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爱国教育

2015-05-26 04:55薛晓倩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五星红旗国旗爱国

爱国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一至五年级的小语教材,编排了内容丰富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说,通过语文教学,满怀激情地对儿童进行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使命。语文课毕竟不是品德教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国的大道理有些虚幻、有些空洞,如何借助教材既能上出语文的味道,又能以此为载体巧妙渗透爱国教育,是我近几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

今天有幸听了赵西恒和刘芳老师的《一面五星红旗》,同一节的内容,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不同的课堂结构、风格,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各有不同,但却同样的让那一面“五星红旗”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激发了孩子们同样的爱国情怀。

一、融爱国情怀于感悟内容中

我们知道,文章是思想的载体,作者总是习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文章当中,也是作者与读者交流感情的渠道之一。课题既是对文章中心的概括也是整篇文章的眼睛。两位老师都能从课题开始挖掘爱国情怀,从认识不同的国旗导入,让学生们自由交谈对红旗的了解。两位老师均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概括能力的训练。两位老师虽然对课堂的教学设计不同,但是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却各有精妙之举,不管是赵老师采用四字词语的感悟,还是刘老师从句到词的解读,不管是赵老师的问题“为什么我宁愿饿死,也不交换国旗”的问题的设计,还是刘老师还原当时的情景,课文内容的凭借已经起到它应有的功能,都是从浅入深,扎实、高效。孩子们被文中的“我”打动着、感动着,爱国的情怀就这样融入学生的心中。

二、品爱国思想于深情朗读中

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品味祖国语言的音乐美。

教学中,两位老师都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赵老师在处理“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动词“解、展”感悟文中的“我”对国旗的爱护、珍惜,再通过对这些语句以及重点词语的朗读,让学生和作者一起再次感知国旗、了解国旗。刘芳老师在处理“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的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时,抓住描写“我”神情的词语“愣、凝视”理解国旗在我心中的分量,通过对这两个词语模拟情景的朗读,体会言语带给读者的震撼。让学生读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留在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三、践爱国行为于精巧设计中

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绝不是教师空洞的说教,学生盲目的服从,它应该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赵西恒老师的精巧设计让听者不禁拍手叫好。孩子们在理解了内容,感悟了语言后,赵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向同学们展现不同的场景中国旗的出现,再加上老师深情的解说,一下子拉近了听者与国旗的距离,原来五星红旗是这样的让人激动、让人振奋、让人难忘、让人骄傲,原来国旗就是祖国尊严、民族气节的象征,爱国行为原来就是这样,这样的让人敢于实践。爱国的情怀犹如一粒种子,在他们幼小的田地中开始生根、发芽。

记得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过这样的话: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金色的种子。我们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薛晓倩,教师,现居山东济宁。

猜你喜欢
五星红旗国旗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存在心中的五星红旗
啊 五星红旗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五星红旗颂
我爱五星红旗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