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2015-05-30 16:54侯晓鹏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调查问卷高校教师幸福感

侯晓鹏

摘 要:通过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现状的分析,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最新满负荷工作量的教学改革以及内蒙古包头地区的特色,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综合分析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提升策略,以期为提髙我校教师的身心健康程度和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做出一定的努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幸福感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最初的幸福感研究源自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集中在老年人领域。进入21世纪后,教师群体的幸福感研究才逐渐受到关注。英国教育家Elizabeth Holmes在《教师的幸福感》一书中指出,幸福感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它要求身心之间的和谐,意味着生活中各个情绪体验的维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适感。[1]

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地方,教师的教育理念、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决定了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将会对高校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及和谐校园建设的质量与品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高校教师幸福感研究现状

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的学者从社会、经济等不同学科的视角对高校教师的幸福感进行了讨论,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幸福感概念的界定、幸福感差异化研究、特定地区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与评价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王希华在论文中以漳州师范学院的教职员工为样本,总结出高校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与职业倦怠、职业压力之间呈负相关;而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呈正相关性。[2]张玉柱在论文中通过对134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特征,并注重研究国内地区差异性以及婚姻、职称等对于教师幸福感的影响。[3]以上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分析研究中,注重从局部调研到整体预测的形式进行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研究,从宏观的角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关于内蒙古地区高效教师的幸福感研究相对还较少,特别是针对地区的差异性以及学校本身教学特色引导下的教职工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更是缺乏。

2 高校教师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1 调查研究对象

此次調查研究的对象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在编教师,采用分层次随机抽样方式向其发放问卷244份,回收问卷228份,回收率为93.4%。其中,无效问卷15份,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为87.3%。

2.2 调查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问卷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克拉克编制的教师职业压力问卷,整合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理论框架与测评指标体系,结合对我校教师的个别访谈和工作实际状况进行修订,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师综合幸福问卷》进行多方位、多功能的幸福感测评。

2.3 调研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性别、工龄、专业类型、婚姻状况、职称、学历为变量、从总体幸福指数、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对工作满意度、人际关系、个人价值实现等六个维度为定量,考察影响我校教师幸福感的因素。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调研数据结果。

(1)本次调查我校教师228人,幸福指数均值为4.28,标准差为1.254,总体感到幸福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2.5%,认为幸福的占38.4%,很幸福的占18.9%,非常幸福的占5.2%,从以上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幸福感指数居于中等偏上水平。

(2)性别对我校教师幸福感有影响。通过调研数据分析我校女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要高于男教师,尤其是生活满意度方面表现比较显著。

(3)工龄影响我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工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的幸福感最强,生活满意度高,比较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工龄在5到20年的教师幸福感相对中立,比较注重人际关系的发展及自身价值的体现。工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的幸福感低一些,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大都属于未婚或刚刚结婚,无论从个人的工作能力方面还是家庭生活方面都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但在自身发展及身心健康方面关注度比较高。

(4)专业类别对我校教师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文科类的教师幸福感要普遍高于理工科的教师,其中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幸福感最高。对于我校实施的全员满负荷工作,由于专业类别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认知,整体持有中立的态度。

(5)婚姻情况影响我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通过调查分析未婚教师的幸福感水平高于已婚教师;已婚教师的子女受教育时期对他们幸福感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已婚无子女和子女已上大学的教师幸福感相对比较高,子女处于初中及高中阶段的教师幸福感相对比较低。

(6)职称对我校教师幸福感影响较大。幸福指数随着职称的升高而增长,调查结果呈现出教授的幸福感最高,无任何职称的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最低。

(7)学历是直接影响学术研究、教学工作及职称评定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研究显示,学历越高的教师幸福感指数越高,其中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及个人价值实现指数都偏高,但人际关系方面相对指数比较低。

3 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感策略方法研究

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社会学知识及本人学习的设计学理念,提出以下几种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感策略方法:

3.1 社会与政府支持

教师职业是社会各种职业中心理压力较大的职业之一,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提升教师幸福感,不仅要自身的调节,还需要社会、学生、同事、朋友、亲属等的支持与帮助,才能为教师形成一种信任支持的氛围。

3.2 学校方面的支持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环境,也是教师自我才华展示的场所,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对于教师幸福感的提高有显著效果。例如,针对教师办公环境的影响因素,以教师日常接触到的办公用品出发,采用情趣化设计方法来提升教师群体办公环境的幸福感。对于教师科研压力大的情况,可以开发专门的科研APP,让教师之间进行更好地科研交流,提高整个学校的科研氛围

3.3 自身心理的调节

幸福感源于自身的心理感受,除了外在环境因素的提升之外,自身也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调节自身心理,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ELIZABETH HOLMES . Teacher Well-being looking after yourself and your career in the classroom[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

[2] 王希华.高校教师幸福感、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1(4).

[3] 张玉柱.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

猜你喜欢
调查问卷高校教师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