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多媒体背景下人文学科教学策略新特点

2015-05-30 13:52周梦焱钱玉琢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文性教学策略

周梦焱 钱玉琢

摘 要: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学策略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本文以人文学科的教学策略为例,分析在新的背景下,教学策略呈现出来的现代性、风格化、人文性等新特点。

关键词:教学策略;现代性风格化;人文性

课堂教学是大学传统的、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力,就要重视教学策略设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教学策略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效果,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获得及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可见,作为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一个得要组成因素,高水平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标志着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因此,本文在厘清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之外,进一步探讨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人文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1 现代性

“教育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手段。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人们面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探索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但无论使用何种手段、方法,采取哪种教学策略,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知识,提高素质。因此,在使用网络多媒体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既发挥现代性教学手段的优势,同时也要继续传统教学方式的优长,两者相互结合,从而设计出具有现代性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人文学科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1]教育的发展极为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表述。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后,因其本身所具有的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等特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它极大地拓展了授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并且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的人文知识获得、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从教学角度看,它和传统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说传统教学在人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主要借助语言文字,那么,网络多媒体的应用,则使得单纯的文字与丰富的声像材料结合在一起,使得趋于静态的课堂教学具有了动感的美,赋予了学生全新的审美体验;加大了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受到美感熏陶,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网络多媒体技术既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极大程度上给人文学科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

2 风格化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我们就像一块漂流的浮木,很容易受到外面世界的影响,缺乏把自己国家和别人区分开来的独立个性。”[2]那么教师在教学上所表现出的独立个性,一般被称之为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体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与自身人格和行为习惯相联系的某些方面的教学行为特征。教师的教学不可能千篇一律,其最重要的表征就是教学策略的差异,或者说,教学风格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风格化。

在传统的教学策略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策略实施后的效果。其实,就一个教师个体而言,显示出独特的教学风格,选择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同样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那么,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这种教学策略的风格化要求就变得更为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上,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等技术。但是,频繁或简单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将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完全视作一种简单的工作,缺少自己独特的思考,在课件制作、音频、视频、图片的选择上过于普泛化、大众化,往往采取简单化、刻板化的手段来处理一切教学问题,使得教学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策略的设计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兼顾到艺术性,同时也需要个性化的追求。只有设计出具有独特个人魅力的教学策略,也会在总体上显现出教师独特有教学风格,进而体现在教学中,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课件制作是较为核心的问题。课件承载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通过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也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传统的教学风格“不仅体现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教师的语言、举止、风度等外表上。教学风格总是因打上教师独特的印记而显示自我的风采”。[3]在网络多媒体背景下,要想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就要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尤其是现代性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上,显示出风格性。因此,从课件的设计到课件的制作,教师都应当亲自参与,把自身对于教学的独特追求融入课件当中,使课件充分展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又因其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所接受。

3 人文性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同时也使得人们对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策略在人文性的突显上更为重视,其人文性特征也更为突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4]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享有独立思考的自由;可以自主地活动,学生的志趣、情感得到充分尊重。借助网络多媒体的平台,可以多元化、更自由地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学习,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建构人文性、开放性的人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可以做到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有机整合。留出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中,却可以体验到无限的人文领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言的鲜活性。可以积极挖掘人文学科的人文因素,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其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优秀文化成果,汲取文化营养,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网络多媒体背景下,教学策略呈现出了现代性、风格化、人文性的新特征。具有全新内涵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果带来了更大的助力,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韩旭.浅谈多媒体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得失及應对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5.

[2] 周聿峨.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机遇与困惑[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1):1.

[3] 华生,唐丽琴.寻求教学中的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58.

[4] 朱永新.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J].教育参考,2001(1):33.

猜你喜欢
人文性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