冲突等引起的应激心理障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就“今天我不上学,为什么”为话题,以案例聚焦的方式进行专项研讨,寻找学生逃学的真正原因,让班主任学习了解应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具体行为表现和正确的处理方式。

如案例一中的二年级孩子小睿,父母均具有高学历,母亲因小睿的出生当起了全职太太,对小睿的学业期望过高,导致小睿对学业的过度唤醒(焦虑),产生非适应性的防御机制,出现肚子痛、体温偏高的生理应激反应,且临近期末时明显加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专业团队给班主任老师的建议是:1)联合任课老师一起鼓励、指导、肯定小睿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增强其学习自信。2)与小睿妈妈沟通交流,缓解疏导母亲的情绪,帮助小睿减轻来自于家庭的压力。

2.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

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团队还就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专项研讨,开展以“面对挫折”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课。通过团队游戏、故事讲述、小组讨论、活动分享等心理团队辅导活动,让学生了解考试失利、同学闹矛盾、被老师批评等是成长的一部分,从而指导调整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变逃学回避为积极想办法应对。

对逃学的学生来说,内心一定积蓄着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需要及时疏导和沟通。因此,在班主任对逃学学生进行疏导的同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的心理教师也及时介入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就学生所遭遇的困境进行更专业、更深入的指导。

如案例二中的小妍,因遭遇父母离异的重大变故,无法接受和面对,以逃学表达不满、吸引注意。在心理咨询室中,心理教师进行不加评价的倾听,在小妍的倾诉中让小妍的情绪得到宣泄。又通过沙盘游戏表达回忆,鼓励其建设“妈妈幸福的家”,帮助其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积极行动,重建生活。

二、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来自于家庭的深深烙印。正如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质先生所倡导的“要想改变孩子,就必须从父母自我改变开始”。重视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创建班级QQ群、开通短信服务、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等,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各种活动,提升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能力水平,增进有效沟通,传递正能量。面对学生的逃学应激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同样也要进行积极引导。

1.巧用短信、电话送出心理小贴士,促进亲子互动

“花儿不同,花期不同,请相信每一朵花儿都会开放。”“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21天美丽行动,我们从简单开始,一起美丽蜕变。”……这一条条的短信,有的温馨提示,有的真诚指点,无不鲜活生动地指导家长调整情绪,参与孩子的成长互动,创造和谐家庭环境。面对逃学孩子的家长,单独通过短信、电话交流,指导家长放松心情一起调整改变。如案例三的晓明因从小由奶奶带大,有轻微洁癖,因婴幼儿时期父母的缺位造成人际交往的应激心理障碍。班主任通过短信推荐脱敏方法,指导家长在家操作与人交往的模拟演练,电话互通信息,鼓励家长坚持。大半年后,晓明与同学交往逐渐正常,不再逃学。

2.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举办心理讲座,加强亲子沟通

在家长学校活动中,邀请特级教师、讲师团、心理专家作《孩子,拿什么吸引你》《爱是一切的答案》等专题讲座,和家长面对面互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育人观,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另外,网上爱心义卖等实践体验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更是拉近了孩子和父母的距离,创造机会让家长和孩子相互倾听,使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共同成长进步。家长学校活动,改变了父母,也改变了孩子。

面对逃学孩子,让我们继续探索前行,与孩子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疏导障碍策略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跨越障碍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班主任疏导智障生不良心理的方法探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