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动画专业大学生就业研究

2015-05-30 16:54青小灵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动画专业胜任力模型大学生就业

青小灵

摘 要: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产物,动画的迅速发展源自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动画专业的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动画专业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因此,该文在国内外学者对胜任力理论研究基础上,从胜任力角度对动画专业大学生就业胜任素质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指导。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动画专业;大学生就业

1 胜任力模型概述

1.1 定义

最早赋予胜任力完整定义的是美国心理学家Spencer:胜任力是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即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员工的个体特征。此后在企业中被人力资源专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是:胜任力是人能够出色有效地完成工作,以及其具备的内在基本特点。通过以上学者对胜任力的定义,笔者总结出胜任力是指个人具有符合其所处职位的基本要求及发展要求,能够出色地完成岗位任务,并且拥有良好绩效的职业素质。

1.2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大体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史宾赛提出的胜任力冰山模型。其二是Boyatiz提出的胜任力的洋葱模型。冰山模型形象地展现了胜任力的构成,显露于冰山水面上的部分,即知识与技能,潜在冰山下面的部分,即社会角色、自我形象品质与动机等,潜藏于冰山水面下的部分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洋葱模型与冰山模型本质相似,洋葱模型由外到内层层深入,最内部的表层才是最核心,起决定作用的胜任力特征,且这些特征是不容易发觉的。

1.3 大学生胜任力指标体系

求职力:主要体现在简历筛选阶段,包括求职动机;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资格认证,社会阅历,还有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获奖情况以及学生干部经历。

适应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岗位适应能力、适应力便是衡量大学生转变能力,尽快适应在企业工作的能力。

工作力:工作力是与未来职工绩效密切相关的胜任力特征,主要包括实践和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个人素质:个人素质是指大学生内在素质,内在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品质、灵活性、价值观、沟通能力;自我形象、发展潜力、身体素质。

2 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高等院校动画人才培养多而不精

目前许多高校的动画专业课程教育的安排不合理,都是以理论为主,对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匮乏。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照搬了其他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以美术为基础、动画专业知识为牵引的培养模式。在课程安排上除了动画方面专业理论课之外还有其他文化课程,课程总数多达十几门,相对来说每周专业课程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动画专业课程方面深度不够。另外,学生还需要花部分时间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因此深入学习动画专业课程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此种情况下,学生学习面虽然广而多,但是不精也不深,专业定位和深度都不能满足动画类就业市场的需求。其次,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定位模糊,更谈不上就业方向和就业动力。

2.2 高校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不能与企业及市场有效对接

伴随着我国目前动漫产业不断升温和风靡,高校动画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及功利性。动画制作、动漫市场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对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因此高校动画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和范围,许多艺考考生跟风选报动画专业,仅仅因为“流行”而学,造成动画专业毕业生激增,却又并没有很切合市场对动画人才的需求。市场对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功近利的培养过剩的专业人才造成供大于求。另外,问题的本质是具有胜任力的动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校对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让动画教育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因此,高校在设置动画专业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胜任力的人才。

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培养策略

3.1 根据市场需求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提出了高要求。高校需要基于胜任力模型培养动画专业人才。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荐素质教育工作,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为己任。动画专业教育要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集于一身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课程教育体系的设置贴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根据市场变化和要求精准专业定位,把企业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提高符合市场需要,具备胜任力的动画人才。因此,高校教育的立足点就是围绕企业和市场需求,把培养具备胜任力人才作为根本目标。

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满足动画制作公司对专业技能要求及需求,培养能够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专才。许多企业对动画专业技能人才要求有实践经验,熟练操作技能,目前我国许多动画专业人才理论与技术实践结合性差,毕业后能够直接从事动漫行业的毕业生比例不高,人才输出跟不上动漫产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对于动画专业学生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获取实践经验后,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

动漫企业需要熟练地掌握动漫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动画艺术创作基本技能,能从事电脑美术教学与影视动画创意及动画特技制作的应用技术型复合人才。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大学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2 多元化就业引导,畅通人才供需信息渠道

加快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及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要不定期对动漫专业毕业生市场进行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和动漫行业发展以及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建立和完善以学校召开招聘会、与相关动漫企业建立订单培养为主,各级地方用人单位为辅,小型人才招聘与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充分调动和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优化就业结构。

要用新的思路和观念统筹规划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利用发展去解决毕业生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和问题。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教育,既要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也要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其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和家长清楚地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的心态,从动漫行业外部条件和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参考文献:

[1] 韓静.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评价方法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9(02).

[2] 张炜.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01).

猜你喜欢
动画专业胜任力模型大学生就业
动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