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提升对策研究

2015-05-29 14:40覃泰树黄威桢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辅导员高校

覃泰树++黄威桢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认识不够以及辅导员自身定位和岗位职责不明确等原因,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提高辅导员队伍科研水平,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与培训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评价机制,从而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对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5-0106-03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反华势力和网络不良思想的不断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培养力度和深度,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业务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职业认同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现实意义

(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成效。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对自己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也影响到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因素均衡科学有序的综合反映,包括师生间、师生与学校、师生与文化等的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理论、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不断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积极投入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和民族观,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做更大的贡献。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推动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认同感和影响力,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文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职业能力这个概念的提出对推动高校辅导员“专家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标杆,也是规范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辅导员队伍“专家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成效关键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得到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作为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动力,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对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发展的需要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中共中央于2006年7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的辅导员队伍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和纪律严的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关键是要努力搭建平台,创新辅导员培训机制,强化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拓宽辅导员晋升渠道,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工程的深入开展,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辅导员是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立德树人”工程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如何提升立德树人工程在高校开展的实效性,首先要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热爱辅导员工作,善于把握辅导员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善于总结和研究分析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同时,工作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善于赋予时代气息,将时代优秀的德育文化渗透于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次,要注重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结构,注重言传身教,注重德育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协同创新,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显性和隐性的德育教育文化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的心理因素

(一)辅导员职责不明确,发展空间不明朗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教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效对高校可持续科学化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大部分辅导员既是一名行政人员,又是一名教辅人员,实行的是双肩挑。而且辅导员工作交叉性强,大多数部门只要发现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习惯性地推给辅导员去完成,进一步导致了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而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发展上,大部分高等院校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缺乏对他们职业发展的指导和培训,发展空间不明朗。再者,辅导员长期忙于各种学生事务工作中,缺乏对辅导员工作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老套,缺乏创新性和艺术性,缺乏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和沉淀,也没有时间与他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学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就慢慢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进而影响了整个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与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招生规模得到了不断扩大,辅导员人数也随着不断增长。《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总体上要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大部分高校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辅导员招聘上,门槛设置较低,专业学科背景、学历职称、年龄等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在辅导员招聘工作中,都是结合本校的相关专业为最低要求,对于辅导员工作必须要求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相关专业的人员较少,导致辅导员只能依靠自身经历或者同事长辈传授的经验来开展工作,工作缺乏创新性,工作效率不高。而高校对于辅导员队伍又缺乏有效的培训长效机制,辅导员得不到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业务理论与实践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不足,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辅导员队伍专家化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发展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系统而严谨的学科,“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这对辅导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它要求辅导员在综合素质较高的前提下应具备相关的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背景”。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如果缺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工作的实效性、创新性和时效性就得不到体现。而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辅导员在工作中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工作的规律性,不能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和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得不到提升,专家化程度低,老辅导员对新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就得不到呈现,整个辅导员团队工作氛围消极,最终导致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

三、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一)合理定位,明确职责,切实做好辅导员发展规划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内涵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要注重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内涵建设中作用,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建设的蓝图中,明确辅导员所应当承担的岗位职责,确定其工作范围,使辅导员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内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同时,注重平台的搭建,积极拓宽辅导员发展空间,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加强与各高校间优秀辅导员工作的交流学习,积极引导和帮助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各种途径为辅导员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辅导员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也要注重将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相互统一,个人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相互统一,形成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二)健全制度,搭建平台,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制度建设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科学化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辅导员的发展得不到保证,缺乏长效机制。这就要求高校首先必须完善和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建立一套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发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推动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以制度育人,依靠制度保障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辅导员工作的队伍当中。其次,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管理,通过规范、合理和制度化的考核,严格监督和管理辅导员工作。在考核中,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进行统一的表彰,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工作特别优秀者,要善于进行包装成为全国优秀辅导员,立典型,树品牌,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氛围。再者,要搭建平台,强化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和广度,以辅导员队伍“专家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强化辅导员队伍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建设为重点,建立多形式、分层次、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才能使辅导员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三)提升辅导员科研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促进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高校党委和各行政部门要大力支持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统一思想,拓宽渠道,努力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例如通过设立专门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专项课题研究,偏向性扶持辅导员申报区级或者国家级科研项目,设立相应辅导员发展和建设资金等;或者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为牵头,带领和指导辅导员参与课题研究,以提升辅导员参与科研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同时,辅导员在参与或者主持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才能最大化地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广度。辅导员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既是自身职称晋升的需要,也能于无形中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激励文化和竞争文化。整个辅导员队伍能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对提升辅导员队伍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坚持实践上升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深化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长效发展,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四)构建合理的职业评价机制,提升职业认同感

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烦琐,覆盖面和涉及面宽广,工作成绩认可度标准不一,很难得到高校内部甚至社会上的一致认可,导致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一种职业认同感提升的关键在于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而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化的长效机制来衡量辅导员工作成效。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辅导员“专家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就要求辅导员工作必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要让辅导员切实地感受到自身所从事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高校要善于把握辅导员工作的客观规律性,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职业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价,只有这样通过科学化的职业评价机制才能充分地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才能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成就感和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才能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规定[Z].2006,第24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杨金海.《共产党宣言》与中华民族的百年命运[N].光明

日报,2008-07-03.

[5]熊英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探析[J].广

西青年政治干部学院学报,2012,(8).

[6]殷善兵.对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

设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感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