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院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5-05-28 05:38张佳李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8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应用型人才

张佳 李威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普通院校应该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并实行校企强强联合,以此来为应用型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不断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82-02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是集空气动力学、结构设计、强度计算、自动控制、材料、制造工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各学科、各类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随着先进战斗机、客/运大飞机、无人机和空天飞行器技术的发展,对飞行器设计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就现阶段我国高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设置来看,一大批“985”“211”院校都增设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国内一线的飞机设计研究所也主要招收专业的研究生,而国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竞争上已缺乏优势。鉴于此种现状,普通院校需要另辟蹊径,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应用技能方面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更广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 飞行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根据我国飞行器设计行业发展现状,院校飞行器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仅关系到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为了加强对飞行器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有鲜明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具有航空航天工程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等专业领域深入、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本专业领域飞行器研究、设计和开发工作,具有良好学术素养和工程素养,具有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下面介绍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原则。

首先,虽然根据发展不同和教学要求不同,各地院校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但是人才的基本专业素质和社会需求是一样的。因此,学校发展特色教学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夯实知识基础,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符合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提升学生的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日后专业选择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在尊重人才自由发展的前提下,高校应该建立以市场需求发展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灵活的自助教学,积极探讨学习上的问题,并互助合作,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再次,在当今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既希望毕业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希望他们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他们在能够满足工作技能需求的前提下,还应该具备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岗位技能。因此,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要教会他们学习,还要教会他们学习之外的生存技能。

2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由于飞行器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应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以现代飞行器设计领域所需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征为导向,结合学校发展的定位,紧密结合飞行器设计学科的主流发展和前沿技术。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将构成教学内容的各个基本组成要素进行整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各个模块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系列动态教学过程。

首先,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飞行器设计的感知能力。在基础教育中,注重数学、力学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对专业理论的支撑作用,在专业教育中围绕飞行器设计中的总体气动和结构设计主线的系统理论,构建以体现现代飞行器设计工程师岗位特色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固体有限元计算分析)、CFD(计算流体力学)、Coding(应用程序编码)的四个“C”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导师在有限空间和有限时间里,对教学理论进行合理、生动的讲解,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等手段展示飞行器的内部构造、飞行器飞行状态和其他相关各种信息与知识。为了保证学生对飞行器构造的理解,可以制作相关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教学实践和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记忆力以及学习效率。

其次,加强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结合。在不断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实践的体会,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到飞行器设计、制造的主机厂、所和训练基地中进行实践。学生在获取和理解知识后,还需要一个巩固的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动手实验,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作为引导,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利用实践总结的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补充与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学校教学中,教师一直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和主观能动性,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应重点加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1)培养专兼结合教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学识背景,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要强化学科教学与创新教学的结合,在不断向学生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时还要渗透进创新意识,从心理和习惯上不断向学生传扬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进行自主创新,从而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让教师走进企业。高校教师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修炼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实践教学指导。为此,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或让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3)引进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企业中不乏许多具备很高专业素养的优秀职工,他们大部分积累了许多生产和科研的经验,因此,学校在抓紧本校师资力量的储备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积极引进教育系统以外的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业务实践和技术应用专业知识的工程师进入学校进行指导实践,加强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教师向“双师型”的转化,同时也能为学校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提高学生钻研技术的兴趣。endprint

3 加强校企联合,施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与创新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按照“3+1”模式进行,即三年的在校学习和累计一年的与企业联合培养。三年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一年企业培养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联合指导下,通过参加飞行器设计制造的科研、生产实践过程,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企业文化,将专业理论联系于生产实际,同时完成该阶段的教学计划安排,使学生受到真实工程锻炼,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实现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

首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为了实现高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规范,在保证公正公平、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促成校企强强联合,将参与工程人才培养逐步转变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可受益的社会共赢行为。

其次,学校应制订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计划。学校应该抓住企业发展需求的关键,根据合作企业的发展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并且实现企业优秀导师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

再次,在学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中,应加强对应用型专业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投入,在企业资金、设备、资源的扶持下,学校可以创办科技园、实训基地等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聘请企业中优秀的职工或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教学。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和充足的教学资源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或者利用学校的先进技术促进本企业技术升级,并积极获得优秀毕业生的优先录用权,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4 结语

加快高校的课程改革、促进人才转型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竞争实力的现实需求。加强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旨在从不同学科专业中寻找出具有共性与规律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素,使工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层面、教师队伍建设层面以及校企联合层面得到全方位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迎春,熊志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

[2]陈万强.依托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西安航空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0(3).

[3]陈杰.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商场现代化,

2010(2).

[4]杨利花,李跃明,文毅,等.航天航空类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2013(36).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应用型人才
研究企业生产力系统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准上岗人”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