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5-05-30 13:52朱崇娴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河南办学

朱崇娴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河南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强化服务意识、探索官产学研联合体、形成特色办学、构建有效的服务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高校区域经济对策

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办学逐渐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河南省经济总量大增,第二、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人均GDP相对较低。要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市场必须具备一定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有必要通过联合高等院校培养产业急需的人才,这就对地方高校教育发展提出了挑战。

1 河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1.1 社会服务意识不强

河南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数百所高校,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各层次整人才序列。涌现出大量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和学者、科技攻关的先锋军。他们各显身手为河南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我省已深刻认识到高校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先驱作用,然而,有不少地方高校出现办学理念定位模糊,缺乏社会服务职能意识,创新观念淡薄,没有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河南高校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先锋队,是推动河南省经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驱动器”和“加速站”,各个高校要充分认识所负有的社会服务职能,树立起“服务地方、依靠地方”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调整办学思路和理念,主动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

1.2 产学研合作共赢的观念有待加强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高校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在产学研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河南不少高校缺乏主动应对市场企业发展需要的机制。例如,根据传统教学大纲要求设置课程,缺乏实践性,与企业需求脱节;科研成果以基础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为主,距离市场较远,无法实现产业化。虽然高校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由于不能和市场接轨,发挥不出实体效应,最终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如何实现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达到资源优势的合理整合成为当前高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而解决问题关键在于高校要转化服务观念,把自己的发展点立足于对市场的需求上。

1.3 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特色领域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彰显学校知名度的名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对河南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地方高校忽视其地域特色,一味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新增学科门类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上缺乏市场性。例如,我省90%的地方高校都设置有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各个学校的特色专业缺乏强势性。当今的市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才的竞争,特色办学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越来越显得重要。不同院校在制定专业设置中,除了兼顾共性之外,还应体现出特色部分,使得不同院校间的办学思想拉开距离、各具特色。

1.4 缺乏有效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河南高校不仅储备着大量科研型、学术型、应用型人才,还拥有大批科研成果,如果将高校的人才、信息、科技和思想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不仅为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为高校的科研名将、技术骨干提供实操基地,从而达到共赢。但从实际调研情况看,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没有建立横向联系机制。主要表现在高校的科研成果找不到用武之地,而企业却在最求相应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有些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不健全,缺乏相应职能部门的建制,没有及时了解估量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对学科专业发展变化定位不准确,导致学科专业的建设滞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突飞猛进,高校和企业应及时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共同服务于河南经济发展。

2 河南高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2.1 强化服务经济社会意识

2014年1月,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会议在河南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基础。”如何达到服务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变适应为主动,加强高校的自觉服务意识,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的立足点,不断需求校企合作项目,探索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将高校科研、人才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为实现中原崛起贡献力量。二是要健全职能部门,实现服务的完善性和可持续性。河南省重点高校要率先建立专门服务地方經济社会发展的职能机构,把研究制定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项目作为主要工作,并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实施。三是要提升教师职工的服务经济社会意识,通过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加强学生为中原振兴而努力的责任使命感。

2.2 探索官产学研联合体新路,推进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

河南高校要利用和政府的密切关系,主动走出“象牙塔”,积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为校企合作储备科研力量。鼓励高校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也提倡企业进入高校,探索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支持应用型高校建立科学技术孵化园,并加以引导和支持,实现其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政府机关要把大学科技园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予引导与支持。

2.3 构建有效的服务机制

地方高校要实现服务地方的实效性,就必须超越校园围墙,打造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途径如下:充分了解行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邀请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参加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担任实验实训课程老师或学生实习导师,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建设校内仿真实验实训室群,把公司搬进课堂,让学生实践操作过程渗透课堂教学。现实情况下,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按照“开放办学”的思路,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从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融通中拓展育人空间。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联合,开发建立新科技研究基地,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地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官瑞娜,李峰.关于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

[2] 周应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襄樊学院学报,2009.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河南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出彩河南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