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建设下宁波城市商业格局的演变与重构

2015-05-29 13:32沈荣
商场现代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演变重构轨道交通

摘 要:文章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下商业格局的演变和布局特征,指出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促进宁波都市商圈多核心与网络化,促进老街区商业空间融合与优化,重要枢纽站点的商业价值得到提升,并使商业层级关系更加清晰,商业形态更加丰富。最后,提出商业格局重构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轨道交通;商业格局;演变;重构

一、轨道交通建设下宁波商业格局的演变和布局特征

按照宁波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到2016年,1号线全线、2号线一期将建成通车,贯穿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型轨道交通骨架形成。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框架的拉大,必将带来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巨大调整。

具体表现为:建成初期,地铁经过的繁华地段、商业优势更加凸显。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商业空间将依托交通轴线在大区域内扩展,同时通过交通节点实现小范围的空间集聚,形成新的商业中心。2020年,随着轨道交通网络格局的基本形成,商圈的联系更加紧密,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二、轨道交通建设下宁波商业格局重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大都市商圈的多核心与网络化

目前,宁波传统商圈集中在市中心三江口一带,中心区的商业容纳能力面临挑战。轨道交通的建设,扩大了城市的商业繁华区,商业资源将突破三江口小圈子,逐步向城市外围拓展。东部新城区是宁波城市向东发展最重要和最完整的区域,一号线将东外环站设置于此,必然会带动东部新城区商务商贸的兴旺,形成“一城两心” (三江口商务中心、东部新城商务中心)的未来宁波商业新格局。城南的鄞州中心区是宁波最早开发的城市副中心区域,已形成以万达广场为核心,联盛广场、BEST广场共同辐射鄞州中心区的商业格局。贯穿城市南北的三号线穿越南部商务区,将使商圈的范围扩大,中心性提高,对鄞州区商业的发展产生新的推动力。在城西,通过1号线高桥西站、高桥站、西三路站、芦港站、徐家漕站等5个站点的带动,西部望春地区、高桥、联丰商圈与西门口、天一广场、三江口、江东及东部新城等热点片区联系更加紧密和顺畅,将形成商业布局东西辉映的新格局。对于江北区来说,区域较狭窄,商业配套严重不足,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和4号线等多条线路的建设,将使中心城区不断向北拓展, 以江北万达广场为支撑,姚江北岸必将成为下一个商业中心。

2.老街区商业空间的融合与优化

(1)天一核心商圈的发展强大与功能升级。天一商圈历来都是宁波商业经济最繁荣、人气最旺的地方。随着今年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的开通运营,天一商圈周边的公共交通更为便捷,中心商业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巨大的商业聚合力将使市中心天一广场、和义大道、鼓楼、城隍庙、开明街、老外滩等商圈更紧密地串联在一起,成为宁波鼎级商业汇集之地。

(2)沿线中心商圈的融合与优化。现行建设的轨道1、2号线路基本走向是“线跟人走”,纵横穿越。站点分布密度高,枢纽多。区域沿线人气旺,商业商务发达,客观上为其周边现存商业资源整合、业态提升及地块开发协同推进创造了条件。中山西路、开明街、药行街是宁波早期商业格局中的三条主要街道。2002年开业的天一广场打破了宁波商业格局,使宁波以往沿中山路带状分布的商业布局改变为块状分布。目前宁波已陆续建成天一、万达、世纪东方、中兴泰富、凯德、联盛、BEST等大型商业广场,但这些广场存在着地点分散、功能重复、缺乏特色等弊端,而宁波最具商业底蕴的城隍庙鼓楼等老字号商圈由于管理不善,层次较低。根据《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6-2020)》,宁波十大重点功能区都将有多条地铁穿过,各组团商业空间会在轨道交通带动下,进行整合、扩张和连接,最终将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面状分布。各商业圈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竞争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各个商圈在建筑风格、营销模式上从一开始就要错位竞争。

3.重要枢纽站点的商业价值提升

目前,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将先行建成。1号线沿线经高桥地区、汽车西站、大卿桥、西门口居住区,三江口商业中心,东部新城中心区、北仑中心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望春站是1号与6号线换乘枢纽站,是城市西大门重要的枢纽节点。大卿桥站是1号和4号线换乘枢纽站,教育资源丰富。天一广场站(东门口站)是正在建设的1号轨道交通线路中规模最大的市区核心枢纽站点,商业氛围非常浓,人气集聚度高。市府站(鼓楼站)是1号与2号线的换乘枢纽站,紧邻天一广场商圈,商业氛围好,具有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段塘客运站枢纽是2号线与段塘客运中心换乘枢纽,火车南站是2号和4号线换乘站,是集铁路枢纽、轨道枢纽以及公交车站、出租车站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发展起来后,促使一些优质的商业资源向沿线的枢纽站点集中。如东门口站适合发展高端商贸商务;鼓楼站结合鼓楼步行街业态改造提升消费档次,与天一商圈达成联动;段塘客运站结合城南商贸区建设;利用铁路南站改建,与轨道交通实行无缝对接,将公共交通枢纽转化为商业活动中心。随着宁波轨道交通的建设,未来交通枢纽将达到几十个之多,这些换乘站都将可能成为新商业核心。

