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民歌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2015-05-30 16:54曹哲铭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多元化发展赫哲族民歌

曹哲铭

摘 要:赫哲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奠定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根基,我们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再从整个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中去多维度地看待民族音乐的发展,努力挽救、切实传承赫哲族传统音乐,将会是造福万代的伟大工程。愿这朵五十六个民族中最小的奇葩开得更加绚丽多彩。赫哲族民歌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形成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艺术文化的瑰宝。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依靠强大力量复兴传统音乐文化,使其得到捍卫并永久传承下去,成为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赫哲族;民歌;传承;多元化发展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的指导思想以来,这一凝聚着几代中国人夙愿的伟大梦想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都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有人说“中国梦”就是中华文化复兴梦,而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捍卫民族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个独立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尤其是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在这场民族文化保卫战中则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效的途径和依靠强大的力量加以捍卫和传承。赫哲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奠定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根基,我们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再从整个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中去多维度地看待民族音乐的发展,努力挽救、切实传承赫哲族传统音乐,将会是造福万代的伟大工程。愿这朵五十六个民族中最小的奇葩开得更加绚丽多彩。本文拟从赫哲民歌的概念、现实境遇的角度入手,对新时期如何保卫与发展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1 对赫哲民歌的概念回顾

赫哲族民歌产生于人民。赫哲族民歌是当地民众在劳动和生活中以自己的独特文化创作的,反映本区域、本民族、本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表达自己内心境界、欲望、情感的歌曲。它是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和即兴表达情感的作品,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一项内容,它是带有乡土特色的民间文化产物。赫哲族民歌是赫哲族传统音乐的主要部分,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赫哲族的民间说唱艺术“依玛堪”,二是赫哲族的民歌演唱“嫁令阔”。

1.1 “依玛堪”

“依玛堪”是赫哲族民间传统说唱艺术的统称,其形式概括来说有如下特点:

第一,曲调变化随意性比较大,曲体没有方正型结构,节拍没有规律,主要是讲述故事的形式,所以叙事性很强。

第二,“依玛堪”说唱没有任何乐器伴奏,采用徒歌形式演唱。

第三,“依玛堪”反映的内容很广泛,有反映渔猎生产劳动和人类与自然搏斗的;有描写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有歌颂民族英雄莫日根西征复仇事迹的;还有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等。

第四,“依玛堪”是典型的民间自娱自乐性质的演出形式,没有营业性的演出,也没有职业性的专业艺人,演出活动主要集中在过年过节和渔猎劳动的闲暇时期。

1.2 “嫁令阔”

“嫁令阔”是赫哲族民间歌曲的总称,其形式大致可分为有词类和无词类两种。有词类指用固定的曲调填词演唱,无词类指以实意的衬词,它的特性衬词是“赫呢哪”、“啊郎赫呢哪”等。衬词身虽没有什么意思,然而对于整个歌曲的风格、韵味却能产生非同小可的影响。总之“嫁令阔”是最生动、简便、最为赫哲人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

2 赫哲族民歌创作的现实境遇及传承

2.1 现实境遇

伴随着世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曾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的赫哲民族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赫哲族音乐文化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现代文明进入工业化时代,必然要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发展,更是造成条件的缺失;加之随着极少量的老艺人的故去,民间音乐的衰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另外从周围大环境来看,赫哲民歌创作在其发展过程中,为本民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是,随着审美形式与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它也缺乏演唱技巧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题材的陈旧性缺乏创作的时代感,与现代文化生活脱节,早已不能适应当今人们对艺术作品多样化、时尚化的审美需求。因此,抢救、保护与传承类似“伊玛堪”这样的传统音乐的工作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2.2 传承

第一,建立专门赫哲音乐文化协会或组织,鼓励扶植,保护接班传人。政府和国家要大力扶植,给予一定的物质资助,让民间艺术的传承主体——民间艺人,能够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传承民间艺术。

第二,以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方式对民族传统音乐进行现代化建构,挖掘民间音乐中的现代化表现形式,如舞台化、广场化、多媒体化等。用多元现代艺术手段切断时空的阻隔,扩大民间音乐的受众面。

第三,保护音乐义化赖以生存的空间,创造适合其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民间音乐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更是完整民风习俗的共同体,传统音乐与民俗更是密不可分。在保护民俗发展中保存传统音乐,不仅可以维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保存的一个重要方面。

3 赫哲族传统民歌创作的未来发展

20世纪60年代,赫哲族民歌曾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得到广泛传唱,其代表就是由老一辈著名歌唱家郭颂根据“嫁令阔”曲调创作的新民歌《鸟苏里船歌》。这种将传统民歌的曲调借鉴音乐创作手法进行美化处理,成为赫哲族传统民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并在歌唱家們的大力推广和不断创新的努力下风靡几十年。社会的进步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赫哲族音乐文化送进了陈列馆,但这并不意味着赫哲族音乐在新形势、新环境中就无法继续生存。今天,随着赫哲族民歌向新民歌的发展,随着文化的多元融会贯通和组构,现在的舞台上和赫哲族民族乡风情园里,民歌的演唱打破了男歌女歌的阵营和界限。一首民歌,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可以唱,哪个民族的人都可以唱,由赫哲族的“专有”变成了社会主义大家族的共有。“萨满调”随着萨满的不复存在,由原来的“真心信仰”和特定人员在特定场合演唱的歌,变成了舞台上的艺术萨满歌舞表演形式。同时,民歌的演唱方式丰富多彩。当下,回归自然的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赫哲族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纯朴特质,更是符合现代都市听众的口味,如何在现代音乐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发展空间呢?求异求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唱歌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停留在原来交流、宣泄、叙说、沟通的初衷,歌声要向外界交流,要加进展示、表演和目的。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山林里或居住区域,而是向外界发展。如果赫哲族音乐的发展能够及时跟进社会发展的脚步,突破自我封闭,借鉴、吸收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形式,以新的形式来满足人们新的精神需求,那么它必将重新焕发出光彩与活力。

世代生活在我国北方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数千年来,他们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形成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审美价值,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为了能使这一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永久地保存下来,并世代地传承下去,深入探讨赫哲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我们复兴传统音乐文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多元化发展赫哲族民歌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中通赴美上市探究
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试析网络时代成人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穿花衣 唱民歌
赫哲族