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

2015-05-26 13:22渐灵蕊JianLingrui
住宅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住区景观

■ 渐灵蕊 Jian Lingrui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住区环境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正当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城市景观日新月异之时,大量建筑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住区景观与当下城市景观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旧住区出入口景观,作为连接住区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过渡空间,它既是住区总体环境的展示与标志,又是城市街道中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景观节点之一,如何进行改造,使其既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又可以提升美化城市形象,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1 旧住区定义与现状

近年来,关于“住区”的研究,已成为包括城市规划学、城市景观学在内的各学科间的热门课题。“住区”,既可以狭义地理解为城市规划学科意义上的“居住区”,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人类的定居地”。本文中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指的是以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居住街区、居住区等。而本文所研究的“旧住区”,主要侧重于在我国城市住宅大建设前期阶段建设,且至今仍在居住使用的住区。其建设时间基本上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在建设方式上基本是国营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与单位自建家属小区两种方式。虽然在这一阶段建造的住区对解决当时城市住宅紧缺,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以及提高城市形象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当时发展力水平低下,旧住区的各项机能——尤其是城市景观方面已经很难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加之当时建设数量较大,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形象更新发展中的难点,引起了政府、城市居民及城市建设等部门的高度关注[1]。

2 旧住区景观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旧住区都是在城市大发展初始时期建设的,一般选址都是在当时城市的城乡结合区域。然而,随着近30年的城市发展与扩建,原本的城乡结合区域现已变成城市的中心区域或亚中心区域,现存旧居住区大都处于城市老中心区部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第三产业的上升,老城区的城市职能与用地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极大地推动了城市中心区景观发展,使得老城区中心景观面貌焕然一新。相比之下,由于旧住区建设较早,当时的景观设计手法与标准都处于较低水平,因而旧住区景观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整个城市景观的发展,阻碍了市民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进步。但由于其建筑区域较大,建筑使用寿命尚未到期,大面积对其进行拆除重建并不科学,也不现实。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高效、经济地缓和现有矛盾。旧住区出入口景观作为连接旧住区内部环境与外部城市景观的桥梁,一方面彰显出旧住区的特色与历史,另一方面作为城市辅助景观出现,其更新改造的价值更为凸显。

3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现状

笔者曾对南京市旧住区出入口景观进行调研,发现那些于城市建设初期兴建的住区,在出入口景观方面的建设几乎为零。绝大部分旧住区为了标识性的需要,仅仅是在住区出入口部分以围墙为背景张挂住区名牌,更有一些旧住区甚至连住区标识都没有。对于近些年兴建的一些住区而言,其出入口景观方面的建造已经取得了很大提升,但由于受到景观初期发展的不成熟性及西方各种建筑风格的影响,也存在着诸如盲目追求奢华、缺乏地域性文化特色、风格混搭不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4 住区出入口景观概述

住区出入口景观在住区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住区与周围环境,包括建筑、城市街道等之间的过渡和联系空间。它既是住区与城市空间的分隔,也是住区空间序列的开端。住区出入口景观是对外展示住区特点与风采的窗口,同时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反映着城市区域的整体面貌与精神。

4.1 住区出入口景观功能

4.1.1 交通、安全功能

住区出入口景观空间是住区和城市道路的连接点,承担着住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的重要中介作用,特别是在组织人流集散、引导车辆通行、住区安全防卫与消防抗灾等方面,责任重大。

4.1.2 标志性功能

标志是认知环境的参考点。住区出入口景观的标志功能是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外观,明示该住区的特色所在,是人们认知住区的重要节点。富有个性与特色的住区出入口景观设计,一方面可以带给来访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也会带给该住区居民强烈的认同感,进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归属感。

4.1.3 文化功能

不同的住区有着不同的居住理念与住区文化,出入口景观元素的使用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不同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体现出住区的文化性。

4.2 住区出入口景观构成要素

住区出入口景观的构成要素根据其功能特点划分,主要包括住区形象标志、大门、休闲集散广场、步行通道、道路以及公共设施等,它们在提供出入口各功能的同时,共同形成出入口的整体景观形象。

4.3 住区出入口景观设计原则

4.3.1 功能性原则

出入口的产生是为了通行和防卫的需要。因此,住区出入口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通行功能的需求,对于人车混行的出入口应尽量做到人车分开进出,空间尺度满足人、车(消防车)的通行需要。

4.3.2 整体性原则

住区出入口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出入口景观是住区景观的有机整体,其形象设计构思要充分考虑该住区本身的设计主题和创意,注意与该住区中的公共建筑保持尺度、色彩、风格上的协调统一。

