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精神啃老”的80后

2015-05-26 02:24黄小黄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23期
关键词:小凡果果爸妈

◎文/黄小黄

不做“精神啃老”的80后

◎文/黄小黄

真正的成长和担当,就是我们在经济上绝不啃老,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变成一个精神啃老的人。

“80后”长大了,悄然间,他们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骨干、精英、高级白领、创业达人,不少标签已经成了“80后”的代名词。他们大多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开着像样的车、住着像样的房,有的已经荣升为穿着考究的潮爸辣妈。

曾经,伴随“80后”成长的热门话题就是啃老,不少高学历的毕业生,吃不了苦不愿工作,整日混迹在家靠父母养;又或是上了班等不及攒钱买房结婚的,便理直气壮地索要父母的养老钱……可现在,“80后”长大了,“80后”有钱了,他们还会啃老吗?现如今,啃老问题已经衍生出了新的形态,原先说的经济上啃老只是一小方面,更为严重的是精神啃老,它往往是隐形的、不易被觉察的,子女们啃的不是父母的金钱,而是父母的时间和精力。精神啃老是当今横在“80后”与父母之间一道深深的沟壑。

父母真的会老去

果果是个北京女孩儿,“85后”,大学毕业后顺利地找了份工作,顺利地和男友领了证、买了房,晃荡了两年,又顺利地生了孩子。那年,她27岁。

果果一向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爸妈宠、老公也宠,特别会撒娇,也吃不得什么苦,怀了孕就辞职回家了。怀孕的头几个月,果果的反应挺厉害,一点异味就能让她“哇哇”吐上一顿,身子不爽脾气也见长。索性,果果拉着老公搬去了妈妈家,这里是她最安逸的巢穴,再怎么闹脾气耍性子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更不用说婆婆来指手画脚了。她撒着娇和妈妈约定,在这儿坐完月子再搬回自己家。

从怀到生,日子飞快,果果的日子惬意得就像帝王家的公主,吃喝不愁、家务不管,还有专门陪着聊天遛弯儿的。后来,千金的千金降生了,为了更好地给果果调养身体,也为了让她的奶水更足、宝宝身体更壮,果果老公特意从一家台湾月子中心买了个方子回来,每日食材必须严格按此方搭配。这可忙坏了一家人,爸爸负责采购,食材必须新鲜,不是有机的可不行,时隔一日,还得奔赴怀柔的山上从村民那儿拎一只野生散养的鸡回来;妈妈则一股脑儿地扎在了厨房里,一日三餐工艺考究,用多少料、配多少汤、什么火候、多长时间,样样不敢马虎。至于照看孩子,白天果果睡觉,果果爸妈看,夜里果果和老公接管。那一个月里,果果养得白里透红,果果爸妈却累得筋疲力尽。

好容易出了月子,果果又开始耍赖,撒着娇跟妈妈提出申请,想再多住两个月。女儿发话了,爸妈怎敢不依,无奈地笑笑,那就继续伺候吧。可果果爸妈毕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且不说身体吃不吃得消,单是这心理上也扛不住了。要知道,曾经的果果妈可是个十足的小资派,没事约上三五个好友喝喝茶、聊聊天、看看展览才是常态。可现在,她甚至有一年没有正儿八经地出过门了,每天蓬头垢面的,累得半死,觉不够睡、不拿工资还没有假期,简直像个仆人,更不用说女儿动不动再耍个小脾气了。

一个周末,果果妈做了一宿的思想斗争,终于颇为严肃地对果果说:“我必须要放松一下了,不然真的会崩溃。以后每个周末我和你爸都要自由活动一天,过我们自己的生活。孩子毕竟是你的,你得学着自己带,饭你们也得学着自己做。”果果一时慌乱,除了点头竟不知道还能回答些什么。果果告诉我,妈妈的话让她彻底无地自容了,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爸妈真的老了,我不该再像小时候那样肆无忌惮地任性了,我一直以为爸妈很享受我们在一起的生活,我从没想过他们也会累、会疲惫。”果果虽然娇气,却是个通情达理的姑娘,她当然希望父母过得开心。后来,果果和老公开始每周一天独立照顾宝宝了,虽然手忙脚乱,却很是充实。这或许是这对“85后”小夫妻真正成长的重要一课吧。

