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卖场中模特陈列设计方法研究

2015-05-30 14:25于小利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于小利

摘 要:基于服装卖场中模特陈列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从理性设计的角度研究服装卖场中主观性较大且难以掌控的模特陈列,实际解决了模特陈列所面临的五个主要问题,使模特陈列变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易于复制,有助于实现服装陈列效果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不同工作人员手中的一致性。

关键词:理性设计;服装卖场;模特陈列

模特陈列的特点是借助于模特道具,以最接近于人的自然穿着状态进行服装展示。[1]相对于其他服装陈列形式,模特陈列的展示效果最好,但与陈列设计师的个人能力相关性最大,操作难度也最大,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同一个品牌的不同卖场或者同一个卖场的不同时期,展示效果水平不一,从而使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文化的传递大打折扣,因此研究模特陈列的设计方法势在必行。

1 模特的选择

模特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模特的类型、部位、色彩、姿态和质感五個方面进行衡量。

按类型可分为两种:具象模特和抽象模特。具象模特形象亲切、自然,易于营造出情景化、生活化的氛围;抽象模特更富有现代感和趣味性,易于表达前卫、个性或活泼的风格。

按部位可分为四种:有头全身模特、无头全身模特、半身模特和局部模特。有头全身模特具有极强的逼真性,有利于烘托出着装者的整体形象;无头全身模特逼真性次之,易于突出展示的服装本身;半身模特展示重点更为突出,可强调服装的细节展示;局部模特(如头部、颈部、手部模特)则更适合服饰品的陈列。

按色彩可分为五种:白色、肤色、黑色、金银色和其他有彩色。白色和肤色模特给人以纯净、舒适的感觉,适合多数服装品牌;黑色模特既可以表现高雅、低调感,也可以表现冷酷、前卫感,较适合中性、欧美或朋克等风格的品牌;金银色模特易于打造高端、贵气的视觉效果;其他有彩色模特给人以年轻、时尚感,多用于个性、前卫风格的品牌。

按姿态可分为四种:站姿、坐姿、卧姿和其他姿态。站姿和坐姿模特比较常见,可用于多数服装品牌;卧姿模特多用于内衣品牌;其他多为动作幅度较大的夸张姿态,如跑姿、跳姿,这类模特适合嘻哈、街头或运动风格的品牌。

按质感可分为五种:塑胶感、金属感、透明感、木质感和布料感。塑胶感的模特多为哑光,温润、自然,较适合淑女、通勤或简约风格的品牌;金属感的模特是通过高光电镀技术实现的,表面光洁、明亮,视觉冲击力较强,适合嘻皮、朋克或前卫风格的品牌;透明材质的模特现代感较强,适合OL、简约、欧美风格的品牌;木质感的模特更容易体现出自然、温馨、专业的效果,适合民族、休闲或职业风格的品牌;表面包覆布料的模特往往给人以舒适、亲切感,较适合浪漫、民族风格的品牌。

2 模特的位置

根据销售管理的流程,服装卖场被分为导入区、营业区、服务区和后台管理区,[2]模特陈列展示效果虽好,但占地面积过大,因此在导入区可利用模特陈列当季重点推荐的产品,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营业区可使用少量模特陈列,以突出展示每季的主推款或临时性的促销款,而超大型卖场可酌情增加模特陈列,以制造若干视觉冲击点,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停留时间。服务区和后台管理区一般无需设计模特陈列。

3 模特的数量

导入区橱窗中模特的数量与橱窗设计的风格和面积有关。简洁式橱窗更强调服装本身,道具少,根据橱窗面积,平均每平方陈列1个模特较为合适;场景式橱窗通过真实场景的再现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模特只是场景中的角色,所以使用数量较少,一般1~3个较为合适。

营业区中模特的数量与卖场面积有关。中小型卖场往往以挂装和叠装陈列为主,模特的使用数量较少,一般是1~2个;大型卖场可利用多个模特设计系列式的组合陈列,一般是5个以上。

4 模特的站位

两个以上模特组合陈列时,会产生前后、左右、高低和疏密等关系,站位组合方式的设计可遵循四个原则:

(1)疏密搭配,有均衡感。横向间距的排列上疏密有致,有利于打破过于呆板的对称效果,营造出一丝活跃的气氛。

(2)前后错落,有空间感。前后位置错落排列,有利于增强视觉效果的深度空间感,表现服装的立体感。

(3)“眼神”交流,有情节感。通过改变模特的朝向可以使模特之间达到“眼神”的交流,从而营造出一定的场景氛围和情节感。

(4)高低起伏,有节奏感。通过选择站、坐、卧等不同姿态的模特,或者改变模特地台的高度即可实现高低起伏的视觉效果,从而赋予了陈列一定的节奏感。

5 模特的着装

单个模特的着装搭配一般需按照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两个或两个以上模特的着装搭配须遵循同组模特穿着同系列的服装的搭配准则。[3]然后根据色彩或图案参考以下三种搭配方法:

(1)平行色彩或图案法。模特A与模特B的上装或下装使用相同的色彩或图案,从而形成相互平行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整体感。

(2)交叉色彩或图案法。模特A的上装与模特B的下装使用相同的色彩或图案,或者反之,从而形成相互交叉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在统一中增加变化,更强调不同服装的差别与个性。

(3)呼应色彩或图案法。某一模特的服装上有色彩或图案与其他模特的一样,从而形成相互呼应的视觉效果,这种搭配方法使成组服装的陈列效果灵活多变,增加了货品的丰富性。

文章根据模特陈列须基于服装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要求的基本原则,结合模特陈列的特点,分析了服装卖场模特陈列设计的各个细节,解决了如何选择陈列模特、如何设计模特的陈列位置、如何确定模特的陈列数量、如何设计模特站位组合方式和如何搭配模特着装等五个实际问题。赋予了模特陈列理性的设计方法,使其变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易于复制,从而帮助服装陈列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并实现服装展示效果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不同工作人员手中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吕钊,王婷.论服饰形象的展示形式[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12(118):730-733.

[2] 杨敏华,黄蜜.形式艺术在服装陈列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0,08(16):155-158.

[3] 孙雪飞.服装展示设计教程[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