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2015-05-26 04:55李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教学方法

前言:语文这一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是一种基础性学科,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分析和解读课文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受到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的影响,初中语文在教学当中方法体现出一定的弊端,直接导致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出发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了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入手,对语文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探究法的弊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很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且长时间引用探究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并将知识归类和分析,从而把握规律,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方法从出发点上说是很好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很多老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摆脱出来,错误解读了探究式学习法的本意,将所有的学习任务全部推给学生,而缺乏教师的引导,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真正内涵。

(二)设计探究问题的弊端。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自主探究模式成为了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其在应用中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但是有一些教师在探究模式的设计题上出现了一定的误区,并呈现出极端化的趋势,有的探究题设计得过于深奥,学生无法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实现,也无法营造出有效的探究氛围;而有的探究题则设计得过于简单,思维深度不够,甚至根据教材就能够找到答案,这种探究方法也不能够起到应有的探究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善对策

(一)情感教学法。语文是一门有着充分情感表达的学科,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格,并利用情感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感。比如在讲授《背影》这一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可以在讲课之前播放《父亲》这首歌,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感动至深的情境当中。在所创设的感人氛围中,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抓住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细节进行分析,同时可以让学生讲述和自己父亲所发生的感人事例,从而更加深层次地把握这篇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想要表达出的意愿。

(二)注重人文性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的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体现出人文的特点,这也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体现出更加明显的价值,并体现出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将课文整体进行分解,对文章会进行每一段落的语法分析,单纯重视概括性的教学,而破坏了文章整体的情境,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人文性教学产生了误解,认为那是一种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因此只是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生硬讲述道德观念,而忽视了情感的沟通。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语言的思想文化为入手点,让学生无论在学习哪一篇课文时,都能全面掌握一种思想意境,让学生学会鉴赏,才能充分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精选一些具有特色并富含丰富内涵的文章,让学生去进行自主的鉴赏,在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逐步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并通过这种乐趣提升学习的能力,让学习方法的优势得以全面体现。

结论:综上所述,要想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全面改善教学方法,就要从教学模式的本文为出发点,教师端正态度,注重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通过沟通和引导的态度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鉴赏的能力,进而在课堂中形成良性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到初中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有效提升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李梅,教师,现居湖北房县。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方法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