有多少子女曾有过果果那样的想当然,在孩子眼中,父母似乎不曾老去,他们永远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坚强而无所不能,他们永远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参天大树。面对刚刚退休的父母,很多子女都会习惯性地“霸占”老人的时间,“爸妈退休了反正也没事儿,我们一起生活,也让他们感到自己还被需要,不是两全其美吗?”你看,这想法乍听之下没什么问题,实则却是歪理。它成立的唯一前提是,爸妈愿意和你搅和在一起生活。可事实上,相比帮你带孩子、做家务的操劳和辛苦,年迈的父母或许更渴望的是安逸、轻松的晚年。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看到你的独立和成长。

父母照顾你不是应该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今年同学聚会上好友八卦的。王大兴,“80后”,一个着着实实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的大男孩儿。工作上,他很有能力,脑子转得快也能说会道,32岁就坐上了CEO的位置,直接晃瞎了同龄人的眼。可他的成功却源于父母的无限支持,准确地说,应该是没有备选项的不得已的支持。

那时候,王大兴刚刚工作,为了好好表现,天天加班熬夜,放弃了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可是,王大兴是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是那种一盆脏袜子里挑一双味儿小的穿的人。后来,鉴于自己实在“活不下去”了,王大兴便从老家把爹妈接了过来,美其名曰让他们来城里享受生活,实则是加强后勤保障。做家务、洗衣服、换床单、做饭,一条龙贴心服务,王大兴顿时从地狱跳进了天堂,人活得爽快了,业绩也“噌噌”上去了。

可是,王大兴的爸妈却很不满,这样下去儿子怎么能娶到媳妇?老两口整天被圈在城市里,哪儿也不认识,连个朋友都没有,这日子到哪天才是头?面对父母的抱怨,王大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哎呀,工作太忙了,每天都累得半死,实在顾不上别的,你们坚持坚持吧。”后来,照顾变成了习惯,又变成了必须。当王大兴的爸妈告诉他要回老家参加棋友儿子的婚礼时,他竟颇为不满地说:“人家的儿子你们那么关心干吗?我这儿正是关键时期,你们不能走,得支持我工作啊!”王大兴的爸妈只好选择退掉火车票,后来,又不得不为了儿子推掉这样那样不计其数的各种聚会和老年活动。直到3年后,王大兴功成名就,这才彻底“解放”了父母。他在老家给父母置办了一套豪华别墅,可父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母亲也只好守在家里伺候老伴儿。

好友一通唾弃地讲完了王大兴的故事,可是,王大兴并不是“80后”的绝对另类。现在有不少“80后”,姑娘聪明伶俐,小伙踏实能干,可回到家里却完全变了模样。他们把父母的关爱和照顾视为理所应当,他们觉得自己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小孩儿,他们觉得“忙”“累”是最好的理由,在父母面前的一切享乐都是合情合理。而我们的父母呢?他们当然狠不下心,见不得子女受苦受累,所以只能将就,到头来委屈了自己、牺牲了自己。

为彼此的生活划清界限

果果和王大兴的故事虽然听起来心理感受不太一样,但他们的故事却有一个共性,作为子女,都没有考虑或者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作出判断。那么,是不是我们提早和父母沟通,就能避免这种状况了?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雯子,“80后”,早早独立过日子的姑娘,和先生两人不仅能干,小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儿。只是,他们工作太忙,不能保证每天接儿子上下幼儿园,更不能保证他每天按时吃上晚饭。为此,他们尝试过上课后托管班,费用昂贵不说,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实在也教不出什么。后来,他们又尝试请保姆,可家里有个外人的感觉实在有点不自在,言行举止都受拘束,就连穿衣服也不能那么随意了。加上儿子和几任保姆的关系都处得不好,也就放弃了。

没办法,只得寻求家人帮助。那段日子,雯子的婆婆正帮雯子先生的弟弟带孩子,抽不出身来,雯子只好求助娘家人,“老妈,你跟我爸愿意帮我们带带孩子吗?白天他上幼儿园,你们跳舞练剑那些活动都可以照常,主要就是晚上接他给他做顿饭,周末我俩能忙得开,你们累了也可以回家歇着。”雯子一向是个懂事又孝顺的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事儿绝不会给父母添麻烦,老妈听了这番话,自然笑着说:“好啊,我们收拾收拾,下周上岗。”雯子心里很是温暖,她知道老爸老妈对晚年生活一向有自己的安排,他们爱热闹,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学国画、跳交谊舞、打太极拳,不同的圈子给这老两口注入了不同的能量。他们也爱旅行,无论远近,每个季度都要出趟门,风雨无阻,闲暇时翻翻那些旅途中的照片,趣味无穷。可他们还是痛快地答应帮雯子看孩子,雯子想,这也就是爸妈才会这样心甘情愿吧。

