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和团队建设的C 语言教学研究*

2015-05-26 10:05李晓艳刘金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6期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过程

◆李晓艳 刘金金

作者:李晓艳,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粗糙集、数据挖掘、图像检索;刘金金,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信息领域识别及粒计算(453007)。

1 前言

C 语言是一种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各高校计算机类各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1],是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入门课程,是以后学习其他计算机类语言的基础[2]。因此,学生对C 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类本科教学的成败。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C 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改进方法,及如何组建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入门不到位 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理科基本上以学习数、理、化为主,对计算机的了解仅限于会进行简单的操作和最基本的Office 软件的使用,而对计算机语言是“不知道、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个较为通俗易懂的入门。而一部分教师对这一点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明白“为什么学习C 语言,学习了C语言能干什么”,而处于盲目的状态,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过于依赖教材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讲解,能够对什么是数据类型、语句、语法等书中的内容进行大量详细的讲解,但对如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的很少,以至于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而这才是C 语言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就是上机实验,大多采用学生交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形式督促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形式和评价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时还可能出现部分学生照抄照搬别的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学生已经习惯了高中教师的“手把手教”和“24 小时监督”教育,对大学的自主学习培养方法还不适应,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C 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学一年级的课程,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课下练习、查资料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之其他课程更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教学方面

表1 C语言和自然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做好入门是关键 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语言了解比较少,对计算机编程的思维方式更是知之甚少。这要求教师能够给学生做个通俗易懂的入门,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C语言的学习状态,对C 语言的内容和思维方式有一个初步认识。可以让C 语言和自然语言进行对比学习,如表1 所示。这样,通过对比学习,拉近学生和C 语言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更易接受。

注重形式和过程 大多数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对数据类型、语句、语法等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例题展示,却很少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步骤,以至于学生在上机时,往往直接写代码,而对问题没有一个整体的看法,从而出现各种情况而完不成任务。

例如:求1+2+3+……+100 之和。

第一步,量化:intsum=0,i=1。

第二步,画流程图,如图1 所示。

第三步,编程实现:

图1 流程图

学生在初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在以后遇到复杂问题时才不至于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调试程序的过程中才更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项目才可以顺利完成。

明确任务提水平 除了课堂学习以外,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包括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观念,充当课程的设计者、学生领路人的角色。要求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都进行过精心的设计,能够较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难易得当,并对任务进行必要的提示,以免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无从着手的情况,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要对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和对过程与结果进行展示,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以便相互借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重点的掌握。

4 团队建设方面

构建项目导师团队 以教研室为单位构建项目导师团队,成立C 语言课程研究小组,了解课程知识体系的发展,把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3]。在新学期上课之前,C 语言研究小组可以组织相关教师讨论新学期C 语言课程的教学想法,展示不同的建议和方法,教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并进行课件展示,建立相互听课制度等,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综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组建学生学习小组团队 项目导师或任课教师将学生组建成多个学习小组,鼓励学习小组内相互学习、小组间相互竞争。设置学习情境,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内相互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互动效果,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寻找完成任务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相互借鉴。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建校企合作团队 创建校企合作团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这些知识不仅需要从书本和同行中取得,更需要深入企业中学习,靠近知识应用的最前沿和最一线。学校一方面可以派一部分教师深入企业中锻炼,学习企业中不同于高校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技术并融会贯通应用于课堂,同时寻找企业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校的优越条件下进行研究,创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在深入企业锻炼时,教师要带着问题去锻炼,而不是纯粹地学习,也要批判地审视。同时,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者到学校中开展讲座,使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深入企业去参加实习实训,扩展知识面,提高实践水平。如此,高校就可以培养出与社会无缝对接的计算机人才。

5 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参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教师对教学更有想法,思维更开阔,研究成果更靠近知识的前沿,具有鲜明的立意和观点;而参与改革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强,思维更发散,有新时代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当然C 语言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需要全国的同仁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创新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1]谭浩强.C 程序设计[M].4 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淑娴,阿里甫·库尔班,李晓华.简单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4):89-94.

[3]朱立才,汤克明.C 语言程序设计研究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8):115-117.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语言过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语言是刀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我有我语言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