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平线、地平线与平视、俯仰视在动画中的应用

2015-05-30 10:48向应新
科技尚品 2015年9期
关键词:平视景物动画

向应新

摘 要:视平线、地平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弄清这两个基本概念,能邦助我们解决在动画场景中所遇到在透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视平线、地平线与平视、俯仰视基本概念的阐述,使我们进一步理解认识视平线、地平线与平视、俯仰视在场景中的各种透视。并将透视原理运用到动画场景中,由此制造动画的紧张感、压迫感和恐怖感的场景效果,以及气势宏伟、宽广、邪恶特定情趣和气氛的场景。只要将地平线上的灭点设定得越复杂,其透视变化也就越大。场景越复杂、越立体,透视变化就越强烈,越恐怖、越具有邪恶,越惊心动魄。

关键词:地平线;视平线;平视;俯仰视;心点垂线

有人说视平线就是地平线,这种说法对吗?当然不对,视平线与地平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何谓视平线、地平线呢?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等高的一条水平线。而地平线是在很远的地方“天与地”的一条交界线。我们常说“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而不会说成一轮红日从视平线上升起,为什么有人会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说成是同一概念呢?要弄清这一问题,先把视平线、地平线与平视、俯仰视的关系理顺,再来研究平视与俯仰视在动画场景中运用也就不难了。

当平视时画面垂直地面,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合(这也就是有人把视平线说成是地平线的原因),而作俯仰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斜俯视时地平线在上,视平线在下,当作斜仰视时视平线在上,地平线在下。但不管是作平视或俯、仰视,灭点都应在地平线上。这也就是视平线与地平线的概念。

在场景中视平线有5种情况:

(1)视平线放置在画面中央(中视平线)。

(2)视平线放置在画面上方(高视平线)。

(3)视平线放置在画面下方(低视平线)。

(4)视平线放置在画面以外(高高视平线)。

(5)视平线与画面倾斜(倾斜视平线)。

有一些人把平视图中的高视平线说成是俯视图,把平视图中的低视平线说成是仰视图,这种理解完全不懂得平视与俯仰视的性质和定义。他们虽懂得一点透视,但把平视中的高视位图说成是俯视图,这是完全错误的。而决定平视图与俯仰视图的重要依据,并不是在于视位的高低,而是取决于画面是否倾斜于地面。平视时画面垂直于地面,图中只有一条线是平行于画面,垂直于地面。这条线在透视学中称之为垂直原线,在动画场景中,其透视是保持原状(垂直于地面)没有灭点。而在俯视与仰视中,由于视点的改变画面倾斜地面,这时由平视状态下的这条垂直于地面的垂直原线,在俯视与仰视中则改变成了下斜变线和上斜变线。这就是平视场景图与俯视、仰视场景图区别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决定平视场景图和俯视、仰视场景图,只要看这条线是垂直原线还是下斜变线或上斜变线。懂得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设计动画、动漫、游戏场景图。

1 平视地平线、视平线在场景中的运用

弄清平视场景图和俯视、仰视场景图的区别,对研究地平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地平线(水平面灭线):在透视中,一般地平线也称为水平面的灭线,但是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在景物地平线下方时,这个景物的顶面亦见,如果在地平线上方时,而这个景物底面同样亦见,所以顶面却不能看见。其二是指,往往离地平线越近,景物越小,这就说明景物离观者越远,当景物离地平线越远,所以景物越大,也就是离观者就近。

(2)心点垂线(侧立面灭线):是垂直于画面的侧立面灭线。当灭线在画面左边时,看见右边侧立面大,反之左边侧立面大。因此,侧立面离心点垂线越远,所见到侧立面就越宽,离心点垂线越近,侧立面就越窄。