4.商业层级关系更加清晰,商业形态更加丰富

轨道交通节点可以分为城市中心/副中心,枢纽性,区域级等不同站点。在城市中心/副中心枢纽站发展市中心级或区域级商业,居住区级中心站发展居住区域级商业,一般站发展小型商业,实现最佳商业开发的利益。从宁波轨道交通建设来看,中心城三江片与邻海的镇海组团、北仑组团的空间距离被拉近,东钱湖商业中心、骆驼新区、镇海老城区和北仑新契等区域性商业中心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目前,中心城区同郊区商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延伸到城市近郊,商业发展的重心也从城市市区向郊区城镇迁移和扩散。人口的外迁和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构成了商业格局的郊区化。高桥、古林、姜山、慈城、集士港分别是轻轨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的起(终)点站,以这些中心镇为核心,通过集镇商业中心网点和社区型商业中心建设,形成以城市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中心为重点,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为补充的完善的网络结构。

三、宁波城市商业格局重构的发展重点

1.以站点为平台的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开发

目前,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轨道枢纽大多结合商业建筑、地下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表现在新城区的建设和旧城区的再开发过程中,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地下综合体。结合宁波发展实际,加快以站点为平台的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开发是宁波商业格局重构的重点之一。

2.打造丰富多彩的地下商业

轨道交通的建设,还将有力促进宁波地下空间与商业的开发。在海曙区内,轨道交通线路敷设形式以地下为主,地下线路占总线路的70%以上。随着轨道交通的全面推进,围绕周边的地下商场、地下小店、地下购物广场将蓬勃发展,零售和娱乐等新兴业态不断出现。而顺路购物的“点式消费”理念的更新,会进一步培育壮大消费市场。依据规划,宁波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形态就是以轨道交通线为轴,随着轴向滚动发展,建设星罗棋布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中,市府站的规模最大,该站为1、2号线换乘站,利用联络线与1号线、2号线车站之间围合成的三角公共换乘大厅可以发展地下商业,特别是在天一广场站和市政府站之间建造地下商业街,实现地面与地下综合开发。在轨道交通站点各出入口增加过街通道,发展具有宁波特色的“地铁经济”。

3.引导中山路城市商业发展轴的合理延伸和布局

1号线沿中山路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是城市现状也是规划的最重要的发展轴线。该线跨越整个宁波三江片,经过宁波最主要的繁华商业区,囊括了市区最多的大型商场、卖场,但是目前大的商业仅仅集中在中山路(开明街至曙光路)两侧,东门口一带的海曙区中山东路大型百货林立,如东方商厦、银泰百货、二百、新华联、国际购物中心、酷购商城等,已经形成了综合性商厦和名特专业商店相映成辉的格局。而在奉化江对岸江东区块,只有轨道交通江厦桥东站、彩虹北路站、樱花公园站,是江东商业品牌最为集中的区域,但整体规模较小,商品与海曙天一商圈的类同性也比较突出。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缩短了中山路东西向的空间距离,给中山路的商业市场注入新的容量。沿线住城东城西发展商业,该轴线未来的商业发展空间更显诱人。在城东,需要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调整江东中山东路商业业态,突出个性化、差异化经营理念,扩充商业设施总量,使中山路商业分布均质化。在城西,通过1号线高桥西站、高桥站、西三路站、芦港站、徐家漕站等5个站点的带动,西部望春地区、高桥、联丰商圈与西门口、天一广场、三江口、江东及东部新城等热点片区联系更加紧密和顺畅,形成商业布局东西辉映的新格局。中山路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浙东商业第一街”。

4.挖掘商业文化内涵,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二次开发

三江片中心城区由于历史的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老外滩、秀水街、月湖、郁家巷、南塘河等。但是近年来,在历史街区的拆迁改造中,在商业开发巨大的驱动力下,传统的街巷越来越少,传统的一种生活环境和状态被损伤了。

海曙区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区内将有4条轨道交通通过,1号、2号、4号和6号线。三江口商圈的定位,不应只是中高档商业区,还应体现其文化和完整的历史脉络气息。城隍庙、鼓楼等传统历史街区,应依托轨道交通和商业地段规划,对一些颇具历史价值的商业资源进行整合和保护性开发,提升鼓楼府城文化旅游街区、城隍庙老字号商圈的功能,以期重现当年的繁华景象。对于环月湖历史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街区空间形态和自然环境的特色,还要保留应原有的文化特质。对一些新兴的商圈要挖掘商业文化内涵,让购物者不仅能够满足购物,而且还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如新兴的高桥商圈可根据当地的水乡风情特征,多一点江南风韵。

探索“以游兴商,商游互动”的发展模式。根据生态城市建设和现代化交通的远景发展规划设想,宁波的轨道交通的部分线网将来可能会延伸到周边的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各县市。利用轨道交通沿线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增加和完善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开发综合性娱乐休闲项目,连接城区到各旅游景点旅游袋,形成辐射,并对接周边县市旅游资源,形成互动。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具有的高桥梁祝文化、环月湖古玩文化、天一阁藏书文化、鼓楼古城文化、三江口外滩文化、庆安妈祖文化、航海文化、外滩酒吧文化、北仑港口文化等;2号线镇海站的宁波商帮文化;4号线慈城站慈孝文化等,这些都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商机,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挖掘和延续。

参考文献:

[1]宁波轨道交通[EB/OL].http://www.hudong.com/wiki/.

[2]宁波将建地下城[EB/OL].http://www.cnnb.com.cn,12月17日.

[3]上海市轨道交通零售商业空间的影响[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4):26.

作者简介:沈荣,女,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演变重构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