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015-05-26 04:55王桂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方式初中语文

虽然现在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来传递知识和重点,但是使用各种教具来完成各式活动的同时,却很少会有空余的时间来进行字、词、句、归纳大意等训练和指导。此情形会让学生只有理解表象的涵义,形成空有广度而深度不足。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语文是一种范围广泛的学习,且需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国语文的能力对初中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时期应该培养国语文能力,需要让学生拥有解读、逻辑推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因为它能让学生自在操作语言的能力。过去的课堂上,看见的是讲述教学,教师讲,学生听,造成学生对国语文的兴趣大大减低,测验方式局限于分数,让学生在生活上不能综合应用所学到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学方式如果能与生活经验连结、游戏化教学、结合资讯科技并统整课程,应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应用于生活上。

(一)传播媒体的不当示范

媒体虽然提供多元信息的管道,但是现今的媒体为了收视率,多以最直接、快速、追求吸引人的耸动标题与娱乐新闻来播放,因此让语文的学习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发音不正确、成语的滥用与误用、跳跃思考、粗俗或不礼貌等,都会造成观看电视的学生,有不良的影响。

(二)考试效应

国内语文测验方式,一直是以纸笔的方式为主。因此教师与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反而让教学过于重视读与写,而忽视听与说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会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此情形容易产生僵化的情况,学生的国语文素养非但没有提升,甚至连国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被抹煞了。

(三)以教师为主

受限于教学上的种种压力,例如教学进度、时数或学生的学习成效等,为了让教师能在时限内完成课程进度,因此都采用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偏向于学生听,教师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器,学习成了知识的堆积,造成学生在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时不能充分表现出来,甚至是大幅的下降。

(四)学生语文热忱减少

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为增强自我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思想和人格能受到语文的陶冶。但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考试制度,让教师渐渐模糊语文学习的焦点,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以升学为目的来学习国语文,往往会成为填鸭式学习。只注重如何让知识快速填入脑中,使学习的效果仅停留在字音意的理解上。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实践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快乐、自主并感受不到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因此在挑选语文教材时不能选择太困难、有深度、份量多的教材,这种情形让文言文、过去的历史和文学背景的故事被现代的教材所取代。变成学生只是在练习语言和文字,缺少了传统文化的素养,人文气息也相对的缺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受教育者在人格方面、智力方面、认知方式方面和性格类型方面,都存在差异。教育者不能跟自然作对,人为的力量不可能也没必要去消灭差异。

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教学大纲,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现在已经有老师尝试适应差异的复式教学,让大部分学生跟老师学习,小部分学生自己学习;全班学生做练习时给部分学生开小灶;分组对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再集中;大家自读,部分学生在教室一角讨论,然后做重点发言;全班进行第一课,几个同学开始准备第二课,甚至第三课、第十课……实验证明,中学生不但乐于这么做,而且也能这么做,关键是老师要组织好。

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否产生兴趣并产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教学者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活动内容要配合学生的程度,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亲自动手,藉由体会经验,来获得跟生活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在做中学。教育即为生长、发展与生活。为了能适应社会环境,所以需要透过教育,在经由学习后产生,这便是生活的历程,透过生活历程使经验能融会贯通,使想象力丰富。

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关系,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些积极意义无疑应当继承下来。

王桂君,教师,现居河北秦皇岛。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教学方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