在动画中我们常看到复杂的室内、室外场景。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场景可视为由不同大小的立方体组合而成。因此,对动画场景画法的研究,只要弄清各种立方体透视的画法,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将平视立方体透视的方法运用到场景之中,同时,强调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做到心中有灭点,加强对线条力度的表现、对场景的处理、才能有较好的画面效果。在《星球大战》飞机内景图设计中,作者采取近视距的视角以中景作为主题,近景与远景具有较强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表现出空间的深度。但画面运用平行透视方法,左右对称,机舱中各物体的直角平变线通向心点,视线集中主题形象突出。但画面只有一种水平变线(即直角平变线)。当这些变线都指向某一点汇聚时,画面的灭点就产生了(心点)。另一方面这条直角平变线具有诱导人们的视觉功能,并向心点聚集,心点周围也就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掌握这一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主题创作的能力。

2 俯视、仰视中的地平线在场景中的应用

俯视是居高而下观看场景,视线宽而广,范围之大,透视大,动感强烈倍增。仰视是由下而上观看场景,视线有一定的局限,不如俯视宽广,范围之大。但两种透视各有其特点,通常要表现英雄人物的雄伟、伟大形象采取抑视图的手法。而要表现场景的恐怖常采用俯视手法,其原理是将压缩形体纵深空间,造成人们心理知觉空间的压缩,起到银幕特殊效果。往往在处理这些关系中,特别是镜头俯、仰拍摄时,注意到视角的选定,位置的摆放,合理的安排视角的大小,以致于符合主题的需要。

在《星球大战》机器人手铸造厂的内景设计图中。作者按钠金和帕德梅运用中俯视透视原理,生动地描写宇航站上一个狭窄的平台上摇摇欲坠的情景。平台的竖面及图中所有的下斜变线聚集降心点。由于纵线压缩较明显,透视强烈,具有压抑之感,制造出一个经典险境的幻觉。

2.1 重点表现宏伟、宽广、高险的场景

仰视的效果往往给人以不同于平视和斜视的感觉,通常可以感觉到很宏伟、很宽广、很高险的画面,这种画面也是只有仰视才可以达到的效果,若是只有俯视,或者没有俯视转为仰视,这种效果是远远达不到的,这就需要二者结合,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以此来提升人的视觉感官和艺术效果。

例如影片《恶童》在追逐的场景中,从房顶打斗到地面的过程。镜头切换,视角则改变。由俯视转变为仰视。人物从高空坠落,在心理上产生一股向下的重力。而场景为强仰视,作者精心设计将上斜变线的消失点设定在离人物不远处(即视觉中心处)。同时,上斜变线具有聚集、引导视线的功能,两个因素共振,视觉达到极佳的效果,确保影片的惊险,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仰视,视线自下而上,画面具有一种无形的张力向上耸立,从而加强画面的趋势。与人物从高空坠落向下所产生的重力(也称回拉之力)形成对比。这种多手法、多思维的设计与处理,营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空间。由此,合理地运用动画的假定性透视,这样使得语言更为丰富精彩,让人如临其境,扣人心弦,赞叹不已。这些都是非常成功地运用仰视效果来制造悬念的范例。

2.2 一般表现恐怖、邪恶、魔幻的场景

要使影片具有这种紧张感、压迫感、恐怖感的场景效果,以及气势宏伟、宽广、邪恶特定情趣和气氛的场景。在透视上,必须增强平面景物的线条透视(拉长或压缩),以及将灭点安排在画面之中。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要制造这种悬念,只有将平线上的灭点设定得复杂,其透视变化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越能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当加大俯、仰视角或将俯、仰视角倾斜,对人们心灵的反映效应更为突出。当场景结构线性复杂,并通过多变景物的空间构筑,创造出魔幻的世界及恐怖的场景,是制造影片悬念的重要手段。然而越是制造这种气氛就越复杂、越立体,透视变化越强烈,恐怖、邪恶感就越惊心动魄。纵观上述场景,在你的视觉中不知有何种感触,是否感叹这种奇妙的手法,是否真正领略到透视的魅力,是否感知语言带来的强烈震撼。

参考文献

[1]殷光宇.美术卷透视[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陆仰豪.绘画透视知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平视景物动画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四时景物皆成趣
做个动画给你看
写写冬天的景物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平视
我是动画迷
平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