很快,快节奏的生活让雯子顾不上再多考虑这些,忙不完的工作彻底把她淹没了。半年后,一次出差回来,雯子的先生告诉她:“我觉得我们犯了个错误,看看你妈的气色,远不如之前了,昨天我甚至看见他们站在旅行社窗口偷偷地看那些产品介绍。”雯子哭了,先生的话一点也没错,在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一直知道这样做是自私的,她很清楚,自己那样问父母能不答应吗?她清醒地明白,这并不是他们小两口无法克服的困难,多花点钱上托管班算什么?家里有个保姆又能怎样?这些理由比起父母的晚年幸福不是太微不足道了吗?她很感激先生及时地点醒了她,小两口一溜小跑冲去旅行社为父母报名参加了欧洲游的旅行团。

其实,精神啃老并不单纯是子女自私、不孝顺老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子女和老人没有把自己的生活和对方的生活划清界限。一家人的生活总是混淆在一起,子女习惯了,父母也习惯了。要知道,在多数老人眼中,孩子的事儿就是家里最大的事儿,从小到大都是如此,孩子有困难了就该义无反顾地帮忙,牺牲自己是情理之中的。所以,在很多“80后”家庭中,子女习惯性索取,老人也习惯性给予。

学着放开父母的手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学走路时,父母会松开我们的手,哪怕摔跤,也让我们自己尝试吗?现在,我们长大了,他们已经年老。或许,我们也该学会放开他们的手,不给他们添麻烦,让他们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小凡,“85后”,上海姑娘。她的经历有点特别,自己结婚那年,爸妈却离婚了,没有什么狗血的剧情,只是多年来积压的矛盾让父母觉得没必要相互折磨,不如各自规划自己的晚年。小凡很难过,她不能理解为何父母偏偏在自己结婚这年离婚,可后来,她释怀了,婚姻是自己的,她都嫁人了,怎么还能用“那我怎么办”的儿童视角考虑问题呢?

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小凡陪着妈妈度过了那段黑色的时光,当阳光再次照耀到妈妈的脸上,见到那久违的笑脸时,小凡心想,一定要让妈妈幸福。一年后,小凡夫妻俩开始为要孩子做准备,而妈妈却意外接到了一通电话。那是南京一个地产商打来的,小凡妈妈曾做过他们的项目顾问,因为听说小凡妈妈退休了,想邀请她过去继续合作其他项目。小凡妈妈转述了这件事,小凡当下便听出了妈妈心底的动摇,她知道妈妈是放心不下自己——女儿就要怀孕生宝宝了,自己却要搬去其他城市,在别人眼里这个妈妈岂不是有点“不称职”?小凡跟妈妈说:“其实,我知道你骨子里有多好强,曾经为了我牺牲了很多机会。可现在,我长大了,不再是你的小包袱了,相反,我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换换环境,做你喜欢的事儿,我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只要你愿意,我会无条件支持你。以后,那个城市也有我们的家,没事飞过去度假也不错啊。”一句话逗笑了小凡妈妈。

有时候,作为子女能为父母做的其实并不多,支持他们的梦想,支持他们的爱好,让他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是我们能为年迈的父母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在很多子女心中,可能都有这样一个误区,我们觉得父母老了,和自己一起生活才是最幸福的,有些子女甚至不能理解父母都这把岁数了,为何还会吵着要过“自己的生活”。可是,很多“80后”的父母就像“80后”的子女一样,他们也不甘于平庸的生活,年轻时或许有很多遗憾,心底却仍旧燃着火焰,即便退休了,他们也希望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作为子女,或许我们太过忽略,或许我们还不够了解。但是,无论如何,别让我们的想当然伤害了父母、拖累了父母,请给他们足够的尊重,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真正的成长和担当,就是我们在经济上绝不啃老,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变成一个精神啃老的人。

猜你喜欢
小凡果果爸妈
红果果紫果果
爸妈的约法三章
去春游
悲催的果果
排排坐
因为爸妈只有你
照片
制服一个哈欠
我爱爸妈
“排排坐,吃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