(2)住区出入口景观也是整个城市整体景观中的一部分,所以设计师在满足与住区景观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如何使住区出入口景观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

4.3.3 文化性原则

住区出入口景观设计不仅是物质上的创造,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创造。住区出入口景观反映了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向,设计应该从空间、尺度、色彩、细部表达中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将地方性与文化性纳入到场所精神的设计中。

4.3.4 尺度、比例原则

根据住区出入口不同使用功能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等要求,赋予出入口合适的规模与尺度。另外,还需考虑到出入口景观自身高度比以及与周围环境建筑的协调。

5 南京锁金村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设计

5.1 锁金住区概况

锁金村地处南京市主城区东北部,西临玄武湖,南依紫金山,是建设于80年代的老小区,真正核心区域仅2km2左右,居住人口众多,是南京市众多旧住区之一,也是南京市政府进行社区改造建设的试点之一。锁金住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东邻长途汽车站,北接南京火车站,玄武湖隧道、312国道、龙蟠路穿境而过,内部公交站点较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住区常住人口约为6.5万人,流动人口约为0.9万人。此外,住区还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人口学院、南师大紫金校区、南京国际会展中心等单位紧密相联。

5.2 锁金住区出入口景观现状

锁金住区属于城市兴建初期住区,距今已有30多年历史,较其他同时期住区而言,整个住区内的公共设施相对完善,绿化程度总体较好,休闲场所较多。但对于住区出入口景观建设方面,却明显不足。整个住区在龙蟠路上共有两个出入口,且均为机动车单行道,一个出,一个进。其中,仅在入口处设有住区标识,且标识位置过于隐蔽,退后于龙蟠路约90m左右,几乎起不到住区入口景观作用。出口处位置凸显,与南京国际会展中心隔路相望,但无明显标识。

5.3 锁金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对策

针对锁金住区出入口景观现存问题,依据上述住区出入口景观设计原则,我们提出了具体景观改造方案。通过对住区进行实地调研与资料查找,我们发现锁金住区一带是南京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地区之一,也是南京先民最先聚居的地方。有史料证明,“锁金村”名称由来与楚威王为镇王气埋金之地为“锁金村”(金之所葬即为“金陵”)有关。由此我们确定了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设计主题,兼顾实用、美观、文化性的设计原则。由于受地块自身条件限制及甲方的要求,其周边植物景观几乎没有进行改动。在具体设计中,我们将方案分为入口景观改造与出口景观改造两个部分。

5.3 .1 入口景观改造

考虑到住区入口路面宽度为7m左右,与龙蟠路干道交叉形成一个小型T型空间,且沿路面两端的商业环境复杂,人口流动密集,几乎没有空余用地,故采取了柱式结构的雕塑造型放置于路口前端,设计形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锁”的造型与吉祥纹样“云纹”结合,既暗含了住区名称,表达了住区文化的渊源深厚,也赋予了住区生活平安祥和,吉祥如意的美好景象。形象牌造型简洁大气,尺度适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材料上选用黄铜与不锈钢相结合,使其造型更加精致优美;并在结构上进行了亮化处理,更加突出其标志性。这一设计在解决了景观用地紧缺的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竖向景观(图1)。

5.3.2 出口景观改造

在住区出口景观改造部分,由于路面与城市道路形成小型十字空间,四周相对通透,路面宽度为15m左右,且与南京市会展中心斜面相对,故形式上选用了对称式门架结构,放置于路口两端,设计形象灵感来自于锁金住区的“金”字,取其“人”字形轮廓,与住区入口景观形成“锁金”之意,紧扣主题。门架结构辅之一长方形基座,以呈现出一定的角度,凸显出“开门迎人”之吉祥寓意。整体景观建筑构造呈现出向上飞翔之态势,予以锁金人蓬勃发展,奋勇向上。材料上选用石材与钛钢结合,顶部构造进行了量化处理,丰富了夜晚景观装饰效果。整个造型古朴大气,在彰显住区景观气势的同时,也与周围景观起到呼应效果(图2)。

6 结语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用地中占有相当比重。因此,加强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对整个城市形象提升起着重要作用[2]。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城市旧住区存在的一些问题,参考相关改造理论与实践,以南京锁金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为例,对我国城市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可以为有类似问题的城市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1]姜长征,王丽.城市旧居住区改造研究[J].住宅科技,2009(01).

[2]费文君,王浩.城市道路绿地两侧绿带景观发行方法初探——以栾城县裕泰路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2(02).

猜你喜欢
住区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基于CPTED视角下的住区场地空间安全性研究
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